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棋局(5):石油博弈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石油是当今世界第一能源,所以各国在中东博弈得十分激烈。从供需来说,油价已经毫无指望了。因为自从美国在08年发动“页岩油革命”以来,已经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在中东各国早就不是产量老大了。2014年,世界产油第一大国是俄罗斯,5.217亿吨;第二是沙特的4.862亿吨,第三美国的4.317亿吨,第四是中国的2.098亿吨,第五加拿大1.793亿吨,下面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然后是委内瑞拉、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更详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排名前三名的国家:俄罗斯、沙特和美国,产油量远高于其他国家,所以对于油价最有发言权。从产量上看,这三个国家属于一个级别,都比后面的强很多,但这三个国家的利益并不相同甚至是对立的。所以虽然中东各大产油国仍然十分重要,但以沙特为主的欧佩克已经不可能控制油价了。
油价已经不可能由一个巨头控制,是本文得出的第一个结论。虽然2015年以来油价下跌幅度巨大,美国的产量已经相对下降,但现在世界油价已经不可能由一家控制,是明摆着的。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按照“阴谋论”的观点,沙特等中东国家维持产量是想搞死俄罗斯。但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油价从80美元落到40美元,沙特一年的收入大约损失900多亿美元,美国能给沙特多少东西能弥补这900多亿呢?这还只是一年。如果油价低迷个三五年,美国岂不要给沙特“补贴”几千亿美元让它帮助自己遏制俄罗斯?所以说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绝对的产油老大,所以各国在石油产量和价格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最优立场”。油价从80美元之上回落到2015年12月份的40美元左右,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国确实想推进“页岩气革命”。当油价在80甚至100美元以上时,美国人看到了开采页岩油的经济效益,当然要大力推进。而且关键是运输成本比从中东进口节省很多。所以只要有利可图,甚至在微亏的情况下,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且越多越有规模效益。现在,美国石油产业已成规模。
第二阶段,俄罗斯、沙特等其他国家,都是传统产油大国,石油是赚取外汇的主要渠道。当世界石油市场被美国、加拿大拿掉一大块,当美国大幅降低了从中东的进口之后,此时各国都陷入“囚徒困境”。大家的产能都大大超过销售,如果制定限产条约,谁不遵守谁就占便宜。所以他们无法达成限产保价协议,油价只能大幅下跌。
第三阶段,当油价回落到每桶65美元时,很多国家都觉得这就是“底”了,因为这是美国页岩油的成本价。跌破成本价你还敢开采吗?
但美国人说:敢!因为美国页岩油有很多人投资,这些人还想通过降价相互逼死对方呢。这不是没有先例。1840~1870年代,当时电报和电话绝对是先进技术,在美国的发展尤其迅速。但美国人并未从中挣到钱,而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拼命打价格战,美国的长距离电报和电话通信的几大巨头都在不断追加资本,想逼死对方,亏损20多年!各位能想像这种结果吗?最后各方巨头发现势均力敌,都亏不下去了,于是在1877年成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从此开始了八十年赚大钱的垄断生涯。
所以美国人不仅不怕打价格战,而且他们能坚持很久。更何况后来分析人士发现,美国页岩油的综合成本不到50美元,生产成本更是低至25美元左右
。所以指望油价到65美元就让美国人停止开采,根本不可能。于是油价继续下跌,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是油价跌破50美元,直奔40美元,彻底进入恶性竞争阶段。因为40多美元是俄罗斯的综合成本线。
油价在2015年短暂上冲60美元之后,又不断阴跌到40多美元,2015年8月份甚至达到最低价37.75美元。此时俄国能不急吗?其实,俄国的开采成本是每桶20多美元,比美国页岩油低。但是俄国还要靠这个收税增加收入,没有税收国家吃什么?油价再降也不是不行,但税收会降低更多(否则石油公司都亏本),俄国的财政收入将会雪上加霜。所以我们看到,9月份俄国就出兵叙利亚了。
也就是说,油价长期低迷,俄国最先挺不住,当然要最先采取手段。俄国出兵叙利亚表面上是反恐,实际上当然是为了控制油价,因为法国发生大规模恐袭是11月份,当时还有两个月呢,英法德三国都不想在中东反恐,俄国急什么?所以从反恐角度来看,俄国完全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根本目的当然是为了石油。石油博弈,至此进入战争阶段!
