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辱母案再延伸出一些只言片语,并谈谈宏观经济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高利贷辱母杀人案的只言片语 

  我上一篇谈了山东高利贷辱母杀人案,在写之前已经预料到会遭遇口水战了,写完之后果然如此。增加关注几十人,取关又有几十人甚至更多,让我看到了观点撕裂的力量。这里我想先简单说说我的观点,然后再延伸到国际经济,仅仅是一些只言片语。

  1、黑社会为了讨债那么辱母,死有余辜。任何有血性的人都应该为母报仇。

  2、于欢应该轻判,但绝不是无罪。否则这个社会以后群起效法,以父母被辱为由大开杀戒,或者夫、妻被辱、孩子被辱然后大开杀戒,后果不堪设想。那时候必然是谁的胳膊粗谁占便宜,整个社会陷入仇杀之中,甚至居心险恶者颠倒黑白,貌似大家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可以合理地报复和屠杀了。到时候大多数吃瓜的义愤填膺之众,恐怕也将成为受害者。

  3、从高利贷讨债延伸到黑社会,乃至“背后有人”,符合正常推理,肯定就是这样。但是于欢的父母在当地把生意做得较大(至少之前是这样),能从银行获得将近2000万元贷款,他们背后难道没有人?在小地方做生意,其实双方背后都有人,只是现在于欢一家更是受害者而已。

  4、于欢被逼动刀乃至最后死人,固然有高利贷无底线逼迫的因素,但是他母亲苏银霞也是重要原因。苏银霞走到这一步,固然有大环境的原因(比如可能银行贷款然后抽贷),但是她自身的因素不可小觑。文章中说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她粘上了高利贷,还不起,以后必然被暴力逼债,无非是谁逼、程度怎么样而已。所以苏银霞一家走到这步田地,尤其是她儿子为母而战,和她自身有很大关系。有一句话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或许冷血了点,但是你们可以看看周围的人,大多数人是不是这样。

  5、《南方周末》此文究竟是声讨高利贷,还是声讨黑社会,乃至高利贷“背后的人”,或者为于欢被判无期而鸣不平,还是有更深用意,见仁见智。大多数人看到“拔剑而起”,这符合人的情感。但我看到此文,细细品味,感到没那么简单,有很大的倾向性。那么它为什么有倾向性?背后应该是一场顶级较力。或者说,此文是为顶级较力服务的。事后证明,该文果然有倾向性地隐藏了很多细节。

  6、我同情所有人,包括于欢、于欢的父母,甚至黑社会讨债的。因为从宏观上看,他们都是底层人士,和我一样,都是底层人士。苏银霞夫妻其实比我“高档,比我们大多数人都“高档”,如果生意成功,绝对是中高层人士了。所以这桩案子本身,是底层人士之间的相互绞杀。全国这样的事何止千万?只是在这个案例中,催债者杜志浩的行为令人发指,严重超出人伦底线,导致后来被刺乃至死亡。但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也可以多次看到“欠钱的是大爷”的例子,欠钱的把要钱的暴揍一顿,这种事也屡见不鲜。想一想,假如当时苏银霞手下有二三十个人,把来讨债的11个人暴揍一顿,也不是没有可能吧。或许苏银霞不可能,但全国欠钱的大爷们,这种事可不少见。

  为什么底层人士会走到互掐,当然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但并不是这个案子的重点。

  7、所以,我不想像血饮一样,对这个案子无限上纲上线,乃至说得太明白。血饮的《又一场无良媒体的人血馒头盛宴》已经被河蟹,但网上有很多转载,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8、这个案子的细节还可以无限探讨下去,比如于欢的具体做法、苏银霞之前的生意和贷款情况、警察的做法、高利贷的做法、他们的背景,这些还都是案子本身的,如果无限上纲上线,还可以牵扯出无数。现在媒体和广大个人,还在继续曝光,猛料还在继续。就算细节都搞明白,对于于欢、苏银霞乃至高利贷的审判尺度,也见仁见智。但是我们被这场案子牵涉太多精力,实际上等于被媒体洗脑。

  9、我承认我写这篇文章时,乃至前一篇《辱母杀人案沸沸扬扬,背后没那么简单》,心情比较平和,用词也不激烈。但我之前不是这样。我在2011年10月份写过一篇《2岁女孩被碾事件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丛林社会》,就在本文后面,大家可以看看我当时的激情。

  10、这个案子也牵涉到太多不同的观点,或者不同的侧重点。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可能就会导致看法的剧烈不同。甚至把微小的不同放大,因为一言不合而取关。对此我能接受,但我觉得这样的人如果太多,说明我们民族还是比较情绪化。

  现在说说宏观经济趋势。

 放水与不放水之争、大宗商品价格 

  放水与不放水,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争论焦点。有感情因素(希望或不希望),也有理智因素(会或不会)。如果细分,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感情上: 希望放水(刺激经济) 不希望放水

理智判断:会放水        不会放水

  排列组合一共四种态度,没错吧?

