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过分安全是一种病—-从电瓶车新规谈起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国家对电瓶车的管理,一直是很严格的。

  比如,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最高车速是每小时25公里,含电池在内的整车重量,在55公斤以内,电池的连续输出功率,决不能超过400瓦。

  这样的电瓶车,充一次电最多只能跑50公里。如果人再重点,货再多点,电池再老化点,跑30公里绝对要充电了。

  为什么国家对电瓶车的限制如此严格呢?

  按照管理部门的说法,是为了老百姓的安全,降低出事的概率。就算出了事,也能减少损失。

  理由上得了台面。但问题是,现在电瓶车已经成了老百姓的性能价格比最高的交通工具,这样的限制,实际上让老百姓非常不方便。

  电瓶车的价格比摩托低,速度比自行车快,也更省力。如果一次充电可以跑七八十公里以上,很受老百姓欢迎。但是管理部门非得加以上述限制,那么老百姓怎么办?

  也没别的办法,每次回家都充电呗,只能这样了。

  或者,钻空子,比如买个六个电瓶的大电瓶车,改购买日期。六个电瓶的车子,基本上可以跑150公里以上,就算电池老化,也能跑100公里。

  很多在大街上跑的外卖,快递,都是这种车。

  尤其是外卖或快递小哥,他们最喜欢大电瓶车,六电瓶甚至八电瓶,每天晚上回家充电,白天跑一百多公里来回送货,晚上回家继续充电,如此循环往复。

  他们不可能骑自行车,但如果骑摩托车,成本又太高,所以电瓶车最好。但如果车子太大,电瓶太多,又容易被抓住罚款。

  我不知道快递小哥是怎么解决的,上网查了查,现在都是公司统一配发,统一喷字,价格至少5000以上,甚至10000多,因为公司的这些电瓶车,都是大电瓶。

  下图就是一种送货电瓶车。虽然百度外卖已经没了,但是这类电瓶车用得还挺多 —- 坐垫下面的空间,以及横梁上,放的都是电瓶。

  这种电瓶车的轮子也大,骑着很舒服。

  不瞒大家,去年我的老电瓶车坏了,考虑到我将近200斤的体重,我也买了辆大电瓶,花了将近7000块。所以我骑这种车有经验。

  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外卖小哥,都愿意骑电瓶车。

  我承认,大电瓶车的速度可以很高,但根据我的使用经验,也绝不可能超过时速40公里,因为即便是六电瓶,也没那么强的动力;更何况电瓶车没有摩托车的轮子大,如果太快就飘了。哪怕在没人的大路上跑,40公里顶天了。

  而在城市,人多的时候,时速也就20多公里,不可能很快。

  但是,2020年5月份,国家又出台新政,要求在6月1日以前,所有骑摩托和电瓶车的,都得戴头盔!

  几天后头盔价格猛涨,产能暂时也跟不上,所以后来又说:先要求所有摩托车手都戴头盔。不过越来越多的省市,也都在要求骑电瓶车也得戴头盔了。

  骑摩托要戴头盔,我没意见,因为摩托可以跑得和汽车一样快;但是骑电瓶车要戴头盔,就过分了。

  好吧,退一步,专业外卖小哥,戴头盔也没问题,现在就是这么要求的,但凭什么要求老百姓也戴头盔?

  为了安全?

  电瓶车的速度已经很低了,带个头盔能增加多少安全性?

  我不反对有些人为了更加安全而主动戴头盔,但是如果国家强制要求骑电瓶车必须戴头盔,老百姓就太不方便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减少了携带物品的数量。本来放物品的地方,停了车后要挂头盔。

  2、下车后可能还得随手拿头盔,因为怕人偷。

  3、如果头盔被人偷了,还得再买一个,加重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4、戴头盔时,冬天太冷,夏天太热。

  5、有些人的发型挺漂亮,头盔会把发型给弄乱

  6、下大雨时,雨衣不可能罩住头盔,一般也不可能穿在头盔里。如果先穿雨衣再戴头盔,脖子处可能漏雨。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难道政府爱护老百姓的生命,错了吗?!

