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势(6)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写到这里,大家都知道,瓦岗军内部发生了一场剧烈的火并。
翟让很大度,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了李密,但翟让的亲信却不这么想,总想着得到更多好处。没有那么高的能力,却总想占有更多权力和财富,这,就是太贪婪!
比如,翟让的部将王儒信鼓动翟让担任“大冢宰”,这是统领百官的副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怂恿翟让担任大冢宰,当然是为了夺取李密的大权,意图十分明显。翟让知道自己不如李密,根本没听王儒信的馊主意。但是翟让的哥哥翟宽,也对翟让说:“皇帝只能由我们自己做,怎能送给别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该我来做。”翟让听后哈哈大笑,也没怎么当回事儿。
翟让无心大权,就会在财上更贪心。比如当时有个隋朝官员崔世枢来投奔李密,却被翟让抓住关了起来。翟让的要求很简单:把你的金银细软全部交出来就行了,不给就动刑。还有一次,翟让向左长史(李密的秘书长)房彦藻说:“你上次攻破汝南,得到了不少金银财宝,全部都给魏公(李密)了,一点儿都不给我!要知道魏公是我一手推立的,还不知道以后怎么样呢。”
这么个大老粗翟让,贪心又口无遮拦的翟让,确实让李密头疼。如果只是翟让自己,李密或许会容忍,但翟让背后有一帮势力,只要他一天不死,那帮人会始终撺掇他重新拿回权力,从政治上始终是个威胁。这事就难办了。加上翟让的亲信经常撺掇翟让,哪怕翟让仍然无心,但时间长了,李密能不知道吗?翟让口无遮拦时说的那些话,也会传到李密耳朵里。李密知道之后肯定恼火,他本来就对瓦岗旧部不放心,以后就会更加防范。而翟让一伙当发现李密有了防范心之后,也会更有防范之心,从而走向恶性循环,双方的潜在矛盾越来越大。只是历史告诉我们,先动手的,是李密。
于是在大破王世充之后,瓦岗内部发生了火并。火并的细节如下:
617年十一月十一日,翟让应李密之邀,带着兄长翟弘、侄子翟摩侯到李密的大帐喝酒。李密与翟让、翟弘、裴仁基、郝孝德等人一起喝酒。翟让的心腹猛将单雄信、大将徐世勣等人站在身后护卫,李密的两个长史彦藻、郑颋来回查看。
李密说:“今天我跟几位喝酒,不需要这么多人,只留下几个使唤的人就行了。”于是李密的心腹们都离开了,但翟让的心腹还都留在那里。
房彦藻说:“今天大家在一起是为了喝酒取乐,天这么冷,司徒(翟让的官衔)的随从人员也喝点酒、吃点饭吧。”李密顺势说:“一切听司徒安排。”
翟让看到李密的手下都下去了,自己也不好意思,于是也让手下都出去喝酒吃饭。此时,大帐里只有李密手下的蔡建德拿着刀站在一旁。在开饭之前,李密兴高采烈地说:我这里有一张好弓,给司徒看看。翟让一听大喜,武夫都喜欢兵器,翟让拿在手里,赞不绝口,然后他拉开了弓,把弓拉得满满的。
正在他全神贯注于这张好弓时,背后的蔡建德大刀挥起,翟让的人头,瞬间飞了出去……
李密大帐后面立刻冲出一群刀斧手,把翟弘、翟摩侯、王儒信都剁翻在地。一切都发生的那么快!见此情况,单雄信跪下来磕头求饶,保住了一命。徐世勣想跑,但被守门的士兵砍伤了脖子,倒在血泊中。士兵还想再砍,也被王伯当大声喝住。
营帐外的翟让手下大惊。李密走出大帐,高声说道:“我与各位一起兴起义兵,是为了除暴安良。司徒却独断专行、贪婪暴虐、凌辱同僚、对上无礼。现在只杀他一家人,与你们无关。”
为了安抚翟让的手下,李密亲自为徐世勣包扎伤口。听说翟让的部队想散伙,李密就让单雄信前去慰问,随后又独自一个人骑着马进入翟让的军营去稳定军心,让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别统领一部分原来属于翟让的部队,于是瓦岗军又恢复了安定。
李密为什么不滥杀,尤其是为什么不杀单雄信和徐世勣呢?因为他还要带领瓦岗军夺取天下,此时怎么能大肆屠戮?这点政治头脑,李密肯定是有的。李密一个人进入翟让大营安抚部署,说明此时的他还是颇为自信的。所以他想把杀戮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以便安定人心。他不杀单雄信,是因为单雄信极为骁勇,李密还想用他,不杀徐世勣,是因为徐世勣很有人缘,大家都很喜欢他。当初劝翟让把第一把交椅让给李密的主要是两个人,就是王伯当和徐世勣,李密始终记得徐世勣的功劳。在翟让的瓦岗旧部中,徐世勣算是最有头脑的,李密也想继续用他。
但是,李密杀翟让还是杀错了。瓦岗军的安定是表面的,从此,人心散了!李密貌似大度的做法根本没有用!因为翟让是让位给他的,没有翟让创下的瓦岗军,就没有李密后来的成功!李密,根本不应该杀翟让!
