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精讲《论语》,粉丝分享最新硬通货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2015年10月24日—25日,鲍老师在北京前门东大街23号亿利艺术馆,为花时间读书社授课两天,带领社员们读《论语》。


本次活动,系花时间读书社开办以来,第三次对外开放。来自各界爱读书的朋友,以及在微信平台上报名抽选的朋友,受邀一起参加。




花时间读书社由鲍鹏山先生创办于2014年。


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人固不可以无学,学固不可以无师友也。此花时间读书社所以兴作,其切望于诸君子者。其宗旨在阐发经典,弘扬人文,立品节、正心术、广知识,期个人智慧之成长与事业之发达,冀中国之复兴与文化之进步。


花时间读书社本着“高远、纯粹、系统、有恒、庄肃”之理念,接受认同以上理念并能知行合一者为社员。

花时间读书社实行导师制度。第一位导师为鲍鹏山先生。经鲍鹏山先生延引,可聘请相关学者作讲座老师。


花时间读书社为公益性小型精读班,采亦师亦友终身学习体制。分学期进行。第一学期完成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元典的学习。暂定第一学期时间为三年。第一学期之学习内容与目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上四书为儒家基本著作,目标:定根本)。《道德经》《庄子》《坛经》(以上为道家、禅宗基本著作,目标:大心胸)。


这次上课仍然讲《论语》,两天时间讲解的是“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



幸运鲍粉读书分享

我们这一代人生于“文革”,长于贫匮,学于改革,业于开放,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倏忽之间已至不惑之年。于我而言,随着岁月的沉淀,在甚嚣尘上的当下,精神上的皈依感却越来越强烈,只是无所依着。

“新文化运动”以后近百年,老朽不堪的传统文化不断陷入打倒与捧戴的怪圈里,这是文化和时代的冲突,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无奈与尴尬。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为了避免庸俗及琐屑,给灵魂一个安放之处,却常常困于不得其门而入。


正好机缘巧合,偶尔有幸参加“花时间读书社”的活动,观其“高远、纯粹、系统、有恒、庄肃”之理念,甚于我心有戚戚焉,遂果断报名,忝列诸生中。


授课老师鲍鹏山先生蜚声中外,著作等身,然而平易温和,极具魅力。我是鲍先生的资深“粉丝”,这次有幸亲耳聆听先生的《论语》讲座,可谓是得偿夙愿。鲍先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道;思想深邃,语言幽默,授业解惑,诲人不倦。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我们拉入另外一个时空,于起承转合间似乎渐渐触碰到故纸堆里孔夫子的衣袂,原本僵硬的偶像一时变得鲜活而有温度,也触动我思想之弦,产生某种形而上的共鸣。两天的课程总有意犹未尽之感,真个是无上的精神大餐。


曾国藩说:“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史。”花时间读书社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我重拾读书的兴趣和求索的欲望,于纷繁的日子中安静下来,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夫子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幸甚!幸甚!


幸运鲍粉 长安驿


幸运鲍粉读书分享

周末我非常幸运通过微信平台获得了聆听鲍鹏山老师授课的机会,并享受了为期两天的论语之旅,在这两天的学习我收获颇丰,现在就记忆最深刻的几点跟大家分享。

第一,鲍老师对于论语里面知识非常精细的解读。比如,讲到《子路篇》的时候,说到“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宰的意思就是主管,比如宰相;季氏是当时的一个大夫,一般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鲍老师的讲解却远不止于此。鲍老师带着我们继续往下思考,大夫的家为什么要有主管呢?这个主管是跟现在的管家类似的工作吗?但如果是这样,那他有什么必要问政呢?鲍老师就从这一小点上开始,带我们走进了西周社会。当时的社会是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但是这个家跟我们现在的家的概念不一样,大夫的家是指国家给予并可以传至后世的封地,封地上面的人民比如500户、1000户,他们的上交的收成作为大夫的收入,这就是大夫的家。但一般情况下大夫本人并不愿意到他的封地去,因为他们的家远离政治中心,并且生活条件也要比诸侯的国差,所以他们会派自己的一个家臣去进行管理,而他们待在国里帮助国君治理国家,甚至有的时候,一个大夫家族甚至会把持国的政事,比如孔子当时的三桓。而派去管理的家臣在家掌管政事,这就是所谓的宰,鲍老师打个比方就类似于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因为是这样的职务,所以才会去找孔子问政,当时家就是政府。通过鲍老师这样的讲解,让我们一下子清晰看到论语一段简单对话背后隐藏的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况,让论语里的对话从两个人的身上回归到了当时的西周大地上,让论语有了厚重的现实基础。

第二,将论语的不同章节串联起来共同学习。比如,在讲到《宪问篇》中有一句“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的时候,鲍老师让我们跟《子路篇》中的另一句“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共同学习,这两句共同提到了“劳”,如果爱他,就让他去劳动;给子路的政治建议也是你先做个榜样,之后让他们去勤劳劳动。孔子为何如此强调劳?鲍老师讲因为自食其力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不让人们劳动,他们就会游手好闲,国家就会出现问题。鲍老师将这两句合在一起讲解,更突出了孔子对于这一点的重视,也让我们对论语的学习从篇章结构丰富到了内容结构。

