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万科的终极命运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近期姚振华控股万科之战可谓惊心动魄,网上文章无数。而且新消息层出不穷,基本上每隔一天都会抖出各种猛料。关于险资为何大规模出击A股,元杰博闻已经分析过了。本文深入分析一下万科的终极命运。当然,不仅仅是万科,相关当事人也会深入分析的。
本文,邓元杰(微信号:元杰博闻)按照逻辑顺序分析,最终给出结论。
1、王石、郁亮们并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给股东的回报太低。
万科虽然做得不错,但王石、郁亮给股东的回报太低。2007年以来,万科累计分红如下:
-
2008年6月5日,68.75亿股,10转6派1,股本变成110亿股,派息6.875亿元。
-
2009年以来不再转增股,一共派息七次(2009年5月27日,10派0.5元;2010年5月10日10派0.7;2011年5月20日10派1,2012年6月27日10派1.3;2013年5月8日10派1.8;2014年4月28日10派4.1;2015年7月14日10派5),一共10派14.2元。
因此,08年以来万科一共分红163.08亿元。
这个数字是多是少呢?那要看万科过去几年挣了多少,又从股市上募资多少了。2008年~2014年(2015年暂且不算),万科的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一共是696.86亿元,2008年万科增发募资100亿元。因此,这七年来万科一共净给股东63亿元利润。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假如07年投资者以31.53元买入万科的增发股,或者在30元左右(我就不说当时的40元高峰了)持有股票一直拿住的话,到2015年9月份万科A的股价不到14元,复权也不会到超过22元,加上七年累计的分红(扣税之后)1.4元,一共最多23.4元。亏损30%左右。
这,就是王石、郁亮在过去七年给投资者的回报。
更何况,在这种糟糕的回报下,王石、郁亮每年的工资都大幅上涨,现在已经1000多万了。他们年年高收入,现在却想号召中小股东支持他们,不觉得很搞笑吗?万科即使发展得好,与散户、投资者有什么关系?
所以,当姚振华指挥前海系在短短三个月将万科股价从不足14元拉到24元,创下07年以来的新高时,如果你是万科的长期投资者,你会支持谁呢?
顺便说一句,王石们还算优秀的管理者。如果A股中的优秀管理者给股东的回报都是这样,其他人的情况可想而知。
2、王石、郁亮们非常爱惜万科。
这从他们的讲话就能看出来。例如,2015年4月22日王石对媒体说:“万科的一个更重要的底线,就是对人的尊重。首先是尊重员工,第二是尊重消费者,第三是尊重合作伙伴。”郁亮也对万科深有感情,并在万科推行“乐跑”文化,鼓励员工跑步增强体质。从他们的所有讲话和行为可以看出,他们把万科当儿子,当女儿,一直在静心培养。
从经营企业来说,他们是优秀的。一想到他们把企业当儿女来养,确实令人感动。但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把股东的位置放到了最后,因为:
3、王石、郁亮们为了低价增发多占股份,一直在压低万科股价。
由于历史的原因,万科管理层占股较少,所以他们一直想通过股权激励多占股票。这本无可厚非,而且值得鼓励。但2013年以前由于股灾等各种因素,股权激励总体上一直没能成功,因为万科必须受制于大股东华润。虽然华润对很多事情不闻不问,但毕竟是大股东,有这个国有大股东在,王石们做事必须考虑分寸。
但是在2014年4月17日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被双开后,万科立刻于4月23日启动了“事业合伙人”制度,开始了迅猛的增持之路。万科成立了“深圳盈安财务顾问”企业,内含1320名员工,成为万科的事业合伙人。从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份,万科合伙人持股已经从0达到了4.14%。考虑到万科是个大股票,这样的资金已经算是惊人了。
宋林被双开,然后万科启动“事业合伙人”开始迅猛增持,这里面好像颇有味道,呵呵。但究竟有什么味道,我也不好分析。我只能说:王石们为了多买股票,一直在压低万科股价。
我这么说是有理由的。看看万科和地产指数从2014年4月30日到2015年8月31日的涨幅对比吧:万科A,股价从7.90元涨到14.30元,涨幅81.01%;深圳地产指数(399241),从1180.58涨到2499.61,涨幅111.72%。房地产企业主要在深圳上市,但地产老大万科却跑输了地产指数。
但令人奇怪的是,在2015年6、7月份的股灾时期,万科却没有选择大规模增持。我有理由认为万科管理层在等一个“好”价钱,因为万科的跌幅不大。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是前海人寿在大规模增持。实际上,在七月份时,前海已经发文,称它持有的万科股票已经超过6%了,这应该是万科跌幅较少的直接原因。
在姚振华强势买入万科股票后,网上有个叫“股旺金来88888 ”的网友发表了《从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角度解读万科夺权战》的文章,其中写到:
……首先我们看看万科A的股价,万科A从去年(2014年)12月开始,股价一直没涨过,持有万科A的中小投资者精准的避开了整个大牛市,是不是别人翻几倍他不动,别人跌的时候他就不跌了呢?不是,7月份股灾的时候照样下跌,是谁让万科股灾期间维持横盘?原来是宝能系。万科7月21日曾公告,13.7元以下回购百亿股票,万科后来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都在13.7以下,公司总共才买了1.6亿。这就是王石倡导的公司信用,觉得股价跌的不够多没有买入价值让股民亏的更多点对吧。那7月份的时候股价是谁稳住的呢,7月份的时候宝能系的股权从0直接飙升到整个万科的15%,所以万科A维持了一个横盘的走势,让中小投资者亏的没那么惨,如果没有宝能系,牛市没吃到涨幅,熊市吃足了跌幅的惨剧绝对会发生在万科A的中小投资者身上。……
遗憾的是,前海如此明显的举动,竟然没有引起王石们的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万科股价在2015年第四季度一飞冲天,姚振华如狼似虎,大吃股票。这就说到第四点了:姚振华想干什么?