靠,为了油价能打仗吗?当然了。各位读者,我们在历史书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某国经济遇到困难,迫切需要转移国内矛盾,于是发动战争,并勒索战争赔款。如果几个国家都有这样的需求,就会挑起大战甚至世界大战。
现在的世界正在发生这样的大事。11月份,明面上的参与国家是俄罗斯、叙利亚,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11月底到现在(12月初),英法德正在隆隆派兵到中东,美国也渗透进叙利亚的库尔德武装,并想增兵伊拉克;土耳其打掉了俄国一架飞机之后暂时服软,但现在已经借演习之名进入伊拉克西北部,伊拉克当然是极力反对美国和土耳其这种行动的。所以,现在我们正在欣赏一场中东地区逐渐发动的大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哈!
在油价低于50美元的第四阶段,美国的页岩油(加上各种成本和税收之后)总体上也是亏损的。所以按理说,美国人也应该着急才对。但是上面说了,即使亏损,美国人也能挺很长时间。况且如果美国政府想限制俄罗斯,绝不会在此止步。例如,美国政府如果对境内的石油开采每桶补贴10美元乃至更多,就可以大幅降低国内厂商的亏损了。反正美元都是印的,美国根本不怕。所以如果石油以美元计价,俄国是根本挺不过美国的。美国想削弱俄罗斯,迫使其退出乌克兰甚至是克里米亚。所以俄国人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必然出兵搞事。归根结底,大家都在石油上博弈!
当然,俄国出兵的理由是正义的。打击ISIS能说不正义吗?ISIS也一直在给俄国借口,先是炸掉了俄国一架客机,然后袭击法国,12月初又在美国和英国各发动了一次恐怖袭击,所以更显出俄国出兵的正义。英法都要派航母去中东,德国派出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军队(1000多人)。打ISIS需要这么多人吗?根本不需要。萨达姆、卡扎菲都被灭了,ISIS算什么?杀鸡为什么用牛刀?当然是为了限制俄国。表面上看,伊斯兰国是伊斯兰中最极端的势力,但它一直是大国的工具,它不就是美国培养起来的吗?现在俄国把它当工具了。俄国,一直想把事情闹大,从而促进油价上升。
但是如果俄国总想把事情搞大,就会越来越显得不正义。现在,俄国正在朝着这个危险的方向发展。如果打掉ISIS,名义上俄国已经不能继续搞事了,所以我们看到,直到现在俄国和叙利亚还没有消灭伊斯兰国。那个没有高山和热带丛林的弹丸之地,土地都快沙漠化了,消灭个伊斯兰国还不容易?但俄国偏偏一直没有消灭它。现在土耳其进兵伊拉克,反对声音最响的除了伊拉克,就是俄罗斯了。俄国媒体(请注意不是普京,而是媒体)已经发声:土耳其入侵伊拉克是为了支持傀儡,土耳其总统想恢复奥斯曼帝国!
