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患者儿子杀医案—-你应该了解的五个事实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可能年纪有点大了?最近对很多事情反应有点迟钝。比如近日,北京民航总医院恶性杀医事件引起持续关注。先简单说一下事实:一名95岁老年妇女的儿子,在急诊抢救室内,持刀砍向女医生杨文的脖子,致其当场死亡。

  这件事剧烈发酵的原因有三:

  1、杀医案总是引起关注,但是这次更是剧烈关注。

  2、患者95岁,生命垂危,已属高寿。

  3、据传,患者是离休干部,一个月的退休金就6万多元。

  4、在民众眼里,医生是高收入行业。

  上述第3条,容易引起所有人的愤怒;上述第4条,也容易引起低收入患者的嫉妒和愤怒,这应该是杀医案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国家那么大,每天就医的估计有几百万人,一旦花了很多钱但治疗效果又不让家属满意,再加上社会中总有一些极端情绪化的人,就会做出不理性的事情。

  但是,医生真的是高收入行业吗?

  未必,未必啊!

  结合这件事,我说几件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的事实吧。

一、绝大多数医生的收入并不高,护士就更低了。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绝大多数”。收入高的就是发达地区忙碌的医生,还有一些做手术很牛的医生。但是和他们的忙碌相比,收入也不算太高,更何况这在医生群体里,热门医院、热门科室中的手术专家,也属于凤毛麟角。

  普通医院,普通医生,或者绝大多数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的医生,收入并不高。

  护士的工资就更低了。因为护士只是照顾人,门槛相对较低,患者求护士的机会也比较少,所以护士的工资更低。

  低到什么程度呢?某二线城市的一个普通医院,护士的月工资也就2000多元。

  护理人员工资的高位数,在医院内处于底层。

  医生高一些,但一个50多岁的医生月工资也不高,小地方的大几千元,大地方的一万多,发达地区两万多。考虑到年龄和所在地区,这个数不算多。基层医生的工资更低了,也就三千元左右。

  这可能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

  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医生和护士的工资,比大多数人想像的要低很多呢?

  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医院的收入也被层层瓜分。

  都知道医生吃香,但是医院的行政机构、相关管理机构,肯定是要吃这块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往里塞,都在吃这个行业。医疗行业的中高级行政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平均收入高于医生。

  在这点上,医生和老师是一样的。社会上不也有很多人觉得老师收入高吗?其实学费那些收入,也被层层瓜分。现在找工作不易,硕士、博士们也在通过各种门路挤进教育行业,导致人越来越多。所以过去十年,教师阶层的总体收入增幅,是明显跑输CPI的。

  公务员、吃皇粮的也差不多。现在政府机构庞大,又反腐,规章很严厉,所以很多灰色收入都没了。我这里说的也是大多数基层人员,不是手握实权或极少数高层,也不是极少数发达地区。看看普通地区,很多地方政府发工资都捉襟见肘,此时谈什么高收入?

  所以,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医生、教师、公务员的收入,被严重夸大了。很多人觉得自身情况不好(确实是实情),就觉得医生、教师、公务员收入很高,这是一种在压力下的畸形思维结论。

  医生收入普遍不高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二、绝大多数医院的业务,并不多。

  各位不要看北京协和医院人满为患,各大城市排名前几位的医院人满为患,但很多医院其实没多少病人。

  这是因为:如果人们自感得了比较严重的病,都倾向于到大医院看,因为觉得大医院的专家更“保险

  想想你自己,是不是这样?

  这让很多小医院没什么人。

  举个例子,苏州有112家医院和上千家社区诊所,其中三甲医院11家。排名靠前的四、五家医院,当然是人满为患,但是哪怕三甲医院中排名较为靠后、或者地势稍偏的,患者都不太多,更别说100多家普通(包括民营)医院了。

  至于单位小医院、社区诊所,人更少了。少数大社区除外。

  我有一次咳嗽,应该是支气管炎,到苏大一附院那个人多啊!气死我了,于是到单位小医院,空空荡荡,我躺在病床上输液,平均五六间房子才一个病人,一层楼也就几个患者,隔壁医生和小护士们无聊得都在聊天和打游戏。

  90%多的医院,其实没什么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患者,真得了大病,肯定还是去大医院。因为你觉得这些小医院的医生们的业务都“荒废”了,不敢信任他们。患者越这样,小医院的生意越不好,收入也越低,业务也越荒废。到最后,都是退休医生到这些小医院发挥余热,在退休金之外,随便挣点钱就算了。

  另一方面,小医院也愿意聘用退休医生,因为退休医生毕竟有在大医院的长期工作经验。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尽量限制大医院的规模,小医院的医疗设施也要尽量先进,并增加医院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但这是行业问题,我这里的意见也不成熟,就不多说了。

  另一方面,患者也要给普通医院机会,别太迷信大医院。但根据我的经验,小地方的人到大城市来看病,就到大医院,否则为什么来啊?就是因为在小地方没治好,才到大城市的大医院。

三、我不相信那个95岁老人的月退休金有6万多,这个家庭一定是社会底层。

  因为在当今中国,月退休金能拿6万多的不是没有,但很少很少,很可能就没有。这个级别太高了,能有这么高级别的人,加上她已经95岁,她的子女们也都六、七十岁了吧?最年轻也得五十多。这个年龄的人,又生活在如此高级别的家庭,什么事没见过?能冲动杀医?他们的亲朋熟人假如都是部级、厅级干部,难道他们在杀医和口出狂言之前,就不想想自己的这些社会关系以后怎么处?