现在,让我们分别站在翟让和李密的角度,看看他们的最优策略是什么。
对于翟让来说,他在瓦岗是做不大的。他从善如流,把位子让给李密,很对。否则以后肯定被别的豪强吞并。与其如此,不如让位给李密。其实翟让的性格很可爱,他既然已经让出了大位,贪财乃至好色都无伤大局。甚至他越贪财,李密应该越喜欢,因为这说明两人差得太远。
但是以翟让的特殊地位,他口无遮拦,显然大错特错了。口无遮拦,或许显得心无城府,很可爱,但翟让现在已经是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加上他毕竟曾经是瓦岗老大,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改不掉,迟早要生祸患!所以翟让的最优策略,是改掉口无遮拦的毛病,自剪羽翼,消除掉李密的戒心,低调在瓦岗生活。
但是,如果翟让就是改不掉他的毛病(确实很难改,因为他本来就是心无城府之人,何况已经50多岁了),不能主动剪除或约束他的羽翼(这也很难,毕竟都是他的兄弟和亲信),那他以后的命运会怎样?
他迟早会灭亡。不是亡于李密,就是亡于其他人,比如被其他隋军或义军打败。他的最好归宿,大概是经历一系列极好的运气之后投奔李渊,在李渊手下极为低调地做人。但李渊的胸怀难道就很广吗?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最后都死在李渊手里。口无遮拦的翟让,在李渊手下就能享受天年吗?基本不可能的。
没办法,既然翟让选择了李密,而李密又壮大了瓦岗军,进一步抬高了他的政治地位(虽然他在瓦岗内部降为第二,但瓦岗此时的地位已经高了两个数量级),那么他的人生,必将极大改变。如果不能顺应时势,改变自己的做法,灾祸是迟早到来的。
归根结底,翟让的才能和他的位置不相配,这是灾祸的根源!
那么李密呢?难道翟让的才不配位,就是他可以杀翟让的理由吗?
错了!无论如何,李密都不能杀翟让!因为杀了翟让,无论李密做出何等的胸怀宽大的举动,都充分说明了他是忘恩负义的!没有翟让就没有李密的成功,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杀翟让,至少当时不该杀!!一个忘恩负义的李密,以后有怎么能带领瓦岗军夺取天下呢?
杀了翟让,李密必败!
那么,如果不杀翟让,就任由翟让一伙继续制造矛盾吗?
是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李密的位子是翟让给的呢,谁让李密是靠翟让创下的瓦岗军打天下呢!翟让一伙人的素质既然如此低下,而李密又是靠他们打出来的,就不得不为当初的选择承担代价!
李密杀翟让,从战术上看很高明,但从更高的“运势”上看,由于他的做法不符合天道,已经失运了!
那么处在当时的纷争下,李密到底该怎么办?
李密的最高策略是:带领瓦岗军一部分心腹和中间派(比如王伯当、徐世勣),以及投降的隋军将领,离开翟让!所以,在617年春天如果他率兵攻取长安和关中,既可以占领战略制高点,又是离开翟让的最好方法!
可惜啊可惜,李密始终没看透这一点!在中原和王世充争高下,居然还杀了翟让,更是无可救药了!
如果李密及时和翟让分开,攻取关中,凭李密的能耐,可以把他的势力越做越大。而离开李密的翟让和手下一伙人,真的敢另立门户吗?不太可能。因为以他们的才能,很难对抗王世充以及后来的宇文化及。翟让一伙人的管理水平就是土匪级,离开李密很难做大。所以如果李密及时攻取关中,今后的形势就是:李密在关中有至少五六十万兵马,而且手下都是高素质人才,但翟让手下可能还是十几万人(大部分还是靠李密壮大的),而且都是素质较低的将领。在这种情况下,别说翟让更无心与李密抗衡,就是他手下那帮人,恐怕也没有底气再争了吧。过个几年,当李密率领文武大臣再和翟让相见时,双方的实力和气势,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而李密不仅在中原浪费时间,而且还杀了翟让!杀了翟让之后,瓦岗军只是具有强大表象的一群五六十万的乌合之众而已,因为其内部的凝聚力,真实的战斗力,已经完了!李密的运势,已经完了!杀了翟让之后,李密承受的道义压力之巨大,加上内心深处的良知谴责,会让他的心态越来越扭曲,从而做出水平越来越低的决策却不自知,加速他的失败!
中原最强大的瓦岗军,从此走向败落。而此时的李渊已经兵进长安,要扶植傀儡政权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