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高考题,差别在哪里?【幸福的人生不靠鸡汤】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今天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怎样给孩子一个幸福未来?
如何教孩子读经典?
不一样的高考题,差别在哪里?
【幸福的人生不靠鸡汤】
不删节独家首发
鲍鹏山 2013年保定演讲全文(之十四)
书是有等级的。书也是有血统的。不论有人喜欢也好,有人不喜欢也好,中国文化经典如“四书”、鲁迅的书,《红楼梦》,都是具有高贵血统的书,是最高级的书,是给人打精神底色的。我的本意,不是说琼瑶不可以读,也不是说郭小四不可以读,有了那个精神的底色,你随便读,什么都可以读一读。但现在是,本末倒置。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误区。我们亟需用打精神底色的有高贵血统的书来指引孩子们。我们必须懂得,这与一个人的格调品位有关,也与一个民族的格调品位有关。如果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想成为高雅的人或者文明的民族,不与经典结缘,是不可想象的。就像我们欣赏绘画的水平只停留在老年大学的水平,怎么能指望在世界艺术殿堂里有自己的位置呢?
我们可以来做认知能力和成熟度的一个比较。同是中学生,中国的、法国的、美国的中学生,做个比较。
先看前几年法国的高考题,举几个例子。文学科作文考题,题目是这样的:
一,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思想桎梏的解脱?
二,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三,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这就是法国中学生的高考作文题。再来看三道题:
一,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三,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关于“正义”的论述。
上述第三道题,都涉及经典著作,休谟、亚里斯多德,都是哲学大家啊。考题都出自哲学大家的著作,大家可以比较,法国中学生平时读的是什么书,中国中学生平时读的是什么书。再看他们理科的作文考题:
一,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
二,是否存在任何科学都无法解释的问题?
三,评价德·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有关鼓励民众参与民主的
一段文字,下面给出这段文字让考生去评价。
这就是法国中学生在高考时,要做的作文。不论什么科目,全都这样充满哲学思辨。
有些老师可能觉得这些题目我怎么没看懂。为什么看半天你没看懂?因为我们天天在教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教材决定的。换一个教材就看得懂了。西瓜大芝麻小的教材害了孩子,也害了老师。
再看美国的高考试题。基本要求是,仔细思考以下提出的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议题写一篇文章,阐述观点,通过推理和例证支持你的观点,例证取自你的阅读学习、亲身经历或者是对周围的观察。好,题目如下,
第一个:人们认为,每项成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每一个进步都会将他们引向问题的最终解决,并帮助人们更了解自己或周遭的世界,但是在现实中,每一个新答案的产生,都会引发新的问题,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会展露出更深层、更复杂的状况,每一个成就都通向更深层的问题、更忠的责任、更复杂的状况以及全新的挑战。问:是否每项成就都带来新的挑战?
第二个:无论在生活中哪个层面,忠诚都是人们鼓励和赞赏的一种美德,因此我们向我们的家庭、团队、学校和我们的国家献出忠诚。但是很多时候,忠诚是盲目的,借着不自觉的与一个群体认同,将其价值观当成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就不必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了。问:认同某个群体的价值观,是否会让人们不必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你看这类题目,全是思考大问题的。这些题目太多,不再例举了。做这样的题目,学生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一个合乎于逻辑的思维能力;其次,需要读很多的书,而且是层次很高的书,读过相关思想家的著作,不然连概念都搞不清,概念不清,根本无法展开论述。再次呢,心智与认知能力,一定要在一个相当的层次上,才能探讨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具体某一个技术性的小问题,不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而是哲学问题,是社会学问题,是政治学问题,是伦理学问题。
从法国、美国高考题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中学生是在一个什么层次上读书、思考。反观我们中国的高考作文题,什么“时间在流失”,什么“孩子在成长”,什么“回到原点”,不好意思再讲了,用一点点小感受加一些华丽的文字就可以凑成一篇高分作文。为什么有些人的所谓演讲,那么受欢迎?因为那些演讲拿来转成文字,就是最好的中国高考作文,用一两个例子,罗列华丽的词藻,一大堆的排比句,最后加一个很矫情的升华,高分就拿到了。这种文风,怎么可能深入事物的本质,真正去探讨和研究问题?也不可能真正地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更不可能去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一个民族,长期在这样的文风之下,永远也不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和自己周遭的世界。所以,不要把教育看成是为了学生考试得一个好成绩,看成是小学教育为了升一个好初中,初中教育为了升一个好高中,高中教育为了升一个好大学。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中学生阅读》等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先秦诸子八大家》、《论语导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2013年9月,上海创办溥江学堂。
2014年6月,北京创办花时间读书社。
2015年9月,北京溥江学堂成立。
敬请关注:北京朝阳区图书馆朝阳书苑文化精品项目鲍鹏山“溥江学堂”国学“峻阳班”2015年北京招生信息。
媒体联络:010-58481659/15313298421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