你们可能不知道中国有14亿人是什么概念?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八个字起码从我爹娘辈儿读书时就有,估计到了我孙子辈儿那会儿也都还能适用。大家平日耳熟能详,并进之以习以为常。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于14亿这个数字的麻木感与生俱来,以至于并未意识到这是怎样一个存在。
1.“十亿总中流”构建了世界秩序
当年日本经济腾飞时,全国1.1亿人号称有1亿中产阶级,全国90%以上的人都能用西装皮鞋武装自己的职业,这叫“一亿总中流”。西装皮鞋到了今天都还能算是盘踞产业链顶端的职业服装,从产业板块看,第三产业的人大多数是这个配置。而第三产业就是根植于第一、第二产业之上的上游食利者。日本之所以能实现“一亿总中流”,因为完成了日元国际化进程,资本纽带的力量让日本国民进入到了全民食利的发展阶段。
那“十亿总中流”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其实就是塑造了现在世界的基本格局。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变装易服、狼狈逃窜时,当时这个世界上的强国是英、法、德、日、美、奥、意、俄,而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弱国又是谁呢?东南亚国家、南美国家、非洲国家、中亚国家、东亚国家和南亚国家。斗转星移,118年过去了。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强国是谁?还是英、法、德、日、美、意、俄,无非改个名字叫G7/G8集团。马克龙说要搞欧洲联军,搞出来不就是21世纪版的八国联军么?
那118年后的弱国又是谁呢?不照样是非洲国家、东南亚国家、中亚国家,这些黑哥们儿、黄哥们儿么?时间本身能改变什么?什么都改变不了。所以基本上,按照所谓列强的标准,从被追得满世界跑到追得他人满世界跑的国家只有一个,且是唯一的一个,那就是中国。
在中国还装孙子的漫长的20世纪里,这个世界上的动静都是八国联军的儿子辈儿孙子辈儿们搞出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国联、联合国、G7、北约全是他们对这个世界行使了绝对的主导权。
那现在我们来数一数,这些国家有多少“中流”。美国3亿人、欧洲5亿人、日本1亿人、澳洲加拿大5000万、韩国台湾新加坡8000万,毛估估就是十亿。这十亿人形成的消费需求及生产能力,拉动了这个地球经济宏观大循环。从这个角度看,“十亿总中流”的世界秩序就是以西方世界及其跟屁虫为核心的秩序,全世界人民都要为这十亿人服务,牺牲自己的环境与寿命去制造他们需要的商品、承担他们丢弃的垃圾,最后产业链的主要利润还要被剥夺以维持这十亿人的优越生活。这就是这个世界秩序的真相,这个世界远远不是只有诗和远方。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如果这个世界从天上又掉下来一个“十亿总中流”怎么办?
2.再造十亿中流,人家就要跟你拼命
以投资为例,手上握着一万和手上握着一万亿,这是两个概念。一万块可能讲究的是投资水平,一万亿只能讲究管理水平。数量级差会直接带来操盘方式的根本不同,流动性的问题、资产组合管理的问题在一万块这个级别下就不存在。
(1)顶级流量
中国人看问题,永远只有中外之分,可没想到外国其实是200多个国家,而这个世界上却真的只有一个中国。14亿人口挤在一个国家里,这个数量级是顶级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讲是顶级的力量。对于国家来说,则是顶级的负担和责任。对于我们自己来讲,是顶级的生态圈。别的不说,光说汉语。你能从小就懂得汉语,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天生就面对着14亿人的生意圈。语言这种屏障,不知挡了多少人的财路。我们好像一直以来都很看重对于英语的学习,其实回过头看一看汉语,不得不说,在重视英语4亿人的生意圈的同时,真是大大的忽略了汉语的14亿人生意圈。
(2)集中的顶级流量
西方国家及其哈巴狗的十亿总中流,是分散在五大洲、十几个国家,起码存在三类文明形态、不下十种语言。而中国的崛起,这十亿总中流,是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一种社会结构、一个主义。
掰着指头数一数,中国其实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统一的庞大的同质文明传承的最近稳定形态延续超过2000年的国家。美国它也统一也庞大,但他做不到高度同质文明化。看看这次中期选举就知道了,当一个国家的总统,在致力于撕裂这个国家的社会。我们不评价他社会里面的价值观,但是他的领袖显然不认同另外一边价值观。这就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中国是义利一体的国家,凡是在这个国家生根落叶的族群,实际上都是混江湖混成老油子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嘴巴里要讲仁义道德,而手上要抓实际利益。有些人觉得这是虚伪的,我认为这是竞争力。美国人不行,靠宗教式的清教徒起家,你就一定会遇到后来者是奔着你的利益来的。他们利义分开,那么这两拨人最后一定会打起来。