4、姚振华是想长期经营万科的,并想把万科做得更好!
很多人把姚振华当成了短期投资者,邓元杰(微信号:元杰博闻)认为这是错误的。姚振华和王石、郁亮们一样,愿意把万科经营好。
理由是:姚振华也做地产,并有大约2700亿元的地产储备。宝能是在2013年开始全国扩张的,目前已经进入了30个城市,在建和在售项目接近60个。但是宝能毕竟是后起之秀,经验不足,实力有限,所以进入的主要是二三四线城市。进入2015年,宝能系在这些城市严重套牢,过去三年只卖了不到100亿元,2015年甚至退出了芜湖用地:干不下去,土地出让金不要了。
几千亿的库存如何消化?尤其是在2015年京沪深房价继续大涨、但并不能带动三四线城市的情况下,在三四线城市拥有巨额地产的人早如芒刺在背。宝能系在地产上深度套牢,非常危险。长期下去会有多少坏账,多少亏损?!所以邓元杰完全能想象姚振华夜不能寐的样子。此时,他当然希望控股一个一线品牌帮他解套,此时他盯上了万科。
此时,王石、姚振华的心态究竟如何?
站在王石们的角度来说,一山不容二虎,王石们还指望继续增持万科发财呢,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卖菜的入主?虽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站在王石们的立场想想也可以理解。在1990年代后期万科已经出名了,2000年之后更是地产老大。王石在讲台上扮演对万众讲话的一线商业大佬已经十几年了,而姚振华却在深圳卖菜,倒腾物流和一些小额地产,直到2012年之后不知道凭借什么成立了保险公司,才突然发家。现在这么个人突然成了王石们的老板,王石们当然难以接受。
但是在姚振华如此猴急和强势的作风后面,其实是深深的慌乱和不得已。这一点,很多人可能都没有看到。邓元杰(微信号:元杰博闻)给大家分析一下:姚振华做保险虽然根本不差钱,资金流充裕,但如果不能产生利润,尤其是如果宝能系的地产一直不挣钱甚至巨亏,以后更会崩溃!在他貌似强势的背后,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和潜在的巨大危险。另一方面,把自己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并且只能继续向前冲,确实是草莽作风。
因此,如果他能入主万科成功,他一定很想经营好万科的。万科源源不断的真实利润以及高大上的形象,对他今后的商业运作更有巨大帮助。所以邓元杰认为,姚振华拿下万科是想长期经营的,至少也会认真经营三五年再说。
分析到这里,可以给出本文的最终分析了:万科的终极命运是什么?