  在当今社会,越是高级别的人,越平和。何况他们的母亲已经95岁,就算一个月有6万多退休金,难道他们都是穷光蛋,就靠这6万退休金了?离开了这6万退休金,他们的收入难道要少一大截吗?

  假如他们的母亲一个月真有6万多退休金,他们这个家族资产总得上亿吧?上亿的资产还这么不自重,不可能的。

  所以,能干出杀医这种事的,就是社会底层的暴发户。

  甚至还没暴发,只是刚开始暴发。甚至只有暴发的前景,这种人就开始嘚瑟了。

  后来事情曝光,果然如此。患者有三子一女,子女在北京某个高校承包食堂,也就是个饭店老板。

  承包食堂肯定靠关系。一般能在高校承包食堂的,和校领导或重要部门的领导都能搭得上话。但即使如此,干这种事的都是领导的远房穷亲戚,以前肯定是社会底层,否则谁愿意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

  我不是看不起看饭店的,我很尊重他们,尊重师傅们,我自己经常也想开一个。但开饭馆确实很累,还得应付各种管理部门,想想就头大,所以我始终没有去做。

  别以为学校就是净土。学校里的食堂老板,他们在学校内也要上下打点,自己未必能挣太多。现在他们承包了食堂,有点发达了,但是仇恨心态没变,总觉得自己还是社会底层,在被各路人“盘剥,不得不对各路人点头哈腰。现在医生又在挣他们的“血汗钱”,这还了得。“顾客是上帝”,他们总算找到了一个出气口,以疗效不满意为由,杀医了。

  这种人就是底层暴发户。有了点钱就嘚瑟,然后再把挣钱的机会折腾出去,重回底层。

  这个家庭,类似于2018年中的那个“宝马男”持刀被反杀的案子。“社会我龙哥”(刘海龙),昆山的,开着宝马觉得自己很牛逼,拿着刀下来拍别人(于海明,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的名字),最后被反杀。事情曝光后,刚开始也是群情激奋,觉得开宝马的富人就能这么欺负穷人吗?后来事实揭开,这个宝马男的汽车是借贷买的,房子是50平米,也是租的。就是一社会底层,混混,刚有了发达的前景,就嘚瑟了。

四、群体容易走极端,这种极端情绪一旦蔓延,非常可怕。

  95岁患者的三子一女,就是一个小群体。如果再加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群体将有十几人。

  这个小群体的文化水平肯定不高。在母亲病危的情况下,要争相表现出自己的“孝顺”,于是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间流逝,在疗效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时,激愤的情绪在这个小群体中越发激荡。

  此时,在这个小群体中,没有一个人能说出理性的话,或者已经没人敢表现出理性了,仿佛谁理性谁就不孝顺。于是,整个小群体越发激愤,说话也越来越出格,最终发展到有个人失去理智,杀了医生,仿佛自己这么做,是在为整个小群体伸张“正义,甚至为社会伸张“正义”

  杀完了医生后,这个小群体马上反思自己了吗?没有,他们仍在口出狂言,显示自己“有关系”(其实是虚张声势)。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等这件事情已经发酵后,他们总算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于是其他子女又找到被杀医生70多岁的母亲,希望拿钱来摆平此事。

  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悔过。他们认识不到,他们的一个兄弟,犯下如此罪行,是他们整个小群体的不理智造成的。他们全都是帮凶。

  上升到学术角度,这就是群体不理性。

  最小的群体就是两个人。大家千万别小瞧两个人,两个人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群体,他们意见相同,相互激荡,仿佛全世界就他们正确,别人都是错的。他们会越说越起劲,进而发展到动手(假如对方只有一个人的话)。

  如果群体超过三个人以上,只要比对方人多,就觉得自己强大,觉得自己了不起。此时只要有一个人头脑发热,就会干出一辈子难以挽回的大错,甚至犯罪。

  理性,理性啊!

  但是据我观察,中国社会目前的大多数人,其实是不理性的。只要意见相同的几个人或十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就会相互壮胆,干出平时不可能干的事情。

  我相信,那个杀害医生的凶手,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家庭,将越来越后悔。

  这并不能为他犯下的罪行开脱。他已经犯了可以被枪毙的罪,必须受到法律和正义的严惩。

  各位千万别以为我这里说的是“别人”。实际上,我们自己,很多读者,也是这样不理性的人。别说普通人,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都这样。

  举个例子,网上的各种群。几个人如果意见类似,就容易对其他人形成意见压制。此时或者有人退群,或者掀起谩骂。这都不理性。要是生活中见面,会不会发展到动手的程度?

