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中国的城市战略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发展城市是重点。并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很显然,在每年一月份的一号扶农文件发布之前,城市工作才是真正的重点。
实际上,发展城市在最近两个月中央的一系列动作中已可以看出端倪:
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做好城市工作;12月14日,政治局在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的同时,对城市工作也进行了研究部署。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杨伟民表示,要再有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
至于这些中心城市位置,他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发展空间趋于饱和,新的中心城市重点将在东北、中原、成渝等几大城市群培育和发展,强化区域服务功能。
元杰博闻(微信号:yuanjiebowen)的解读是:很显然,沈阳(东北中心)、郑州(京广陇海交汇,中原中心)、成都重庆(西南重镇)肯定是包括在内的,这就四个了。剩下的六个,西安肯定有份,武汉也很有可能,如果国家要重视西部发展,兰州、乌鲁木齐至少要选一个,很可能是兰州。剩下三个,应该在福州厦门(面向台湾)、青岛(重视山东)、大连(韩日贸易)一带,或者选择长沙,以强化长江中游。肯定不会选南昌,因为南昌的GDP只有长沙的一半。
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推进超大城市群建设,不仅符合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推进“供给侧改革”。这种浩浩荡荡的气势,和大阅兵的宏大场面颇为匹配。虽然目前只是计划和口号,能否实现是完全另一回事,但这说明了中央的工作重心是进一步城市化。为了让更多老弱病残的农民进城(因为很多青壮年早就进城了),必须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扩大财政赤字。我们的财政赤字目前是多少呢?2015年估计是1.62万亿元(因为目前还没有过完),比2014年增加2700亿元,现在有专家提出2016年的赤字还要再扩大5000亿元,达到2.12万亿元。
赤字占GDP的比例,2014年是2.1%,2015年估计为2.3%,2016年有可能达到3%。这是一个什么规模呢?除了2009年的四万亿,上一次财政大扩张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998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且规模逐年大幅递增,1998年的财政赤字是1672.23亿元,赤字率是1.98%;2002年的赤字是3149.51亿元,赤字率是2.62% 。也就是说,假如2016年的财政赤字真的比2015年再增加5000亿元的话,我们的财政扩张力度将超过2002年。
1998~2002年是房地产大发展的五年,房价猛涨,所以2003年我国实行紧缩政策,暂时控制了房价上涨。当时人民币实行盯住美元的低汇率政策,汇率基本上是8.28,而国内通胀率,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基本上没有增长。事后分析原因,应该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低汇率极大促进了出口,加上国内房地产市场充分吸纳了就业人口,所以通胀率几乎为零。但2003年之后,通胀的效果开始显现,通胀率不断蹿升,2007年达到4.8%。所以07年下半年不断加息提准,一年时间就把通胀率压下去了,股市也从6124点跌到2000点以下。然后就是四万亿……
GDP增速方面,1998年是7.8%,之后总体逐年加速,2002年达到9.1%,2003年10.0%,2004、05、06、07年继续加速,07年的增速达到11.9%,是最近几十年的最高峰。08、09年回退到9%出头,在四万亿的刺激下,2010年达到10.4%,事后看来是回光返照,因为接下来的2011、12、13、14年的GDP增速分别是9.2%、7.8%、7.7%、7.3%,2015年估计在7%左右,2016年预计是6.8%。很明显,这是一个逐年下降的趋势。
我们都明白,我国GDP已经是世界第二,所以不可能再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但是进一步大规模城市化的战略,很明显是继续大干快上、促进GDP增长的战略。和十几年前相比,我国的人口更加老龄化,贫富差距更是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效果远远比不上过去,而且会刺激通胀更早到来。或者说,让大通胀不断进行下去。