  当然没错。但是别忘了:电瓶车的速度本来就不快!出事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小!

  不信,所有看官都可以问问自己:不管是撞人还是被撞,这么多年,你看过几起电瓶车出的严重事故?

  我可能有点孤陋寡闻,但我真的一起都没看见。

  当然,外卖小哥开玩命车,出事的有,但也都是轻度的。重度的死伤,不管是撞人还是被撞,这么多年我一起都没看见。

  当然,我没看见不代表没有。但是,电瓶车出严重车祸的,概率本来就很低啊!

  这么低的概率,却要求所有人都戴头盔,这是在给老百姓制造不方便。

  重申:作为个人,我不反对任何人主动戴头盔,但是国家不能这么强制要求。

  往小了说,这是管理部门在尽量用更多的条款来限制老百姓,为自己制造罚款的机会。现在浙江已经修改了条例,以往电瓶车违规最多罚50元,现在已经提高到500元了。

  往大了说,这是在以安全之名,不断侵犯个人的自由选择的权力。

  我举个栗子大家就更明白了。比如吸烟,吸烟当然不好,中国每年死于吸烟导致的相关疾病的人数,大约是100万人。如果政府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全,为什么不禁烟呢?

  和吸烟导致的死亡相比,我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不到10万人。2016年最低,只有6.3万人。

  由此可见,吸烟死亡的人数,远远大于车祸。

  如果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全,是不是更应该禁烟呢?

  回到车祸。绝大部分车祸都是汽车造成的,如果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全,要不把汽车禁了?

  无论是禁烟还是禁汽车,大家一看都觉得很荒谬(可能很多人觉得禁烟不荒谬,但禁汽车一定荒谬),因为汽车和烟草都是发展经济的工具。尤其是烟草,中国烟草的利润超过了银行和两油,国家靠这个赚钱呢。

  同样都是生命,为什么国家一看烟草的利润很大,就不禁烟呢?这不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当儿戏吗?

  另一方面,对于烟民来说,他们难道不知道吸烟有害?我们从小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吸烟有害。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吸?

  道理也很简单,烟民会说:

  吸烟给我带来快乐。肺癌?寿命降低?死亡?那是以后的事,我现在就想吸,我只要不妨碍别人,我吸烟怎么就不行了?我今朝有酒今朝醉,我的钱我想买烟抽,怎么就不行了?!

  喝酒也是一样吧?

  同样,骑电瓶车的大多数老百姓也可以说:

  我又不是骑摩托车,我的车速已经很低,我觉得我能控制住局面,我不想戴头盔,怎么就不行了?!

  不要总拿极端事例说事。骑电瓶车因为没带头盔而被撞死的有没有?肯定有。但这是极端事例,全国每年车祸死亡将近10万人,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汽车出事的,要不然要求所有骑自行车的都戴头盔?汽车驾驶员也戴头盔??

  甚至,只要上街,都得戴头盔?反正你得过马路,保不准哪个司机喝多了就撞上了。戴个头盔能降低死亡率。

  推到这里,显然已经很荒谬了。

  我再从社会发展角度谈谈:要求老百姓骑电瓶车时戴头盔,是在过分追求安全。而过分追求安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后果,其实更严重。

  先给你说一个关于苍蝇的事儿。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以下经历,如果你用手去打苍蝇,即使是背后偷袭,其成功率也是相当低的。

  不是因为你的动作慢,而是因为苍蝇眼睛的特殊位置和构造,能让它看的范围更广。

  如果你仔细看过苍蝇的眼睛,就会发现它的眼睛里有好多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都是一个小眼睛。用专业的话来说,苍蝇的眼睛是“复眼。它能看到350度范围的东西,几乎没有死角。而人类的视力范围一般是120度,在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只有25度。