我觉得美国人确实在致力于构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而且在他国力强大的时候,确实把这个形态构建的风生水起。但是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尤其是文明这种东西,需要像麻花一样,把好的不好的亢奋的猥琐的激进的保守的光明的黑暗的,全部扭搅在一起,分不出对错,然后沉淀个千把年。庶几这个文明体就能看出些质感了。除非他一直能够强大,供给它强大的那一批族群的内部规则就不会被挑战,也就是马克思韦伯所谓的新教伦理。也只有这样,其他族群得享其利,才不会造反。否则就是利益之争。中国不是这样,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各大族群之间都见过互相的底裤,有钱没钱皇族庶民全都搅在一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家形成了生命共同体,光是利益,已经不足以解释这个国家之所以会是一个国家了。
(3)管理模式的选择——一百年不动摇
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到了晚明以后,尤其进入到清代,加速败坏崩溃。满族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肯定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大原因是,中国的制度基础设施、文明辐照范围,在过去2000年里,绝大多数时间管理的人口都是6000万以内。到了清代,哗哗哗一下子增到四个亿。现在又增到14个亿,你们说什么样的管理理论,能管14个亿?
目前全世界,管得最好的超大体量的国家是美国。他一系列的制度基础和顶层权力结构架设,最后就是作用于3亿人,结果管成这个样子。台湾学美国的理论,2300万乱成一锅粥。有些时候不是理论的问题,是管理体量的问题。
我始终觉得美国这个地方,天资禀赋太好。好到这个国家的国运顺风顺水。就跟人一样,如果某个人一直过得很顺。我相信他的生命体验是相对纯粹的,会持有鲜明的是非感。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是曲折反复的,甚至是存在有极端恶劣恐惧,你还想让这个人保持有赤子之心。不能不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国家,中国这样的国家,显然更值得敬佩。如此大的体量、如此波折的命运,然后到了今天还有相对持中的三观。这比一个富家子,口若悬河谈论正义,要更有说服力的多。
所以不同的国家的秉赋,产生出不同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就可以选一个政治素人大商人做总统,而中国不行,中国的政治传统,任何领导要有高一点的决策权,都必须在基层岗位锻炼过、都必须经历过层层选拔、层层考核。这不是现在才有的规矩,宋代选宰相就是这套规矩。所以,中国为什么会有王朝周期律?很多人讲的天花乱坠的,其实都是胡扯。中国为什么会有王朝周期律?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农耕经济和稳定政治不匹配。中国人的政治学是很先进的,只有先进的政治学才能带来稳定的政治。而稳定的政治一定会带来社会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一定会带来经济的繁荣,规则的繁复。而农耕经济并不足以托起着越来越复杂的经济需求和越来越复杂的规则成本。而从农耕经济进入到工业经济,这不只是一个国家努力就完事的。天时地利人和技术的积累,这是全人类的机会成本。
我认为,在全人类都没有工业革命之前,在全人类都没有发明热兵器之前,人类的社会和政权稳定存活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0年。这大概是估算一下。但我相信这个估算是有根据的。超过100年的稳定社会,一定会因为成本的滋生导致脱离了其经济基础而倾覆。换句话说,如果人类没有产生现代产业和工业经济基础,政权是不可能稳定超过100年的。那么中国的情况是什么?就是由于中国人选择的世俗化社会形态,和儒家对于政治学的以人为本先进构建,以及科举带来的阶级缓释机制,让中国人在小农业生产力之上,能够构建起300年到400年为周期的统一大帝国。以前的历史学家是在讨论,为什么我们会有周期率?为什么每两三百年就要来一次?言下之意好像是觉得太短了。实际上如果仔细查看,两三百年,三四百年的稳定繁荣的王朝,这个时间是太长了。
所以,高屋建瓴的领导人首先要立硬规矩,一百年不动摇先干,活过一百年这套体制就算成功了。十亿总中流是构成这个地球上现有的一切秩序的基础,在生产力没有出现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再来一个十亿总中流,意味着存量盘子里博弈。我有你就无,断人财路如砸人饭碗,他们如何会不跟你搏命呢?