而且鲍老师跨越《论语》,将《孟子》、《老子》的相似内容进行扩展延伸。比如讲到《卫灵公篇》的“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时,鲍老师引用了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让人一下感受到了两位儒家先贤的心灵相通。卫灵公问孔子的是军事、齐宣王问孟子的齐桓晋文两位霸主也是军事,可以看出这两位国君对于战争同样的渴望。鲍老师对比两者指出,卫灵公问军事,孔子不答;齐宣王问军事,孟子不答,孔孟通晓六艺,对军事肯定有了解,但是为了让国君走向正道、为了国家百姓的和平,他们面对君主敢于不回答这类问题,而且还引导他们询问治理好天下的方法。通过鲍老师这样的讲解,让我们走出《论语》,看到了孔孟先哲对于国家同样的忧虑,看到了他们对于自己信念的坚守,这是我自己阅读论语不可能看到的。

第三,鲍老师纠正很多我们对于孔子的错误认识。因为对于经典没有仔细的阅读,社会上很多对于孔子的认识是存在偏差的,甚至孔子说是小人的行为,比如“言必信,行必果”,也列进了孔子的思想。比如说鲍老师讲到很多人认为儒家反对法治,只倡导人治,但在《为政篇》中的“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以看出孔子倡导礼乐治国,但是从没说放弃法治。孔子倡导礼乐在前,刑法在后,因为礼乐通过教育让人们拥有知识和技能可以合法生活来保障社会的整体文明,而刑罚只是针对个别不合法生活的人,这两种手段的并行保证让大多数人可以文明地生活并维持社会的合理运行,这是一种对于文明社会的构建方式,可以看出孔子从没有反对过法治,他只是看的更加全面、更加深远而已。通过鲍老师的讲解,让我们洗清了自己认识中泼在孔子身上的污水,去掉了对于孔子片面的认识,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孔子。

第四,让我们看到《论语》背后活生生的人。我以前读论语仅仅是学习其中的话语,将其当作简单的道理进行学习,就比如下面这条“欲速则不达”。但是通过鲍老师的讲解,我们可以这条道理背后和孔子对话的学生的个性以及他的缺点和不足。“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句话既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普遍性道理,也能看出子夏这个人的特点。子夏很年轻,并且急于表现自己,而且还有些吝啬,所以孔子的“无欲速”就是针对他急于表现自己而说的,“无见小利”就是针对他吝啬的特点而讲的,鲍老师通过这简单几句话,不仅仅说到这个道理,也看到了孔子对于每个学生个性的准确把握和针对性的教导,这让论语里的人和话语都鲜活了起来,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勇猛直率的子路,聪明善辩的子贡,智慧内敛的颜回等等学生以及他们背后的孔子,无不通过鲍老师的讲述走出书本,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第五,联系现实,关注现实,批判现实。鲍老师在讲论语的时候能够经常谈到现实的情况,透过孔子的言语看到现实中应该改变的问题。比如通过孔子支持南宫适的“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引申到《司马法》的“国虽大,好战必亡”,合起来说明了反对战争的重要性;通过“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和老子的“无为而治”说明了无为而治对于现代政治腐败处理的现实意义。这些讲解让我对当时思考现实社会问题的孔子和孔门弟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仰,更从不仅熟悉古代经典,同时也对现实社会问题密切关注的鲍老师肃然起敬,感受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第六,点明在现代社会应该学习和延伸的道理。论语的道理不仅仅限于文字本身而已,透过文字背后看到的内容更具有价值,而这些价值在没有足够积淀的基础上是我们自己很难读出来的。比如“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里面谈到了三种最基本的品德,即仁、智、勇,这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在鲍老师眼里仅仅看到这个程度还是不够的,比如子路曾希望孔子表扬勇敢,但是孔子就是不表扬,因为孔子看到了勇的问题,因为勇与仁、智的区别在于勇是没有判断力的,而如果勇没有加上义的判断力,就可能发展为血性之勇,变为老子说的“勇于敢则杀”了,所以勇虽然是品德,但是单纯的勇是孔子不支持的。而且仅有这三种品德还是不够的,鲍老师延伸到孔子和子路探讨什么是“成人”的时候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在知即智,不欲即仁和勇三个基本品德之后,又增加了艺和礼乐,鲍老师总结到孔子的完美人生,包括了仁智勇的道德境界和多才多艺的自由境界,在加上有着文明和规矩,就是一个成人,有人格的人了。学习论语文字本身的道理,是一个普通人可以独立去做的事情;但能看到论语文字背后更高的道理,我认为是一件需要更多积淀的事情。

以上就是这两天我从鲍老师的讲解中得到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一个起点,老师为我们打开了走入经典的门户,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才能不负老师的教诲。经典是常读常新的,希望在鲍老师的引导下,大家都可以对经典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增进自己的学养,成为一个有人格的人。


幸运鲍粉 高翔炜



本次对外公开课,由花时间读书社受邀亿利艺术馆联合举办。亿利艺术馆由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创办。艺术馆在亿利资源一以贯之的公益精神推动下,不仅致力于荒漠化治理,而且也关注文化艺术事业之发展。艺术馆以“致力于启迪人的思想与精神,开拓人的眼界与气度,提升人的道德和人格”为宗旨,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与沙龙文化活动。






期待与爱读书的你一起走进经典阅读的殿堂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