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和对策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1980年代以来,美国乃至世界的泡沫一次比一次大,危机一次比一次严重,而解决危机的方法,无一例外都是放水呢?如何洞察先机,看清未来大势?
先从美国最近一次大规模紧缩说起。
美国最后一次真正的紧缩
我们知道,1960年代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开始严重起来,加上又陷入越南战争,需要不断印钱,所以赤字越发严重。有先见之明的国家比如法国,多次从美国运回黄金。美国人想压住金价而不可得,最终在1971年8月宣布放弃金本位制。从此,从1971年到1980年,黄金从每盎司35美元暴涨至800美元以上。加上中东石油危机,在整个1970年代,美国的通胀都很严重。因为人们已经形成了预期:在赤字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在国家需要不断印钱的情况下,通胀怎么可能消失呢?这种预期让美国的政策不再起作用。
以前,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都和黄金挂钩,然后是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元再和黄金挂钩。不管怎么说,货币是和实物黄金挂钩的,这让货币具有一定的实物属性。但是随着美国完全脱离金本位,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彻底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
保罗·沃尔克
当然,历史是一波三折的。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不代表不能大规模紧缩。1979年,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上来,完全改变了美国的恶性通胀局面。沃尔克在上任两个月后宣布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大幅提高利率。为了彻底打消人们的通胀预期,他一度把利率提高到19.5%的变态水平。在美联储的大力紧缩下,1983年美国的通胀率已经降到3%左右。美国人的通胀预期被彻底消除了。而大规模加息让资本回流美国,虽然美国的赤字仍在大幅上升,但实体经济反而好了起来。而实体经济变好,又帮助了里根总统连任和进一步降低通胀预期。从此,美国走上了20年的良性循环。
但,这是美国最后一次真正的紧缩。之后虽然利率也有所上升,但总体上是螺旋下滑的趋势,直到2009年之后,美联储的利率降到趋近于0……
上图是从1985年以来的情况。可以看出,之后的利率再也没超过10%,而且是螺旋下降趋势。从具体原因上说,可以说是因为这时的美联储主席已经换人了:沃尔克下台,新上任的是格林斯潘。格林斯潘的政策是遇到金融危机就降息,并口头喊话,给市场以信心。格林斯潘从1987年8月一直做到2005年10月,当了18年美联储主席,远远超过之前的沃尔克。但实际上,他的年龄比沃尔克还大。格林斯潘1926年出生,而沃尔克是1927年。
他们都很高寿,现在都已经90以上了。下图是(从左至右)耶伦、格林斯潘、伯南克、沃尔克四位主席在2016年4月份的合影。其中,身高两米的沃尔克是名副其实的巨人。
现在(2016年以来,尤其是2017年)耶伦每个月都透露出加息的意愿,但加息却相当迟缓。以美联储这速度,什么时候能加到10%?想都不用想,能加到2%就不错了。
所以,从具体原因上说,我们可以说后来的金融危机恶果是格林斯潘种下的。但是他之后的伯南克、乃至耶伦,本质上和他差别不大,至少已经绝不可能实施当年沃尔克那样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了。所以,无锚货币导致金融资本主义倾向于实施一轮又一轮更大的宽松,是真正的原因。
沃尔克退休之后和日本金融界高官行天丰雄,合著了本《时运变迁》,老邓过去在老号中推荐过,是一本很好的书,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让我无限感慨的是,沃尔克的紧缩,是美联储和美国过去四十年乃至百年以内的最后一次紧缩,是一次真正的紧缩。
从此,美国再无紧缩,而世界,尤其是中国,出于各种原因,金融政策走的比美国还远……
伴随着美联储的紧缩和扩张,黄金价格尤其像过山车一样摇摆。1980年金价达到最高的850美元,然后缓慢下跌。虽然联储早已在不断降低利率,但金价在1999年降到252美元,经历了19年熊市。然后才突然大幅上涨,接着又调整了一段,然后继续坚实地上涨和调整,直到2011年的1900多美元。但是之后四年,又跌了将近一半。
金价的走势说明:伴随着金融政策的紧缩和扩张,大宗商品价格会急剧上涨和下跌,而且会涨过头,跌过头。对于黄金来说,由于它同时具有商品和金融属性,所以涨跌更为剧烈。