3.中国模式的核心不是社会契约论
当一个国家足够大的时候,甚至中等够大的时候。道德的力量基本上就失序了。春秋战国的时候,道德之所以能够成为重要的约束力量。一是跟血缘有关系,大部分政权力量都沾亲带故,二是跟有效统治基础有关,真正算人的人不多。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平民和统治阶层的生活质量趋同,你能够通过道德去影响周围的人的范围大大缩减。十个都算很多了。所以当人口变成了1亿,这事儿就不敢想。更何况现在是14亿。国家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西方人发明的。所以你乐不乐意,国境线一划也只能呆在里面。要维持国境线内的秩序,要么提供物质,要么提供效率。中国的GDP并不足以支撑14亿人都获得其相应的物质,所以中国的政策一定要一刀切。某种程度上,一刀切是最具备效率的。
任何古代的统治秩序的维持,都是分离贵族和平民阶层,让平民成为可利用的资源。这就需要从身体与意识上,对平民进行控制。比如说教堂一定要建得宏伟,佛像一定要塑像高大。穿行于任何国家的宫殿都需要走过漫长的阶梯,或者是规定的复杂路线。唐代的官僚要去一次麟德殿朝见天子,年纪大一点的估计要走死。这就跟现在出机场一样,感觉永远走不到机场外面。
契约意识作为商业运转的底层逻辑,主要原因就在于商业主体之间是平等的。西方在一定程度上干翻了贵族阶层,所以才发明出了社会契约这种假概念。社会契约是个虚假的人造概念,卢梭这些人讲不出这个契约是由谁来签订的、订立的形式、订立的时间、下一代人是否可以毁约,这些基本的契约要素。之所以发明这种假概念,主要就是为了来维持社会秩序。简言之,社会契约是为了取代贵族神圣而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社会脱序,用社会契约构建出的社会结构来取代“贵族-平民”二元社会结构。
但中国并不适用这种观念,因为自从六朝以后,中国就没有什么贵族神圣的意识了。中国人实用主义就是兵强马壮者可以称帝(五代军阀说的话),所以,我们不存在一个神圣偶像阶级的崩塌,导致社会失序的恐惧。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蒙古元朝,早就失序地一塌糊涂。中国模式是通过世俗化的绝对力量来维持社会稳定,而不是利用社会契约来挑动人民斗人民,通过制衡来维持社会稳定。
一刀切的政策,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照顾到各种情形。所以一定会有误伤的,当这种误伤变成无差别误伤,变成人人都可能中招。于是就会产生所谓的不稳定预期。这就是很多人批评一刀切的问题。但是,他们忽略了一刀切的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社会的维持,并不通过社会契约,而是通过世俗化稳定力量。所以如果没有一刀切的话,相当于抛弃了世俗化稳定力量的介入,个性化处置就会变成差别化不公正的土壤。所以,在我看来,一刀切没问题。关键是怎么一刀切。就像切蛋糕一样,一刀切两半也是一刀切,等分成八份切,其实也是一刀切。最差的结果实际上是不用刀切,谁力气大,谁就在前面抢。
所以,改进一刀切的办法,一定是多刀切。而不是个性化讨论。只要能控制误伤率,在一定程度下,社会总体效率一定是高的。在未来100年甚至150年的时间内,中国都不大可能能够完全提供支持10亿人级别的社会资源。切刀式的管理模式,就不会被剔出政策工具箱。但是切得越细,就越可能不被误伤,这是能做到的。这就像打疫苗、打点滴一样,每20万分之一总有死亡率。不能因为它有人死亡,你就不打点滴,不打疫苗。所以,要始终站在世俗化的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管理社会。不能太去理会小众群体的个性化管理需求,就是那些环保动保同性恋分子。这些标签不能成为他们要特别对待的理由,不管你是什么保、什么恋,都必须按照主流分类来归类。
4.下一阶段的现实路径
消费的常识就是,国家和企业的高精尖能够有效拉动普通群体的消费水平,普通群体的消费水平能够有效制造大规模需求然后主导大宗商品的价格。这种核心-外围的双垒打循环,在中国更多表现为政府–民间互动(当然中国还有华为这种企业)。具体来看就是,国家力量主要解决尖端技术问题,提供安全保障和核心解决方案,民间通过产业规模化发展来完成成本压制。这就把大多数国民捎上船了。消费循环下,是通过出口火箭、大飞机、手机、汽车、武器这类的东西提升国民总福利,然后国民通过消费来巩固国内产业集群占有率。唯有此,定价权才会转移到中国手中。其实还是美国的路数。
