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文化流行,你是否也身在其中?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编辑:佐治

 

时下不少影视作品积聚了大量的人气,我被吸引过去一起看剧的同时也不禁深思,追剧的快乐在哪?

 

吸引人的剧情和自己喜欢的爱豆?但好像还少了一点,是追剧时一起讨论的快乐。

 

共同追剧的人能对经典剧情名场面和吐槽点如数家珍,但对于追剧群体以外的人,就形成了天然的隔阂。

 

一个剧就好像一个“圈子”,聚集粉丝的同时,也多少隔开了圈外的人,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圈文化。

 



 

01


 

说起圈子,有娱乐圈、文艺圈、古风圈,各自成一“家”,各家有粉丝。

 

举个栗子,非汉服圈的朋友们有多少了解11月22日的汉服节呢?有多少人能够因十七年前的那一天一个普通人所穿的“拍电视剧”般的汉服而引起共鸣?

 

再比如,有多少人能一秒回忆起杰克船长手握黑珍珠舵轮的热泪盈眶、有多少人能够因“为了部落”而感怀起一代人的青春?

 

 

有人说,这是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偏偏“圈”里的文化正昂首阔步地向“非娱乐化”迈进着。

 

就以看着这篇推文的你来说吧,我猜80%以上,遑论消遣还是爱好,都会翻看一些大小的娱乐花边新闻,这是很容易被读懂的一类“新闻”。

 

就娱乐而言,其中的门道若是细细数来,除了一扫而过的“新剧杀青”、“全网圈粉”外,还大有内容。

 



02

 

 

无论大小明星,总会有一群对应的粉丝,或自发或有意引导,他们有用爱发电的爱豆“个人站”,有能力的粉丝更组成了“粉丝后援会”。

 

他们经过精心组织筹办的后援会活动,不可谓不让人心生敬佩:有设计精美的专属标志和专业级别的海报,有策划详尽的活动方案,有颜色统一整齐的灯牌,有时机恰好接连不断的活动宣发。

 

 

当某博中出现爱豆负面消息时,粉丝中有人去文明礼貌地解释、沟通,但也有脑残粉爆锤一切反对声音,前段时间不就有这样的事么。

 

这种地地道道的“非正式组织”,却有着严明的分工和强大的自我驱动,这样的组织承诺甚至不需要薪酬作为激励,只需凭借对一个人、一个领域的一腔热血,让大家聚成了这个圈子。

 

大家又为了共同守护这个带着荣耀和心血的圈子,而使出浑身解数,能有尽绵薄之力的机会便心生欢愉、无比满足。

 

不得不说,这样的凝聚力和响应力,是让许多正式组织都感到自愧弗如的。

 

“圈”里的其乐融融、条理分明是和谐共处的存在,但圈外的人想要走进去,怕是要费些心思了。

 

最初的zqsg、nsdd、cp,或许圈外人还能凭借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智慧猜中那么一两个,再看看现在的yxh、jm、rs……反正笔者是悄悄地去咨询粉圈朋友才能读懂意思。

 

 


03


 

我曾对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影响感到惊叹,除生活方式受其影响之外,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互联网对每一种文化乃至文明,都是太大的冲击力,但却让人说不出冲击带来的很多结果究竟应该算作一种进步,还是无形的消磨。

 

细分了互联网的应用后,诸多新玩法走入你我的视野。

 

以2005年夏天打响的空间动态为首,没几年便催生了140字为限制的短微博,如今仍热度不减地以爆炸式形态增长,从好友可见的固定圈子,到这个充满动态的大圈子,微博以其“即时”和“精炼”逐渐成了碎片化信息的最佳标志。

 

 

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视角来看一看这段并不漫长的发展史,时代标志的变化从农场偷菜、停车贴条,到了如今随着抖音的兴起,而迅速扩张的——短视频——另一个圈层诞生了。

 

说真的,刷短视频的人,有可能对最开始的几条视频并不感兴趣,比如我。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算法推算出了我的爱好和习惯,并且让我看到了很多愿意且喜欢看到的东西。

 

这个神奇的算法,在各个电商平台中也屡见不鲜,我们总觉得自己从曝晒后的海绵里面挤出来的那几滴水,好像在网购的世界里丝毫不能解渴,因为我们总觉得,那里的世界,好像格外的吸引人。

 

 

这也是我所认为的另一种“圈子”,或许没有共同的爱好者,但却是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无形的圈子,越来越少地接纳不同的思想,更少地听见不同的声音。

 

——“猜你喜欢”。

——“噢天,我果然都很喜欢。”

 


 

04


 

话说回来,这样的消遣其实可以理解为是有益身心健康、能带来愉悦感,并且不会对社会造成任何损失的小娱乐。

 

由此涌现出诸多无形的“圈子”,是我们的生活、思想愈加丰富的体现,象征着社会更大的包容性,接纳着每个人的“与众不同”。但这样的“多元化”,却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更倾向于“舒适”、“合心意”的内容,是在自己的圈子里越走越窄的暗潮涌动。

 

既然称之为“圈文化”,便一定会有其精华与糟粕。

 

在有限的圈面积内,不抵触与每一个圈子碰撞和融合的机会,在每一个已有深度的圈子周围,去拓宽生活的有限性,探索自己小圈子的深度,这应当是圈文化可以发挥正能量的所在。

 

 

所以说,如今圈文化当道,我越来越少地站在绝对的批判或褒扬的立场去看待——或许与我的墙头小哥哥小姐姐实在太多有关,我的圈子就像十多个套在一起的呼啦圈一样——因为我开始清楚,隔着几层屏幕、几捆光纤的后面,有太多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有了“未知全貌”的自知之明,也就更懂了“不予置评”的理性。

 

有人说现在的网上“营销满天飞,控评到处是”,但这句话的出现恰恰就是网络环境越来越理智的表现,我因生在这个拥抱变化的互联网时代而永远接纳新事物,也因圈文化当道而深刻感受到,我们从不孤独。



1

2


3

4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404厂锅炉房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