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警示:股市正在发生万亿级的资本流动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对于中国股市乃至更大的市场,一定要有更为宏观的眼光。天天盯着k线从技术上分析或许有一定道理,但非我所长,而且容易丧失大局观,所以老夫就(微信号:元杰博闻)从更高层面分析一下,告诉大家股市正在发生万亿级的资本流动。而流动的结果,是股市会再次冲向5000点。
理由如下。
第一,最高层的两个人喜欢宏大场面。
尤其是总舵主,在上台之前就提出了“中国梦”。我百度了一下,正式提出的时间是2012年11月29日。所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总舵主上台时信心满满,上台后也一直是大手笔。先是中国梦,然后是一带一路。反腐收拾掉一帮人,尤其是几个军头之后,2015年7月份提升十名上将,基本上等于掌控了军队。然后下半年频繁出国并举行大阅兵,免除“不发达国家”债务并继续投资几百亿美元,12月份又提出去库存等“四个歼灭战”。这些都是大手笔。遍观历史上的二代,大手笔为多。因为他们见惯了宏大场面,来去如风,大起大落,已经不习惯于精雕细琢了。
李中堂也不含糊,2013年为了盘活存量资金,闸门不可谓不严,当年六月份的股灾可谓惊心动魄,不是大手笔不会有这种结果。失败后手笔更是越来越大,先是金融创新,虚拟经济,2014年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显然是在配合总舵主。2015年的股灾是更大的手笔。因此,2016年两位要去库存和建设大城市群,手笔怎么可能小?我感觉气势规模至少可以和09年的四万亿相比,而且由于钱贬值了好几倍,最终放水规模应该很大。总之他们是大手笔。
第二,降税、降成本,养地方ZF,必须大放水。
2016年会继续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赤字率很可能突破3%。以后可能会更高,因为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从经济上说,企业已经不堪重负,地方ZF不能再揩油了。但地方ZF早已不堪维系,必须出钱养着,所以自2014年开始银行开始购买地方债,2015年买得更多,到了2016年还会如此。这些地方债很多都是坏账,以后吃不消了,国家肯定兜底。
我(微信号:元杰博闻)举个身边的例子。苏州张家港,一个村子几百个农民拆迁之后没房子住,已经三年了。企业给了钱,但乡里以及城里一过手,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农民去问,ZF说别的地方急用,暂时拿不出来。大部分农民都住亲戚家,但有些人急着用房,ZF就给一套。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大部分人的房子还没落实。有人问我怎么办,我说赶紧要,别嫌房子小,别嫌房子偏,要多少算多少,没看见今年京沪深房价猛涨吗?通胀又会导致人工成本猛涨,如果ZF现在都拿不出钱,以后更拿不出了。
这和超大城市不一样。超大城市比如京沪深,根本不缺钱。深圳市政工程往往都是提前付款70%左右,因为ZF太有钱了,每年的预算不花完等于给别人用。京沪深的经济好,体量大,不严苛都能收好多钱,企业感觉ZF不错,都愿意来,整个城市进入良性循环,越来越大。但很多三四线城市根本不行,都是寅吃卯粮。像张家港这样的城市全国遍地都是,都是欠钱大户。
降成本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从2016年起,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每度约下降3分钱。这会降低多少成本呢?2015年1~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0493亿度,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一共用电43807亿度,粗略估计全年48000亿度。如果明年不变,前三产业一共可省1440亿元。我国上市公司的产值基本上占GDP一半,因此上市公司可省720亿元。假如其他条件不变,相当于多出700亿元利润,按两市平均市盈率40来算,可以增加28000亿市值。按3600点股市市值大约40万亿来算,降低三分钱电价,总市值基本上可以增加7%。
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我国很可能会继续降息降准,否则钱会持续紧张。虽然2015年已经五次降息,但空间仍然有。由于联储加息,我国降准的速度应该不会2015年更快。但最高层的大手笔倾向,让我认为几乎一定会这么做。这显然会对股市起进一步促进作用。
第三,保险资金必须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必须买入目前市场上低估的股票。
2015年1~10月,保险行业整体保费收入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9.68%,已超越去年全年。保险业都是预收款,必须保值增值,否则以后怎么应付赔付?所以自2014年开始,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地举牌上市公司。目前这个潮流仍然在继续中。
虽然宝能系大幅增持万科让保监会出台了新规定,但我认为这些新规只是为了防止出现过热局面。例如,12月下旬保监会的新规定是:保险公司基金的固定期限存款余额不得低于基金上月末余额的60%,委托投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基金上月末余额的20%,举牌上市公司的股票必须披露更详细的信息,等等。我们必须看到:保险是朝阳行业,用户的保费还会越来越多,只要A股仍然有大量的低估股票,险资就会不断买入。
当然,暂时的影响肯定有,不过绝不影响大势。而且新规或许会让险资大规模买入很多股票,买入比例都不到5%,这样就不用举牌披露信息了。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险资的钱用不完,必须找到投资出路。
而且,险资们的行为也会对基金乃至散户,有重要影响。在此我们必须感谢姚振华,虽然此人相当冒失(请看元杰博闻12月25日的文章:《莽汉姚振华抖出了多少东西?》),但在很大程度上让险资的投资变成了“显学”,也就是大众所知,因此必然对所有投资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老夫认为,在大通胀的前景下,抗通胀的优质股票显然是最优选择。
第四,过去两年的O2O、P2P总体上是失败的,风投热情下降,有助于资金从创小板、新兴行业回流到传统行业。
2015年一共有近千家O2O创业企业倒闭,以及1300多家P2P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没熬到新三板上市就完蛋了。加上政府已经把主要力量用于房子去库存和城市化,所以对于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应该大不如前。虽然近期又有消息说上海要上“新兴板”,这是一个比创业板更小、更“创新”的板块,等于重拾肖钢在2015年6月中旬股灾前的计划。但我认为在新三板已经接近半死不活的情况下,新兴板短期内即使上,对主板也不会抽多少血。
第五,当去库存真正展开时,相当一部分产业资本会从股市离开,投入实体经济。这会导致股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上下波动。金融资本会顺势而为,把投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股票上,降低乱炒垃圾股的行为。
在高层的力推以及取消二胎限制的情况下,在通胀的预期下,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有望大幅反弹。
如果你是实体工厂老板,面对越来越多的订单,但暂时又不能从银行贷款,你会怎么办?很简单,只能从其他投资市场如股市、银行存款撤资(假如有的话)。因为保证生产,维持实体运行是第一位的,而且可以获得相对确定的利润以及继续做大的可能。如果实体经济从股市上撤资,金融资本就会买入并不高估的实体经济股票,当成投资或炒作都可以,因此必须从现在的垃圾股上大幅撤退。
当所有这些因素都凑在一起时,高层2016年的宏伟计划,已经让股市发生了万亿级别的资本流动:产业资本逐渐撤退;险资金融资本和炒家,则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抗通胀股和低估股。虽然短期会因为各种新规而有波动(比如貌似限制险资的新规,新兴板的新规),但在可预计的中期未来(几个月到一年),这个趋势是不变的。因此我认为,估值很高的垃圾股、相对较高的所谓新产业股,只要没有相对确定的增长预期,它们在中期已经基本上没希望了。
原创不易,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