现在俄国要把土耳其当成更大的工具了。而貌似暴烈的土耳其本质上就是个工具,一直在被西欧和美国利用。缓冲国应该性格和缓,不要搞事,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是个二百五,一直想恢复土耳其的荣光,他觉得有北约在后面撑腰,俄国不敢把它怎么样,可以“众横捭阖”于各国之间,达到土耳其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一直在当搅屎棍。但我认为,就算俄国和土耳其发生局部战争,北约也不可能支持土耳其,至少表面上不可能支持它。理由在本系列前面的文章中说过,因为篇幅就不重复了。
11月份以来各大国在中东较力甚大,但油价却仍然低迷,为什么?因为此时的石油博弈已经进入第五阶段:逊尼派国家尤其是沙特,态度日益强硬。
沙特的采油成本是最低的。2014年12月份,沙特石油部长放出狠话:“沙特的产油成本最多在4至5美元每桶。”这个当然是生产成本。无论以什么货币计价,沙特的成本肯定是最低的,谁也竞争不过它。但是沙特也要靠石油养活,40美元的油价已经让沙特入不敷出,所以沙特肯定也是希望油价超过50美元。
但是对于沙特来说,俄国在中东的渗透,什叶派的横行,这个长期威胁比油价更甚。本来沙特就不愿意减产,想通过低油价逼死一些竞争对手,现在当然更不愿意减产了。沙特的最优策略,就是通过低油价“逼死”俄罗斯,打击其对中东的渗透,并打击什叶派势力。
事情发展到这一阶段。可以说中东矛盾已经发展到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矛盾迅速激化,沙特和俄罗斯的矛盾迅速激化。客观上看,沙特又成了美国打击俄国的工具。但实际上,沙特自己现在最想这么干。所以在2015年12月4日举行的欧佩克会议上,根本没有达成减产协议,所以油价还会再低迷一段时间。以后的中东大形势,是俄罗斯领衔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等什叶派国家组成“什叶派之弧”,对阵美国领衔的沙特等一大堆逊尼派君主制国家。英法德略微偏向于美国,但和美国的态度又有明显区别。而库尔德人和土耳其,将成为美俄双方的工具和牺牲品。
那么油价会在什么时候稳定呢?
实际上,当前40美元的油价已经很低了。沙特、美国、俄罗斯,在缴纳税费之后,现在生产石油都是亏的(或者大幅减少税费才能盈利)。而现在的美国M2货币量比08年多50%(2008年美国M2是8.2万亿美元,2015年10月M2是12.14万亿)。所以无论从各种角度来看,油价乃至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早就被压制得太厉害!一个重要的压制工具就是美国要加息,但靴子迟迟不落地!
但是12月16日,美国是否加息的靴子终将落地。再耐心等一段再说吧。
不过不管美国加不加息,美元已经强势了很久,所以美元指数必然回落。现在的问题是油价会跌到什么地步,以后会怎么走?
首先,油价在极端情况下跌到每桶30美元是有可能的。因为沙特只要想不顾一切地倍产其石油,照样能弥补财政收入,此时美国和俄罗斯都将大幅减产。最惨的是俄罗斯,其成本是每桶20美元,油价从50跌到30,它的净收益将减少2/3以上,根本承受不起。所以正常的思路是:俄国除了减产和“投降”别无他法。但是俄国怎么会坐以待毙?目前俄国出兵中东的本质,就是想以打促和,控制油价。不过在美国支持中东逊尼派国家的大背景下,短期内还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所以油价很可能继续下跌。
其次,以后油价很可能在35~60美元区间震荡。因为上面已经分析过,目前的油价已经跌破各国的综合成本线,而沙特等中东国家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占有大部分份额。我的估计是各大国尤其是美、俄、沙特之间,最终会妥协,以后决定油价的就是这三大国,欧佩克已经落伍,但沙特绝对不能忽视。美国不想搞死俄国,因为美俄的文化差距,毕竟比美国和中东的文化差距小得多。表面上大家的焦点是石油博弈,但长期来看却是文化博弈,俄罗斯永远是重要的产油国之一。
由于世界再无石油的绝对老大,所以油价也不会走高了。因为如果油价超过60美元,中东国家的产油冲动会非常大,让其回落到60美元以下。油价大涨除非以下事件发生:
(1)俄罗斯出兵沙特。现在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美国再次大规模放水,那也应该是至少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3)美俄、沙特联手对付中国,抬升我国的生产成本。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也很小。而且我国也做了这方面的准备,就是:油价再低迷也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不仅是为了治理雾霾,也是为了长期战略安全。对此我感到欣慰。
所以油价低迷以及中东局势的紧张,对于以黄金领头的有色金属来说,是个大机遇。对于我国,更是一个战略上的机遇。天佑中华啊!我们的经济在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俄国出兵搞事了,ISIS搞事了,等于转移了世界矛盾的焦点。但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俄国虽然现在在反恐上处处占据军事和舆论、道义优势,但在大国中却最虚弱。所以我国在貌似中立的前提下应该更支持俄国,让它们对抗得更久一些。另一方面,俄国在对抗北约和沙特的情况下,对我们也会有更多需求。西方的焦点是反恐和限俄,这些都让我们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