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怎么被陈毅夺了权?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毛泽东同志一生留下很多传奇故事,也多次被迫靠边站。比如第四第五次反围剿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比如遵义会议之后在贵州还经历过大家都支持打一个县城就毛泽东同志反对结果被罢去指挥权,好在第二天就复职了没陷入国民党反动派挖的坑里。
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民主选举靠边站过程非常离奇,还是自己情投意合的好朋友带头把自己权力给夺了,现在看起来颇值得回味!

?新的民主制度出台

话说1927年4月份上海发生了史称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众多革命同志倒在了血泊之中。当时共产党员只有区区三万多人,然而蒋委员长操控指挥之下,竟然杀了三十几万人,白色恐怖极其歹毒凶残。

刚刚成立六年的中共,面对上海蒋介石、武汉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这时候才接受毛泽东的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组织武装起义。中共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被派往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准备攻打长沙。

然而拼凑起来约五千人马,面对敌强我弱局面,军事战斗力根本不靠谱。长沙的边儿没沾上,百分之七十兵力打没了。毛泽东及时调整战略战术赶快放弃攻打长沙计划,抓紧转移。转移到三湾时候,剩下不到一千人。也就是说兵力损失超过百分之八十。

此时显示出毛泽东过人胆识与能力,三湾改编,确定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党代表制,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等,这些对革命武装队伍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在此之前党组织往往建到团一级,没有扎根到基层,从基层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对建立和改造军队意义重大。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和由士兵代表参与决策,则是革命民主思想的具体制度化。
重大问题由集体开会讨论民主决策,体现了早期群策群力的民主氛围。这种决策机制,也为后来陈毅带头批评毛泽东朱德,并导致民主选举陈毅胜选毛泽东败选而被“夺权”埋下了伏笔。
?好朋友相见恨晚
当1927年的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地位,除了参加党的一大之外,他的很多战略性全局性的设想和理念,并不为大家所深刻认识和理解,所以党内地位其实不是太高,属于理念和战略策略的少数派。
整天搞调查研究和琢磨农村农民与乡村斗争这些,与十月革命搞城市武装斗争和依靠工人运动成功,还是跟大家接受的看法不一致。三湾改编之后转战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起初也并不为很多人所理解。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他们领导南昌起义初期超过两万人,被迫从南昌撤退之后,转战多次战斗胜少负多,最后朱德陈毅带领下只剩下八百多人转战湖南南部。到后来朱毛会师井冈山时候,朱德陈毅带的队伍也才两千多人。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掩护接应,朱德陈毅率部安全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毛泽东陈毅本来不认识,当然有耳闻。毕竟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得到很多人喜欢和自发传播,在基层党员和群众中,圈有很多粉丝。