黄金只是其中一项。格林斯潘的政策,在其他方面的恶果更甚,那就是:比凯恩斯还要凯恩斯主义,最终导致美国进入彻底的金融资本主义时代。
这里先简单说一下凯恩斯主义,因为老邓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由实体经济进入金融时代的标志。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在1930年代时著书立说,说在经济危机时政府应该实行刺激的财政政策,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放水”。等危机过去后,政府再实行紧缩。也就是通过政府的大力干预,来平滑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这就是“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对不对呢?以前没实行过,猛然实行的效果貌似不错。不过现在经济历史学家早已证明,美国在1940年代的经济复兴根本不是实行凯恩斯主义的结果,而是战争。战争解决了上千万人的失业问题,让美国的工业生产彻底恢复活力。同样是战争,让上千万美国军人成了拯救国家的人,获得了整个国家的优待。这些退役军人的收入大幅提高、日后又接受了进一步教育、进入生产领域之后,让美国的贫富差距降低了很长一段时间。而真正降低了贫富差距之后,经济才有真正活力。
所以,是战争而不是凯恩斯主义,开启了美国乃至资本主义1945~1970年的黄金时代。这种时代在1970年代经过十年挫折,经过沃尔克大力整顿之后,在美国人口还没有老化、在1990年代网络“新经济”的刺激下,在1980年代中期,再次开启了大约20年的黄金时代。
那么,为什么现代社会的政府普遍愿意实行凯恩斯主义呢?
因为,凯恩斯主义给了政府增强经济控制力的理由和借口。加上后来货币彻底无锚,实施宽松可谓更方便了。而紧缩,则越发困难。
所以在一轮又一轮的不断宽松下,恶果早已种下,而且越结越大。虽然如此,政府却在实施一轮又一轮更大的宽松,希图挽回局面。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格林斯潘一意孤行,继续降低利率,把美国房地产又刺激起来了。终于在2008年土崩瓦解……
事后证明这是堪比1929年的大危机,甚至更严重,绝对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美国怎么处理的呢?“用直升飞机撒钱的”伯南克继承了格林斯潘的衣钵,开启了新一轮前所未有的大印钱。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美国M2从2008年开始明显抬头,从50万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76.7万亿美元,上涨50%多。而之前从2000年到2007年,一直宽松的格林斯潘才让M2增加了25%。当然,我相信大家更可以看出我国的M2上涨更为剧烈。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恶果
我国的事以后再说,现在还是说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早已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美国,尝到的恶果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在金融资本的主导下,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做了三件事:
1、不断印钱,不断提高M2,这种做法本身就会加大贫富差距。
这是因为钱印出来之后会首先进入银行,然后进入其他金融机构,然后才是实体经济,最后,才是个人的收入上涨。所以个人收入上涨排在最后。在这个过程中谁挣钱了?当然首先是金融资本。那些金融高管们一年几百上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收入都是哪儿来的?高大上的说法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创造的利润,但实际上是政府在不断印钱,而金融行业对钱有越来越大的控制力,他们本身就是玩钱的,怎么会亏待自己?所以它们会制定各种奖惩规则,奖多惩少,赚取越来越多的收入。
所以在繁荣时期,刚毕业的学生在金融行业一年几十万美元是常事,做好了就是百万美元,然后提升,拿上千万、上亿美元……相比之下,其他行业除非极其优秀的极少数人,否则根本无法和金融行业比肩。当然在过去20年,有一个行业是可以和金融业比肩的,那就是网络业。随便创个业,吸引一大堆用户,把自己的估值坐上去,然后上市套现,也能产生一堆富翁。
金融时代的另一个特征是:资本不再仅仅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业自己可以发明很多复杂的规则,目的就是让外行不懂,让外行把钱给他们,让钱在金融业内部空转,他们继续拿高薪。由此,实体价格越发大起大落。赚钱的时候当然很high,而一旦高位下跌,结果将是极其惨烈的。高位下跌之后呢?政府无法忍受流动性丧失,于是印更多的钱。那么不久之后,又是新一轮炒作和泡沫……
