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没有2.5万亿大放水?顺便说说某筐为什么这么气急败坏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6月6日,央行净投放4980亿MLF,而且期限为一年。此举在媒体间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根据货币乘数5.33计算,得出M2将新增2.65万亿的结论。也有人简化为2.5万亿,由于2.5万亿比2.65或者2.7万亿“整齐”,所以后来“放水2.5万亿”的说法流传了整个网络。

  比如,“环球冷眼”6月6日发表文章《大放水 单日2.5万亿货币量投放,物价扛得住吗?》:

  文章中说: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文章内容,但列出了最主要的理由。

  “博闻财经”(或“财经韬略”)也发文《央行放水!》,文章中写到:

  这些观点,遭到了一些公众号的极力反对,尤其是某筐。6月8日某筐发文,标题体现出浓浓的火药味:

  文章先挖苦地叙述了各大公众号宣传放水的气势:


  然后用词激烈:

  接着逐条反驳,依然满嘴脏话:


  在反驳中,这么一句是最来劲的:

  拉黑!哈哈,某筐为什么这么气急败坏,真的是为了清洁公众号的环境吗?后文再说。我们先看看双方的口水战,再看看我的态度,最后再揭示某筐为什么这么做。

  在某筐的极力摇旗呐喊中,一个写楼市的女记者开了一个叫什么小房子还是小丸子的号,也认为央行没有放水,而是紧缩的。6月7、8日她连发两篇文章:


  这语气虽然不如某筐,但也够激烈的。

  由于这两个号在财经媒体中颇有影响力,所以“也谈财经”在6月8日发文:


  一向危言耸听的标题党“某某看金融”,也被他们说服了,于是在6月9日凌晨发文《2.5万亿,超级乌龙,全球货币新时代到来》。文章中说:

  他说的对不对呢?我后面再说。但是从全文来看,根本看不到什么所谓的“全球货币新时代到来”。他的文章,永远都是一惊一乍的,也永远充满了对他个人和他的机构的宣传,以及让人“点zan”的话,光这些话都可以站整篇文章的一半篇幅。但是大家别不服,篇篇十万加!

  某筐和某丸子的话,当然引发了“环球冷眼”的反击。于是冷眼又发文:

  某筐的“这两天告诉你央行放水2.5万亿的都是SB!”(以下简称《SB》)一文充满了数据,貌似很有道理,于是冷眼这篇文章也以数据相对,反驳了《SB》的很多知识错误,顺便也提到了“小房子”。大概他们都互相关注,于是小房子急了,6月8日夜里又发文《再论放水谣言,没有金融常识,以后请别再装懂误导人!》。为了体现水平,里面也装入了不少数据。

  好了,不贴他们的口水战了,现在说说我的态度。

  我在6月7日早晨发的《股市:中期行情已经到来》中,对于放水还是比较慎重的,我在此文中写道:

  可能有些读者看到这里也糊涂了:既然放了4980亿还不够填补缺口的,貌似我是支持某筐和某小房子的,但我怎么又说“极大缓解了市场钱紧的预期”,并认为这是股市中期利好的一大理由呢?

  呵呵,这里面有个道理,好像很多看空的人都忽略了。看空的人,尤其是气急败坏看空的人,只看到4980亿不够填补6000多亿的缺口,其实道理很简答, 我给大家讲讲就明白了。

  现在讲解开始。

  既然6月6日~9日有6600多亿元到期,要被央行收回,那么各路金融机构怎么办?


  当然要提前准备好这6000多亿啊。或者,就算考虑到央行可能会释放一些逆回购或者MLF对冲,但总得准备三四千亿吧?

  比如,机构们预期央行可能会释放2000亿,于是手里准备4600亿,这样就可以把这6600多亿给还掉了。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央行会通过MLF释放4980亿元,而且期限是一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金融机构手里准备还款的大约四五千亿,只需要用1000多亿就行了,因为它们可以申购这4980亿。这相当于,金融机构突然多了大约3000多亿基础货币,而且期限是一年!