  我在感情上当然也希望国家发出的钱能真正刺激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是本,没有本,其他都是泡沫。有本之后,泡沫才不是泡沫,才有支撑。也就是说,我感情上不希望放水,至少不要大水漫灌。

  但是实际上呢?可能大家说,这段时间实际利率在抬高。OK,没错,但是能抬高到什么程度,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不会突然又有类似四万亿的东西出来,则值得准备或防范。具体到是收紧还是放松银根,现在中国基本上是跟着美国走。中国自身的严峻现实(高利贷辱母杀人案已经很明显了,这还是在抬高实际利率之前),能否支撑我们继续抬高实际利率,也很值得怀疑。所以理智上认为,迟早大放水。

  一方面放水,另一方面提高实际利率,这不矛盾。1970年代的美国就是这样。

  为此,我又看了我1月16日的2017年中国大棋局,一文说透!,和2月5日特朗普的大棋。这是我对今年预测的两篇重要文章,至少我自己认为很重要。我又看了一遍,总的来说目前所料不差,只是对于特朗普目前在美国国内的挫折,预测不够。由此,也造成一些细微的东西有出入。但作为两篇宏观预测,细节上有出入无关大局,总的来说还是按步骤发展。为了节省大家时间,可以再简单罗列一下两篇文章中的主要观点:

  (1)放水是主流,我现在仍然这么认为。

  (2)今年国内的核心事件是9月份的华山论剑,各方都在为此准备。

  (3)对外隐忍,对内准备。

  (4)进一步推行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打压(一二线)楼市。

  (5)人民币对美元会基本保持稳定,或者即使贬值,秋天之前也不会贬值太多。

  (6)股市,主板蓝筹会起来。

  (7)2017年,美元是走弱的!而美股,至少不会很强。

  (8)看好大宗商品。

  上面有两篇文章的链接,大家结合这两个月的情况,可以看看是不是这样。每隔几个月,我自己都要重新看看,不断反思自己。

  看看大宗商品的走势,这两个月基本上都在最近一年的高位盘整,并没有跌下来。如果说有意外,就是石油再次跌到48美元左右。石油的分析很复杂,牵涉到国际经济和政治因素太多,貌似各个产油国竞争,以及美国页岩油的大扩产,会导致供大于求。但我认为石油即使局部下跌,也不会跌到哪儿去,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对两油也是利好。

  由于地产被多次打压,地产股也仍然弱势。资源股最近也比较弱势。但我认为这些都是暂时的。我们离9月份已经越来越近了。何况本着“知其雄,守其雌”的原则,在主板不断上涨时,不要去追高。

  实际上,对于国内的很多做法,我不满意。但又不好明说,这是我写《运势》的根本原因。想知道我国古人尤其是李世民达到过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可以追踪看我的《运势》。

 附:2岁女孩被碾事件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丛林社会 

发文时间:2011-10-19

  这两天最火的一个视频是广东佛山一个2岁女童先后被两辆车碾压,18人路过无一帮助、最后被一个拾荒老太太救起的事情。从各大网站的跟帖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是以下反应:

  1、那两个司机该杀,尤其是第一个,前轮碾过去之后停了一下,接着后轮再碾过去,简直是畜生。

  2、强烈谴责18个路过的人,他们也基本上是畜生。

  3、祝福小女孩。

  4、感谢老太太,想起了南京法官的判决带来的恶果。

  一些人思考得更加深入,为什么18个人都不管、最后却是一无所有的拾荒老太太在救人?他们在拷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环境?

  这个视频我也看了,首先是震惊。这件事情绝对可以记在史册上,因为它标志着我们民族的耻辱。这些人故意碾压、见死不救的人,当然应该受到谴责,他们的确是畜生。

  但谴责完后,我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当时在现场,会和那18个人一样吗?毕竟,19个人只有一个出手相救,概率是5%,难道我就一定属于这5%?难道网上看帖回帖的绝大多数义正言辞之辈,也都属于这5%?

  恐怕并非如此吧。我们在谴责别人的同时,也别把自己想得那么高尚。因为环境,尤其是极端的环境,会极大改变一个人的情绪、思考和决策状态。当我们处于那种状态时,未必比他们高尚,比他们做得好。

  学过社会学和群体行为学的都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具体到两岁女童被碾事件,也许当地早就陷阱密布,所以人们已经形成了人人自危的环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既然95%的人都见死不救,你不能指望如果你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环境的长期熏染,在现场就会肯定施救。所以,绝大部分人,绝大部门媒体,根本没有资格站在高处对这些人进行道德上的批判。

  试想一下:假如是你至亲之人,在外面做了根本无法辩解(注意:是根本无法辩解)的丑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羞愧,因为他/她是你的至亲之人,他/她的丢人已经累及到了你,所以你会很羞愧,否则只能说你对他/她爱得不够深。羞愧之后,你才会愤怒,你会觉得他/她不争气,丢人,败家子,等等等等。

  所以,我们对这件事的第一反应,应该首先是感到羞愧,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19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去救人,还是一个拾荒老太太!我们应该首先感到羞愧!其次才是愤怒。

  首先,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其次,才是那具体的18个人,以及两名碾人的司机!

  我是一介草民,无力改变什么。但我不得不得出一个悲哀的结论:这件事,标志着我们已经正式进入赤裸裸的丛林社会。

  看看中国水电上市第一天(2011年10月18日)的表现吧,它就是这个丛林社会的又一个体现!

  具体到女童被碾,那18个人见死不救肯定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不违背道德的情况下,在做好自身保护的同时,尽力帮助别人 —- 假如你还有善念的话。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