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解惑的八大谜团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面对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开放”潮流,笔者始终有几个疑惑,至今无法释怀,寄望于各位大侠指点迷津。
经济学家们和涉及经济金融议题的几乎所有言辞,充斥着一个似乎无可争议的论调:那就是越开放越好,外资多多益善。所以貌似外资企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也是越高越好,越能体现我们的开放性。
似乎越开放,中国人民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国富民强皆大欢喜。尤其是那些唯米帝马首是瞻的专家学者们,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灌输这种貌似“天然正确”的概念。
然而最近几十年细心的人们看到更多与上述论调完全背离的谜团:
第一、米帝干嘛限制中国投资?在学者和庙堂一些官僚眼中,自始至终最强大最开放的唯一超级大国米帝,被很多人视为样板标准范例,为何对中美双向投资协定迟迟不给予正面回应。
实在不明白,中国资本投资美国,不是给米国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美国经济,造福中美两国人民的吗?如果说投资米国军方的相关企业受到限制还可以理解,那么投资其他领域难道不该多多益善才是?那些宣扬米国自由主义套路的说辞,怎么解释呢?
尤其近几年,中国资本投资米国步履艰难,很多项目并不属于军事或者与军事技术相关领域,依然被国家安全为由否决,咋回事儿?被天下人望其项背的超级大国,外资多多益善的道理还不懂?
第二、要求中国做到的美国干嘛不先做示范?现代国际上最发达最强大的美国,为何连越开放越好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吗?米国不断增加对中国的种种限制,却要求中国的大门开得越大越好,什么逻辑?
即便暂时搁置中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差异,特朗普口口声声追求对等公平,那么彼此相互开放,美国开放什么程度才有资格要求开放到什么程度,这个要求不过分吧?为什么美国自己保护的,却要求中国要开放给他们,难道这类要求不过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第三、所有其他发达国家都不接受的条件,为什么要中国接受?就拿事关民生最基本的农业领域来说吧,美国与欧盟、美国与日本,无论经济上何等对立矛盾到最尖锐的时候,美国也无力打开这些发达国家的大门,轻而易举让中国打开大门,让数以亿计仰仗农业做活命底线的中国人民如何理解?
美国对发达国家谈无数次,农业博弈几十年仍然没结果。就这么对米国放开市场,东方大国经济学界和经济官僚们,能解释解释吗?说这些都是为了人民好,为了东方大国人民的利益福祉,不觉得这样的说法非常牵强吗?
既然那么多好处,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和日本韩国,美国政治军事盟友尚且如此,他们怎么一点儿不明白这道理?中国农业相关产业,涉及数亿人生计,笔者至今无法理解其中逻辑!
第四、自由贸易协定能决定民族命运?截止到2017年,与米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也才20个国家和地区,相比200来个国家和地区,这个比例并不算高,才10%左右。如果说真的自由贸易协定具有左右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影响力,米国还不懂这个基本道理吗?
第五、评价地区经济的开放水平和发达程度,外资比例高低就该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吗?米国好像不是这样的啊!
疑惑之处在于,从经济角度来考虑,难道当今世界最宝贵最重要的不是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各地争先恐后,不遗余力招商引资,说白了就是招外商引外资为主要目标对象和重中之重的考虑。
很多地方特意为了招外商引外资,不仅在土地资源优厚条件,而且在配套服务方面下足了功夫,包括专人负责协调对接就不说了,普遍性税收减免比内资优惠得多,税收返还也是常规套路,还有帮助优先安排融资配套等形形色色服务优先。
说实话,甚至于很多时候在同样投资条件下,宁可优先选择外资,也不会优先把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让给国内资本。这该是政策性和实际操作上的政策倾斜吗?
第六、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外资占比多多益善的经济体系吗?最近看到一个所谓经济学家的分析材料,让我们刮目相看,先上图表。
图源:江苏经济报
从图表可以看出,苏州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60%,内资企业占比不到40%。深圳反而同样的经济参数看,内资占比超过60%,境外投资占比不到40%。
如果按照境外投资者多多益善来看待的话,那么像苏州是不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比要到百分之八九十才算满意?或者说到底外资占比要到什么地步和程度才算政府满意、百姓满意?
笔者孤陋寡闻,不知道哪个国家和地区,是按照我们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来规划和推进政策策略配套?一切以外资优先,尽量把一切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都让给外资,就算是高标准完成任务目标?
欢迎有关经济学家、学者智库和官僚机构给予释疑解惑。这个问题也是近期经常能从读者口中得到问询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们见证了米国两大可乐以数倍于原来汽水饮料价格横扫传统饮料业,见证了麦当劳肯德基吃一顿需要花费普通工人三分之一到一半月工资,见证了合资后的上海日化行业曾经首屈一指的美发护发及洗浴用品的品牌和产品全部被消灭,换成几倍于原来产品价格的所谓“新产品”,见证了油脂行业全军覆没,见证了合资麦道而放弃了国产大飞机项目,见证了药品改头换面重新包装数倍数十倍涨价屡屡得手,见证了无数原有生产力布局的工业企业,被强行让出市场之后惨不忍睹的崩溃之局……
当然也见证了数以千万计的工人下岗,生活无着,举家维艰……见证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等奇谈怪论,见证了把一切公有经济贬得一文不值甚嚣尘上,见证全民自谋出路,见证了党政机关军队参与经商办企业狂热,见证了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见证了形形色色把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见证了许许多多现在看来或许匪夷所思悲喜剧!
偶然之中汇聚几点朋友之议论,无意亦无力妄议经济政策。惟愿经济金融界高大上经济学家、智库大咖和官僚决策机构,适当时候做做普及工作,释疑解惑,让大家更加团结一心共圆中国梦!
不知阁下如何看?欢迎指点及补充丰富!
附图文转自观雨大神经公众号
排球毕竟不比足球流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特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