  可能有人说:不,我退群就行。但这种行为真的理性吗?比如某个人对某个群主或群里的活跃分子印象不错,但因为某件事看法不同,愤而退群,这理智吗?或许他们的很多观点都是类似的,仅仅在少数事情上看法不同而已。但某个人认为这件事很重要,居然退群了。

  一言不合就退群,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和生活中的朋友绝交。

  比如饶毅,我国著名的高级知识分子,生物学家,北大教授,海归。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可把他气坏了,因为他支持希拉里。不知道是否之前和朋友们辩论过很多次,总之他非常冒火,于是发朋友圈说:谁支持特朗普,咱们相互删除!

  为了一个美国总统,饶毅居然删除支持特朗普的朋友,而且公开这么说,是不是太不理智了?或许在饶毅看来,是否支持特朗普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可以上升到人生观、世界观的高度。但是有这个必要吗?而且据我所知,大多数华人是支持特朗普的,饶毅也是华人,他这是要和大多数他身边的华人绝交吗?

  且不说特朗普这几年的政绩,就饶毅这种做派,如果他的朋友珍惜和他的友谊,但偏偏支持特朗普,那怎么办?

  如果朋友珍惜和他的友谊,那么只能隐藏自己的观点了。而如果朋友之间逐渐不能坦诚地讨论越来越多的问题,以后也就很难做朋友了吧。

  我觉得饶毅是在给自己找气受。他在生活中大概经常生气,这对身体可不好。

  千万别以为饶毅是个例。另一个和他一个专业、但相互之间关系很差的科普大牛F,也在推特中说:“我没那么绝,只是拉黑了那些跑我推特嗨的川粉。”

  他的名字我就不提了,因为他的名字……你能理解的,我能提还不提吗?但我不会因为他反对特朗普而反感他,因为在我看来这些都无所谓。我只是很悲哀:都是中国著名知识分子,但在容忍不同意见方面,心胸都小得很。如果中国目前这样的人是大多数,整个民族的民智开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在现实中几个在某一方面意见一致的人碰到一起,燃起了激愤的情绪,就很可能干出不理智的事情。

五、医生群体的声音。

  杀医案发生后,医生们是怎么看的呢?

  他们当然很悲愤!

  他们的悲愤,不仅仅因为杀医案,而且因为对后续的处理不满意!

  例如,一个医生说:

  培养一个医生有多难?大家知道。医生们有多呕心沥血?大家知道。……美国英国欧洲澳洲——但凡呆过的人,都知道预约和面诊是多么费劲的一件事!……中国呢?你只要有万能的朋友圈就好!

  昨天被亲人不理解地问:这个杀人犯是该死,但是说完就完了,你干嘛没完没了还那么多仇恨?

  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如果全社会不共同站出来把这件事闹大,后面还会有更多的血腥,下一个倒下的很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同袍,甚至可能是自己!……

  中国的医生已经越来越少了,没人敢学医,太累+挣得太少+太危险+太心寒。试问:大家作为旁观者,没医生可看,你病的时候你不着急吗?……

  我,风云野,此时完全和医生站在一起。

  我见过的医生都是不错的。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医生,尊重这个行业。这不仅是为了医生,也是为了自己。

  再看看那个凶手及其家人,他们怎么也不想想,95岁高龄的人已经很难治好了,活到这个程度已经是有福高寿了,怎么还和医生过不去?那个凶手居然对医生下手,而且是女医生,真是人渣啊!

  狭隘的嫉妒、仇恨、暴发户心理,会让群体变得如此疯狂,这才是令人恐怖的。

  在本文的最后,我想给大家几个建议。

  一、如果你不是医生,请尊重医生,尤其是要放弃可能的仇恨和嫉妒心理。

  二、如果你是医生,也请不要认为整个社会在仇恨医生。完全没这回事!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尊重医生的,心理变态、铤而走险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三、在社会上,包括医院里,如果对方人多,并且情绪有激愤的倾向,此时或者退避三舍,或者及时防范。

  最后,我希望医院和医生能加强防范,但也不必从此把医院变成兵营,病人到医院看病或住院,要经过层层安检。因为如果这样,医患关系反而会更糟糕。各个行业的人民,根本不是对立关系!

  如果整个社会的各行业的人相互防范,我们的社会将更糟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坏,社会的运营成本将继续大增,中国更将变成一个人情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受害者。

  当然,这是整个社会的治理问题。要是继续上升或深入,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也不是我能多说的。

  医生和护士,是我们身边的天使。再次为无端被杀的杨文医生,表示哀悼。

  关注本号,阅读风云野过去的精彩文章:

从里皮的来去,看中国足球的问题

百人围观9岁男孩被活活打死,为什么?!

什么是穷人思维?根本没这回事!

人是怎么废掉的?

在很多时候,政治家不如商人有眼光

那些京沪深有很多套房子的人,为什么不卖几套去环游世界?

现代国家战争方式的不断演化,直到……

  两本书稿:

从俾斯麦到一战 —- 德国的挽歌

猛人坐庄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关注本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