从大局面上看,中国始终需要的是“劳动量”密集型产业。劳动量密集才能支撑起中国商品中华区小循环,全世界大循环。但是,but,注意啦,劳动量密集和劳动密集不能完全划等号。过去四十年,中国人力充沛,劳动价格相对较低,劳动量密集型产业劳动量的供给支柱主要靠廉价人口,各行各业的廉价人口。——插一句话,现在的很多农二代,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种地不会,打工不愿,还想消费,这群人已经被排除在有效组织产业链外了,无用的劳动力谈不上廉价还是不廉价,因为连劳动力市场进入的资格都不具备。——西方国家靠机械来完成劳动量密集,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首先进行资源归集,比如人口归集到城市、土地归集到乡村,这样子的机械操作才有效率。你都分散了,机械效率也低。中国要维持劳动量密集,需要用机器人来替代。因为四十年前,西方归集资源时,机器人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还不足,现在搞搞终端制造,已经不成问题了。
机械操作首要条件就是置备机械操作的前提条件,这跟大数据分析一样,首先要清洗数据,数据质量、规格要达到一定标准,你大数据分析才有效。西方农村为什么能治理,主要就是因为把人口负担抽到了城市。城市产业效率高,因此能够负担巨量人口。农业产业效率低,因为生命有周期,快不了多少。所以,几百亩地养一个人,这个人的生活质量,能创造的财富才赶得上城市劳动者。既然大量的资源已经归集到了城市,那么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欧美日本的农村都是光好看,不实用,主要是公共设施覆盖率不足。但上一代的机械有个大问题,就是自动化、精细化不足。所以,欧美扫大街可以开着机器去扫,但人行道就脏的一逼。好理解吧。中国全靠人干,扫大街和扫人行道,对于真人的人工智能来说,其实没差别。
所以近期民营经济的问题也好,银行放贷的问题也好,核心在于忘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思就是,中国要并长期要保持有庞大的中段制造产能规模。因此,你银行放贷不能只去搞基础设置、合理房地产或者高端、高技术行业企业,你必须去给中端制造放贷。折头回来讲,中端制造的企业自己要脑袋清醒,你是没有什么技术能力、创造能力的,你就是一个生产维持型企业。搞的是吃饭型企业,不是利润型企业更不是暴富型企业。最后能有口饭吃,跟白领打工挣工资是一样的,吃的是产业链的合规饭。所以,一不要去玩资本游戏。二不要怨天尤人嫌赚钱慢。三老老实实一个钉子一个铆干,去东南亚卖货去非洲卖货去南美洲卖货去中欧中亚卖货去。
人性是相似的,经济规律是相同的,但是社会结构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都是水,但是有的成了亚马逊,有的成了长江,有的成了尼罗河,有的成了密西西比。因为社会契约,所以不同的社会人签订的契约才会不同,正是因为契约,所以签订的双方都要遵守照顾互相的利益。但是如果存在一个中央的稳定的世俗力量,那么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就不是不同的人之间互相签契约。而是同样结构下的放大和缩小。在不同组织内不同层面上,不同社会阶层里具备相似或者相同的结构,这也是一刀切。这就是中国的郡县制度。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郡县制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你们以为这是2000年前秦始皇的改革,但是中国有很多制度经济学家和宏观经济学者都指出,县域竞争是中国GDP能够如此飞速发展的基础原因。2000年前秦始皇的制度,为2000年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中国之所以是中国的实际状况。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海论天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