所以在繁荣期,包括互联网、房地产的繁荣期,大家感觉都很爽。而一旦萧条乃至崩溃了怎么办?尤其是在金融时代,这种事情来得比过去更快更猛,怎么办?政府的普遍做法就是印钱弥补亏损,给金融机构输血,归根结底是政府印钱为亏损买单,后果就是新一轮通胀,最终吃亏的是90%以上的老百姓。而金融业人士早就把钱挣到手了,而且还会在一轮又一轮更大的泡沫中继续赚钱。所以,金融界才是跑赢通胀、金融时代的最大赢家。
金融业已经异化为压榨和抢劫实体经济和普通人的行业,成了土匪和强盗!但仍然在赢得喝彩和羡慕。老邓相信,这种趋势已经会扭转,而且已经在扭转了。哪怕是局部暂时的行为,也会持续好几年。
2、民主政府为了选票和连任,都越发短视。一方面,他们不能忍受真正紧缩的痛苦,所以倾向于适当紧缩之后继续大幅宽松;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各国都在大力引入国外移民,想通过移民降低工资,保持经济增长率。而大力引入移民,不仅进一步拉开了贫富差距,而且让本土劳工阶层(主要是老白人)越来越不满,并且由于速度过快,改变了文化,导致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的冲突,愈演愈烈。
大力引入移民的另一个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自信。他们自信自己的文化强,会同化移民。时候来看,事实绝非如此。但移民早已成为西方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所以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和安逸,西方长期采用掩耳盗铃的做法,现在已经尝到了恶果。
怎么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我在以前的欧美政治生态的必然走向,以及美元和大宗商品的中长期前景中说过,长远乐观,但中短期还是比较悲观的。
3、继续鼓吹全球化,导致社会族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无论在英国和美国,乃至其他西方国家,都是如此。金融业的白人,为了让资本在全球自由流动,绝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全球化的。但是更多从事传统行业的白人则日益反对全球化。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问题。但是目前从事传统行业的白人更多,所以大多数白人会和全球化抗争,和金融界的白人抗争,和移民们抗争。
矛盾不仅仅存在于白人之间。时间一久,移民们也会日益不满。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会不断引入移民,希望降低成本,所以移民哪怕享受着福利,但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这种滋味也不好受。加上移民不断增多,变成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力量,不满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这就是北欧福利国家的穆斯林最近几年闹事频繁的根本原因,也是法国、比利时恐袭日益增多、并且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回到中东参加ISIS的根本原因。
全球化好不好?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可以说很好。但是过快的全球化,并且伴随着金融资本和政府对大多数老百姓的掠夺和文化的快速改变,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到了一定程度,逆全球化必然会启动。这,就是对金融资本主义的反动。
2016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标志着逆全球化已经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怎么办?普通老百姓怎么办?
实体经济的大幅反弹
暂时盛极必衰的金融资本主义,会让人们更重视实体经济。恰好,我国最近一年以来也更重视实体经济了,可以说正好适合了大潮流,只是具体方法可能有待商榷。当然,这不是本文应该多谈的问题。
作为普通人,一定要明白一个基本道理:哪怕金融资本主义暂时退潮,但凯恩斯主义的实质并没有变,各国宽松的意图并没有变。所以钱只会越来越多,那么在虚拟经济退潮的时候,当然应该把资金早已配置到大为低估的实体经济上去。
这,就是普通人的总体宏观对策。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