而且,进一步建设超大城市,只能让超大城市的房地产更繁荣,而中小城市的房地产进一步溃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004万平方米。我们知道,现在京沪深的房子不够卖,房价继续蹿升。下图是近期上海某房子的销售数据:房价720万,契税21.6万,中介费14.4万。仅仅契税和中介费之和,基本上相当于三四线城市一套房子的价格了。
所以很显然,大城市的房子不够卖,烂尾楼、空置房基本上都在中小城市和乡镇。这不仅形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肯定会、而且已经产生越来越多的坏账。但是地方ZF仍有发展房地产的冲动,因为不卖地不盖房,地方ZF就无法维持,由此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另一个恶果是:究竟是谁在不断进入大城市?主要是农村和小城市的汉族。因为汉族有语言、文化上的优势,在大城市找工作更方便。而在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当汉族日益减少,而少数民族日益增多的时候(而且他们不必严格计划生育),就会进一步对汉族形成挤出效应,导致汉族更快地迁往城市。而当少数民族获得更多空间的时候,他们不仅会生更多孩子,而且各种宗教组织会取代ZF组织留下的空间,日益获得人心。
我们还应该看到:京沪的规模已经很大了,人口突破2000万并进一步增加。当初京沪的领导愿意发展这么大吗?他们预计到京沪的规模会增长这么快吗?没有。是广大年轻人觉得内地没有机会,而京沪深还算相对公平,所以才逃离内地的。2013年曾经流行“逃离北上广”,说北上广深的房价太贵了,人太多了。但是这两年的发展证明,“逃离”的很少,“逃进来“的反而更多,所以京沪深的房价还会更贵,城市还将越来越大。
所以,京沪深的超高速发展,各个省会的高速发展,说明年轻人在广大地区失去发展机会,只能云集于大城市,中国的经济增长点也日益集中于少数地区。而广大地区在丧失大量年轻人口的情况下,维持基层政府的规模不变,他们必须从老百姓、当地企业那里获得相对更多的资源才能生存,进一步加剧地方ZF的贪腐,所以投资环境、经济环境日益恶化,日益贫穷,和京沪深的经济差距也日益增大。由此,正向循环和逆向循环都会继续进行。未来几年,中国还是可以进一步城市化的。但几年之后呢?当京沪的人口突破3000万乃至4000万,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云集了四五亿人口,当各个省会也停止发展了之后呢?广大内地会日益空心化,经济差距的增大以及民族人口的不协调增长,会导致更危险的局面。
因此元杰博闻(微信号:yuanjiebowen)认为,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府不推城市化,京沪深也会高速发展,各省会和一些重点城市,也会发展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各种社会问题,一定要大规模缩小三四级城市和乡镇政府规模,为企业和老百姓减负,防止财政赤字的急剧扩大,并解决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的同步增长问题。否则,广大农村、中西部地区的空心化,以及中央权威的日益丧失,一定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已经日益严重,虽然更严重的问题,在更高压的措施下,在未来几年还不会出现,但一旦未来大规模爆发,就像火山喷发或森林大火一样,将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更何况,尚未进城的农民,有钱在城市买房吗?当更多的农村中老年人口,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下进入大城市(而且主要是汉族)之后,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医保问题?但是现在各种迹象表明,ZF在推行了一两年全民创业、新经济之后,还是要回归传统经济,回归(大城市)房地产,以解决失业等燃眉之急。
分析至此,本文可以做出结论了:
1、2016年继续发展大城市,会在短期内初步解决就业问题和发展问题。
2、京沪深会继续良性发展,国内几个城市群也会继续发展,但更多地区会进一步丧失活力,贫富差距也会进一步增大。
3、在维持就业、医保、社会稳定方面,政府的开支将越来越大,以后的赤字将是常态,而且占GDP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4、人民币对美元会继续贬值,有利于我国的出口和就业。在高通胀、低利率环境下,股市也有战略性机会。
5、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保险业继续大规模发展。他们如何让手里的巨额资金保值增值?请看元杰博闻(微信号:yuanjiebowen)和本文同日的文章:《保险业大规模进军股市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