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3388字 | 6分钟阅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随之增加,人民健康受到威胁,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陷入“未富先老”的困境。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未能跟上脚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仍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药品审批、生产、流通混乱,药品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各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屡见不鲜。传统依靠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医疗资源和医院的管理存在诸多限制。将人工智能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的概念和方法融入到医院和医疗管理当中,采用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提升医院管理的效率和医疗服务的供给水平是未来医院建设的重点。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现状
2.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开展顺利。部分地区已经实现省级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如云南省基于“大卫生” 的概念,与IBM公司共同打造了医疗信息化资源整合系统,其覆盖了全省五大体系信息系统: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医疗保障和行政管理;整合系统相当于“手掌”,协同五大体系,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3.不同地区之间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国内大多数三级和二级医院已经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已经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北京、重庆等地建立可共享的电子健康信息档案库,便捷了患者跨省就医,实现了患者连续性就医,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诊疗的效率,同时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学习交流。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
2.信息整合程度低,使用效率低下。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大都源于不同厂商,数据标准、数据格式、数据描述方式等均不一致,各数据库之间难以实现信息整合。数据的处理面临挑战,快速生成的数据需要及时处理,以应对紧急情况发生,而且浅层次的数据分析与挖掘难以为公共卫生提供健康指导。
3.政策法规不够完善。近年来政府加大对智慧医疗的财政投入,同时出台一系列规划目标和指导实施意见,智慧医疗建设速度加快,但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和监管群众及医疗工作人员的利益,保护患者个人健康数据和隐私安全,在智慧医疗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在宏观的总体规划还是在具体细节的落实过程上,智慧医疗建设目前还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法律监管处于空白地带,政府审批、监管不到位,导致智慧医疗产业鱼龙混杂。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建议
作者:黄旭彬,北大纵横合伙人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原创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