就在这天毛泽东与陈毅初次见面。当时毛泽东35岁陈毅27岁,或许都是诗人的缘故,有诗人气质,两人相见甚欢。在偏僻的井冈山,两人是难得的诗友。传闻两人一同吟诵宋代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那样极端困难条件下,精力旺盛有指点江山豪情的两人,志趣相投,自然也是人生乐趣可以想象。
?毛泽东被意外夺权
现在知道当年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以及彭德怀有很多交集,一起奋斗闹翻身。然而仔细了解那个过程,绝不是顺风顺水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在井冈山期间,毛泽东和陈毅产生过意见冲突和矛盾。也正是在这些意见分歧和矛盾化解中,他们结成了深刻的革命友谊。
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龙岩召开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由陈毅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伍中豪、胡少海、刘安恭、傅柏翠等前委委员,大队以上党代表,部分军事干部和士兵代表四十余人。
会上出现了意外,陈毅讲完革命形势后,竟然公开对朱德、毛主席二人同时展开激烈批评,会议跑调了。
陈毅说毛泽东是家长式管理,搞一言堂,谁说的也不对,只有他说的对,他说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革命实际相联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低估和信任不够,是认识模糊……
要说陈毅也是个人物,18岁留法勤工俭学,后来在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过,再后来在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当过党的书记,恐怕自己觉得学马列主义比毛泽东深刻。
当时党内有一种普遍性看法,包括张国焘王明他们很多人,总是觉得革命就要学习苏联经验,压根儿没意识到需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思考解决问题,都觉得毛泽东从山沟沟出来,山沟沟里面怎么出得了马列主义?
会上陈毅批了毛泽东,又批朱德是从旧军队里面出来的,江湖义气浓厚,什么都是一帮一伙的,搞的是家天下,不得人心。说朱德从来不重视政治思想工作,总以为自己就可以包打天下。
这些话在几十人的正式的党代会上说,肯定引起大家议论。当然让毛泽东、朱德及其他代表都感到意外。据说当时毛泽东很恼火,不停吸烟,一言不发。
当年朱德43岁,毛泽东36岁,陈毅28岁。党代会果然够民主,陈毅也够年轻气盛。这一番非常民主的发言下来,讨论之中陈毅的话得到会上红四军多数官兵赞同。会议选举时,陈毅被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了。虽然毛泽东只比陈毅得票只少了一票,那毕竟没选上。
既然讨论觉得毛泽东朱德都有问题,当然会议也要意见。会上最后做出的处理意见是,毛泽东身为党代表、前委书记,应负较大责任,给予毛泽东严重警告处分,给予朱德以书面警告。
可能大家现在觉得这有点儿不可思议,没有与上级党组织事先沟通,也没有事先打招呼,就这么把上级派的党代表和前委书记给选下去了,确实有点过分,不过也说明当时民主气氛真的很浓厚。
当然这把毛泽东给气坏了,他离开四军跑去养病。不过说起来,毛泽东后来在1956年回忆他经历过各种错误打击有20次,不算紧急会议决定的事儿,在正式选举场合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毛泽东落选的选举。
相比后来被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等,这个不算特别严重,当然也让毛泽东气得够呛。这事儿当然不算完,红四军党内争论还没有结束,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古田会议回正轨

要说毛泽东也挺倔,后来朱德写信请毛泽东回红四军来工作,遭到拒绝。毛泽东言辞激烈:“我平生精密考察事情,验证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之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我不能够随便回来。”

毛泽东提出“陈毅主义”这个“新名词”时,陈毅正在上海向中央汇报着红四军的情况,遭到代表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周恩来批评,中央要求红四军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陈毅向朱德转达了中央指示,朱德表示坚决拥护。可谈到要请毛主席回来,没那么容易,因为他对折中调和的“陈毅主义”还无法释怀。

陈毅表态:毛泽东说“陈毅主义”是非无产阶级的东西,我要和同志们一起打倒这个“陈毅主义”。他致信毛泽东:“我俩之间的争论已得到正确的解决。七次大会我犯了错误,八次大会的插曲更是错误的。见信请即归队,我们派人来接。”
朱德、陈毅两人言辞恳切的热忱呼唤,终于打动了毛泽东同志。
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前委,遵照中央指示,选出以毛泽东为书记,毛泽东、朱德、陈毅、林B、罗荣桓、谭震林等11人为委员,杨岳彬等三人为候补委员的红四军新的前敌委员会。
自此以后,陈毅对毛泽东非常佩服。建国后有一次,陈毅在天安门上谈起历史上曾有两次与毛主席的意见相反,毛主席爽朗地说:“你就是第三次反对我,我也同你合作!”表现出惺惺相惜的诗人般豪情!

有人曾经统计过,在已经正式出版的15种毛泽东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人。最多的是蒋介石1044次;其次是马克思913次;列宁663次;陈毅188次;邓小平184次;彭德怀180次;恩格斯150次;黄维144次。从提到的次数看,陈毅还是毛泽东提到最多的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

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1月10日,陈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年近八旬的毛主席,亲自前来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在陈毅骨灰盒前,毛主席深深地三鞠躬,表达了他与陈毅间的战友深情!
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奠基性会议,决定了人民军队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明确了红军的性质宗旨与任务。之前发生的毛泽东被“夺权”就像是插曲,给我们增添了鲜活的历史印迹。
现在回顾九十多年前那段历史,或许应当视为革命前辈传奇佳话。面对新时代百年大变局,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含糊,有利于我们一代代始终不渝,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创造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推荐本号精彩文章

中华国际战略逻辑


★快关注啊,朋友到家啰?

阅读原文看历史消息

最好的赞赏是转发
思想更璀璨就点亮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特龙江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