  苍蝇之所以进化出这种特殊眼睛(很多昆虫都是这样),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极为安全的配置,这样有便于苍蝇及时发现危险而快速躲避。这就是复眼的优点。

  但是,复眼的副作用是:它不能把目光集中在一处,没有办法仔细、长期观察任何一个点。于是,也就无助于生物进行深刻的思考,只能将注意力时时刻刻消耗在身边发生的一切上。

  所以,苍蝇们只能不断挣扎在当下的生存线上。

  和苍蝇相似,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低级动物,以及食草动物,眼睛都是长在两侧的。而食肉动物的眼睛,都是向前的。要看到周围,只能扭动脖子。

  但到底是食肉动物聪明,还是食草动物和昆虫更聪明呢?当然是前者。

  作为更高级的人类,也将眼睛进化到了正面。于是人类也可以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最终进化出大脑皮层,然后变得越来越聪明。

  你愿意更像一只苍蝇,还是更像一个人呢?

  作为个人,可以选择过分的安全,没有贬低的意思。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注意安全。但是: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要想获得进步,就必须放弃部分安全感。

  追求过分的安全感,看似老成持重,实际上在束缚自己进步,也在束缚社会进步。

  重申:我们需要安全感,需要安全措施,但是什么事情都别过分。太过分了,是在以安全的名义,侵犯了别人的自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不幸福感,恐怕比戴头盔大得多。

  再举个例子。我们人类的一些运动,本身就很不安全。例如,拳击格斗类的,每年都有死人,为什么不禁止?哪怕戴拳套,禁止一些危险动作,还是有死的,为什么不禁止这项运动呢?

  最不安全的运动,大概是翼装飞行了。长期来看,翼装飞行的死亡率高达30%,5月中旬我国还有一个24岁的花季女孩死于翼装飞行,很是可惜。

  问题来了:这些翼装飞行的人,明知死亡率很高,为什么还要飞?

  因为,他们的想法是:

  和死亡相比,爽更重要!

  越是容易死,就越刺激,越爽!

  而且,翼装飞行的长期死亡率是30%,但绝不代表每次飞行的死亡率都是30%。每次飞行的死亡率是低于千分之一的。飞一次就死?不太可能吧?如果飞几次死不了,以后就更有经验了,更不容易死了吧?

  我告诉大家,翼装飞行者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就算让你翼装飞行,你也不会干的。风云野我,同样也不会干。但是,有些人胆子特别大,他/她就是想寻刺激,就想飞,只要不犯法,你凭什么拦着?

  翼装飞行是一项极限运动,绝大部分人当然不会去干。但是人类的各种运动和活动,如果安全性越来越高,愿意干的人肯定越来越多。

  回到经济和发展。人类的分工协作,本质上就是在放弃一部分安全性,追求更高的效率。

  学过管理学的都知道,斯密和泰勒都做过研究,一个人如果把一件事从头干到尾,比如生产一辆自行车,就算他能力超强,手里工具完备,材料完备,可能一天只能生产出一辆。但是10个人如果分工合作,一天可以生产1000辆,是一个人效率的100倍。

  这不仅因为“熟能生巧”,更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各种工序之间切换,切换的时间实际上占了绝大部分,效率就很低了。但如果只做一个工序,总体效率就很高。

  所以为了提高生产率,人们必须分工协作。

  但是从安全角度来看,协作是什么?

  协作,就是大家各自放弃一部分的安全感,让别人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否则,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极端场景:如果你想追求绝对的安全感,应该怎么办?