  这不是大放水是什么?

  当然,央行这一年期的MLF利率是3.2%,比过去稍高一点。但是就算3.2%的利率,也不高啊!如果你是金融机构,你借不借?

  考虑到现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资金紧张状况,不借才SB呢。

  所以,央行确实是在放水。

  但问题是:这个放水的力度有多大?如果接下来一段时间(6月8日到16日左右),面对美联储6月份很可能加息的前景,央行大幅缩减MLF、SLF、逆回购等措施,那么,短期还是在收紧货币。

  那么,央行这几天又干了什么呢?

  逆回购的量并不小。6月7日,逆回购1800亿元,8日1500亿,9日1200亿,期限有7天、14天和28天的。我看了看,和之前的逆回购(要到期收回)的量差不多。也就是说,从逆回购来看,央行是中性甚至稍偏松的。比如前一周相应时间的逆回购量是1900亿、1000亿和500亿。这可能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的逆回购量偏少,但不管怎么说,这段时间的逆回购还可以。

  这一点,某筐和某小房子,应该没有考虑到。他们只看到利率在上升,看到余额宝的利率近期始终在4%以上。

  shibor利率也始终处于高位,截至到6月8日shibor利率走势如下:

  那么,为什么央行大放水、并适当放松逆回购的时候,利率仍在高位呢?

  我之前说过,现在央行是盯着美联储。既然6月份美联储加息的概率很大,央行事先当然要严阵以待。但我经过综合思考,认为央行敢释放一年期的MLF 4980亿,还是说明一个态度,那就是央行认识到美联储的加息没那么可怕(美元这五个月一直疲软),必须适当放松货币。

  别拽那么多名词和基础概念,没用,看这些就足够了。

  所以我在《股市:中期行情已经到来》中既表示看好,又比较审慎。

  那么,某筐为什么那么声嘶力竭、气急败坏呢?

  原因很简单,为了吸引眼球,博取点击量和关注量。

  某筐之前是郑州的地产号,而我是郑州人,所以早就关注了。某筐之前聚焦于郑州地产,写得确实不错。但后来应该是接受了投资,扩大了团队,所以对营收和利润有了更高要求,所以题材扩大,早已不局限于郑州地产,甚至不局限于地产,而是面向全球财经了。

  可惜,点击量一直上不去。

  比如,6月2日的头条文章《MI交易》,点击量如下:

  请注意阅读量。我截屏时间是6月9日上午,按说这么长时间,阅读量应该比较稳定了。

  6月3日的头条文章情况:

  6月5日(4日没有发文):

  6月6日:

  请大家注意,这四天的头条原创文章,作者各不相同,但点击量都只有一万多,悲惨的只有一万出头。

  我邓元杰,微信号“元杰视点”的点击量,当然远不能和它相比,最近我的每篇文章能有两三千点击就不错了。但我是个人做,没压力,某筐就不一样了,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不一样,要养这么个团队,如果头条文章的点击量只有一万多,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某筐急了,6月7日发了《SB》文章。

  效果怎么样呢?下面是我在6月9日上午的截图,已经破十万了,各路公众号转载的估计在百次以上:

  作者是某筐的大拿拾叶。看来主笔就是不一样,敢写敢骂,而且效果确实不错。由此可以预见,某筐以后的文章,将充斥着越来越多的谩骂。掀起口水战让大家关注,是最重要的。

  至于我的号,元杰视点,我一个人做,没压力,有多少人关注、多少点击,本质上对我没什么影响。虽然我也希望关注和点击量越多越好,哈哈!

  我对这次巨量MLF的态度是:央行肯定是在放水。理由,我在3月底的《房地产的大棋与去库存之后的趋势》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历史证明,某人的话的有效性最多三个月或半年。

  人都是健忘的,现在重读此文,我自己也感慨万千。


多转发少打赏,争取粉丝十万人!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