在邓元杰看来,或者大佬们会在万科达成妥协,或者万科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接盘姚振华的股份。先看第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姚振华和万科管理层妥协,此时万科仍然会高速发展,但王石会退出。
这是因为:既然姚振华已经深深“插入”万科,成了事实上的老板,而且万科管理层和姚振华都爱惜万科,想把万科做大做久,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一致的只是心态问题。大家都是久经沙场的商人,面对共同利益和实力强弱,心态问题很好解决。当然,这需要姚振华首先要放低姿态,而且他确实是这么做的(虽然买股票非常凶悍)。
当然,双方要达到和谐一致,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姚振华放低姿态,万科管理层尤其是郁亮,能否接受?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地产并不是一个什么高科技的行业,况且即使王石郁亮强硬,难道万科里面就没有人被“招安”?在邓元杰看来,愿意接受招安的大有人在。就像水浒108将,就算宋江、李逵不愿意被招安,关胜、呼延灼、董平这些猛将也愿意被招安啊。万科不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哪怕走一半都没什么,绝不影响万科的品牌。
这一点资深商业人士都会明白,而且有很多前车之鉴。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新浪以前由王志东建立和领导,但王志东不控股,2001年被资本赶出去了。但新浪不是照样运营,照样挣钱?过了六七年风光日子?虽然这几年新浪没什么大发展,但这是因为网络形势早已时过境迁,就算王志东在,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未必能把新浪变成BAT。至少,现在新浪在新闻这块仍然是一线门户。所以万科就算走了几个领头人,剩下的精英仍然可以让万科保持一线地产商的地位的。
(2)更重要的是,姚振华一定要给万科管理层(不管是郁亮还是别人)更多利益。这一点,邓元杰相信姚振华也可以做到。
从利益上说,郁亮们仔细经营万科不就是想要更多股权并以后套现吗?对于姚振华来说,扶植几个职业经理人,一年给几千万甚至几亿算个什么事?比如现在万科停牌了,要增发,如果对管理层增发几亿股甚至十几亿股,对目前110亿股本能摊薄多少?而且可以增厚万科的现金,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管理层有积极性了,把万科和宝能系的地产整合经营,姚振华没有理由不赞成。甚至,姚振华也会参加万科的增发,以便把宝能系的地产整合进万科。
不过王石肯定会退出。这是因为:他早已不参与万科的具体运营了,仅仅是名义上的精神领袖,并且每年还从万科领取1000万,爬山、泡妞、做红烧肉什么的。精神领袖值多少钱?对于商业尤其是房地产来说,精神领袖的地位没那么重要,甚至可以说可有可无。所以对于姚振华来说,既然王石已经表达了激烈反对,姚振华肯定不愿意留他。另一方面,王石作为长期的红二代商业领袖,让他为草根姚振华打工,也是不可能的。
看看2001年王志东的命运就知道了。当时王志东不仅是网络界第一大佬,而且是新浪的精神领袖。但那又如何呢?没有股权但是放不下心态,最终还是被资本干掉,这对新浪又有多少实质影响呢?没有。新浪的汪延上位,对媒体发表几通讲话,名气一样树起来了,虽然汪延的名声无法和巅峰时期的王志东相比,但陈彤等悍将仍在,所以新浪一样运作得很好。王志东离去并且卖掉了新浪所有股票,之后在网络界逐渐默默无闻了。
因此如果姚振华万科的控股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他给足王石面子,礼送出境。这不仅是对超级大佬和更超级大佬的尊重,而且是对万科管理层的安抚。
写到这里我想说,我非常尊敬王石,王石在地产界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我根本比不了的。我这里只是就事论事。
只要放低心态,王石的命运其实很好。他是红二代,已经60多岁,早已功名成就,也颇有积累(虽然无法和控股的巨富相比),即使退出万科,照样能当几年新闻人物,这和30多岁就被赶出新浪的王志东完全不同。
当然,万科还有另一种结局,就是第二种情况:王石引入“高贵的”战略投资人,接盘姚振华相当一部分万科股份,此时万科也会继续高速发展。
王石毕竟是红二代和长期的商业领袖,能量巨大,他通过(宝能系不参与的)增发,或者找来至少100亿元“接盘侠”,也不是不可能。比如通过高层运作,让原来的大股东华润继续拿出100亿元,接盘姚振华的股份,华润继续当老大,宝能系当老二,他的目的就实现了。
但这里有个问题:万科的股价已经被姚振华短期炒高到24元多了,如果增发,增发多少?如果接盘,以什么价格接?这些都是颇为棘手的问题。王石的面子真的有这么大?“高大上”的资本凭什么相信他会继续做得更好?就凭他天天爬山泡妞做红烧肉吗?
而且,万科管理层的最终目的是自己掌控相当一部分股权,即使不能控股,也要比目前的4.14%多得多。如果增发或找人接盘姚振华的股票,自己还能不能实现这个目的了?在邓元杰看来已经不可能了,至少困难大幅增加,因为万科管理层等于被套上更多的枷锁。所以自从姚振华强势进入万科之后,万科管理层头上已经被套上枷锁了,只不过是谁套的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和现在的大股东姚振华商量好。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毕竟姚振华更有求于万科管理层,如果他愿意让步,双方完全可以“同舟共济”。
所以邓元杰认为第二种情况(也就是王石引入其他“高贵的”战略投资者)的可能性很小。最终结果,应该还是资本(姚振华)和精英(万科管理层)妥协,在可预期的未来,万科的前景一片光明。王石就算名义上离开万科,他在万科也是有股权的。在万科的“事业合伙人”中,他的股份应该是和郁亮等人旗鼓相当的。所以还是上面分析的结论:王石一点也不悲惨,虽然小有牺牲(毕竟离开万科了),但可以让大多数人”多赢“。
这种结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所有旁观者、尤其是外国人看来,资本说了算,股权说了算,我们还算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这对于吸引外资的好处,更高的大佬们不会看不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