  你应该自己种地,自己纺织,自己盖房子,自己裁缝,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自己造锁,自己配钥匙,这样就绝对安全了。

  但这样做,你只是在为生存而挣扎。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你要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须相信别人,你不可能什么都做。你到商店买粮食,你是不会相信粮食里有毒的(慢性致毒的微量化学品除外)。你到餐馆吃饭,也不会相信饭店老板要毒死你。

  同样,开电瓶车已经足够安全了,不戴头盔是因为我们相信出事的概率很低很低,绝大多数司机也不是二百五,他们也要为自己负责,不会故意去撞我们,这实际上就是对司机的一部分信任。

  因此,在足够安全的前提下,人们更想追求方便。

  写到这里,本文也不短了。本文的主旨是:

  追求过分的安全,是一种病。

  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不要追求过分安全,否则不仅会限制人们本该有的自由,而且让政府更加凌驾于百姓之上,实际上是以各种高大上的名义,剥夺百姓本该有的自由。乃至连生活的乐趣,都越发被剥夺。

  而且,人们在过度防范中,不仅会降低经济发展速度,相互之间也会越发不信任。

  而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越低,生活中的乐趣越少,人们的幸福感就会更低。人均总体寿命,也会更低。

  这样的社会发展到极致,最后只剩下极为重视安全感的老人,才觉得这样的社会令人舒服。

  而绝大多数人,会活得非常憋屈,感觉处处都受限制。一旦遇到了可以发泄的渠道,人们的情绪会像洪水般爆发,加剧社会的动荡。

  作为个人,我想给的建议是:

  我希望能取消“骑电瓶车必须带头盔”的规定,让人们自己选择戴还是不戴。

  但我们无法左右政府行为,所以如果真的这么规定,我们也没办法,只能遵从。

  但是,我们可以远离那些过度追求安全的人。他们生活在套子里,无趣,自私,一辈子也不会有多大成就,你也别指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多大帮助。

  那么,什么是“过度”追求安全呢?

  说实在的,这很难给出定义,但我可以举例说明。

  比如,现在的飞行事故已经很低了,但有人仍然害怕坐飞机。宁可坐火车,坐船,都不坐飞机,这说明他/她过度追求安全。(不过也可能是一种独特的恐惧,还要观察他的其他方面)

  又比如,坐飞机、火车是不能迟到的,有些人提前三小时到达机场或火车站,说明他/她过度追求安全。

  又比如,因为担心别人借了钱不还,就一分钱不借。不管是多近的朋友或亲戚,别人遇到了多急的事儿,就是不借钱,这也是过度担心自己的资金安全。为了安全他可以六亲不认。

  又比如,一听见“新冠”就不敢出门了,哪怕本城市的新冠病人极少,已经很久都没发现病例了,他/她都不敢出门,在家里能憋几十天。请注意不是别人强制的,是他/她主动憋自己。实在万不得已出个门,不仅全副武装,而且吓得要死。而且稍有个感冒,都怀疑自己得了新冠,心理压力大得都睡不着觉。

  又比如,国家推出了政策:骑电瓶车必须戴头盔。好吧,此时不得不戴,否则可能被罚款500元。但是有些人觉得这种措施还不够,他必须比别人更重视安全,最好能把电瓶车变成装甲车。

  关注本号,阅读风云野精品文章:

崇祯第一次成功甩锅后,后面两次甩锅都失败了

瘟疫不是“疫情”,请不要再污染汉语了!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是怎么同时玩转情场和职场的
我希望知道我们到底在哀悼谁,而不是一个数字
傻瓜皇帝统治下的政治生态和结局
沈冰回忆赵忠祥的一段往事

汉武帝最英明的一手是什么?真的是大破匈奴吗?

95岁患者儿子杀医案 —- 你应该了解的五个事实

天才们的脑回路,到底是怎样的?

从里皮的来去,看中国足球的问题

百人围观9岁男孩被活活打死,为什么?!

什么是穷人思维?根本没这回事!

人是怎么废掉的?

在很多时候,政治家不如商人有眼光

那些京沪深有很多套房子的人,为什么不卖几套去环游世界?

现代国家战争方式的不断演化,直到……

  两本书稿:

从俾斯麦到一战 —- 德国的挽歌

猛人坐庄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关注本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态人生大观澜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