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间读书社鲍鹏山教授讲《孟子·离娄下》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时间进入十二月,距上次花时间读书社的读书活动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2018年也接近尾声。12月2日,花时间读书社迎来了今年最后一次读书活动,本次活动由导师鲍鹏山先生主讲,逐字逐句地剖析《孟子?离娄下》。


寒冷的周末,挡不住读书社成员们参加活动的热情。有成员不辞辛苦从山东、天津等地赶来北京听课。而鲍老师本人更是从上海赶来北京为学员授课。


上午九时三十分,随着鲍先生入座,众弟子行礼,读书会在严肃中正式开始。

《孟子?离娄》被分为上下两卷,在读书社十月的活动中,已经对《孟子?离娄上》进行了精读,“不以规榘,不能成方圆”“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等经句宛在耳边。本次读书的内容便是《孟子?离娄下》。


《离娄下》是《孟子》第八卷,共33则,全文不到3000字。正所谓微言大义,切磋琢磨。鲍先生带领成员们逐字逐句地精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自2016年5月鲍鹏山先生开讲《孟子》,至今已逾两年。


读书进度虽然显得有些“缓慢”,可读书社成员们却没有丝毫急躁。读书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件“不亦悦乎”的乐事。


正因为读书细致,所以缓慢;因为缓慢,所以牢固。因为牢固,所以能“定根本”。这也是花时间读书社精读《四书》的理念,也恰好印证了《孟子·离娄下·第十四则》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君子依循正确的方法来得到高深的造诣,就是要求他自觉地有所得。自觉地有所得,就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

读书会精读孟子的进度虽然缓慢,可现实中的时间却花得飞快。上午的课毕,已经是十二时许,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读书社成员在教室中简单用餐休息后,紧接着就开始了下午的学习。


通常,对于经典的教授上往往偏重学术性,故显得枯燥乏味。


而鲍先生授课却在严谨之余而不失生动,举例合适贴切,遇到难以解释的经文,往往一个例子便令人恍然大悟。


如《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四则》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先生解释后羿为何有罪时,举例最近进行基因编辑实验的贺建奎教授。


正是因为他的老师只教导专业知识而忽视了道德的教育,所以贺建奎曾经的老师、美国莱斯大学教授Michael Deem也正接受调查,他对于基因编辑面临的伦理恶果也是负有责任的。

鲍教授的谦虚也令人深刻。在解释《孟子·离娄下·第十八则》“声闻过情,君子耻之”,鲍教授先阐明了君子看重名实相符,更需要自知之明。


先生以百家讲坛为例,说“我上百家讲坛不过是二流学者,但是我知道我自己和一流学者的差距。”这当然是鲍先生谦虚之言,但学员们更是从这一份谦虚中领会了经文的要义。


鲍先生还为学员们纠偏世俗中对于经典的误解,如解释《孟子·离娄下·第十一则》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时。


先生指出宣传标语“言必信,行必果”其实走了极端,“必”是一种排他性的表述,容易造成很大的问题。而且这句话的反面不是“言不信,行不果”而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又以义为条件。


先生又以墨家为例,指出了做事极端的危害。


此外鲍先生的讲课也不迷信书本的权威。学术界通常采用的《孟子》版本是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注释。如《孟子·离娄下·第六章》“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杨先生译为:“似是而非的礼,似是而非的义,有德行的人是不干的。”鲍鹏山先生则指出,非礼,非义,就是不正确的礼、义。


又如《孟子·离娄下·第九章》“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翻译是:“宣扬别人的不好,后患来了,该怎么办呢?”


但实际上,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孟子的人性观,孟子支持人性本善,所以这一句是对人性本恶论的反驳。

作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读书人,我以往对《孟子》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杨伯峻先生的译注。今日听得鲍先生的解释教导,翻新了我对孟子的理解,一种对古之圣贤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对鲍先生也更家敬佩了。

 

《孟子·离娄下》短短三千字,在鲍先生的细致梳理下,到下课时间才将将读完。傍晚17时许,随着鲍先生讲完了第三十三则的内容,本次读书活动正式结束。


正如《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孟子又有言:“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花时间读书社2018年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孟子》的精读还没完成,读书社成员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研读在新的一年依旧继续,提升自己也是学员们长期的追求。这也是花时间读书社“终身学习制”和“存粹、有恒”的宗旨所在。

作者 | 朱轩宇

排版  | 吴燚暇


关注我们

鲍鹏山


元典教育丨传统文化

文学历史丨花时间读书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生活拥有温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