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庄子无恃无恐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逍遥游,就是无牵无挂的自由,就是纯粹绝对的自由。
讲到纯粹绝对的自由,我不想和“辩证地看问题”的大师们讨论什么“纯粹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这样无聊的问题,辩证法使某些人永远正确,却也永远无聊,原因可能是:“辩证”使得智商70以下的人也能哓哓善辩,颠三倒四,貌似可以讨论哲学问题;使得对某个问题毫无研究的人也能喋喋不休,说三道四,疑似可以解决具体问题。这是发明辩证法的黑格尔意料不到的。
好在,庄子没用这个会招来“辩证大师”们纠缠不休的词,他用了另外一个词:无待。他说,自由,就是:无待。
先解释一下,何为待?
汉语是神奇的文字。有一个现象是这种神奇的表现之一: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有一个字义相通。
待,字形最近的,两个字:侍和恃。
对了,待者,恃也,恃者,凭借,依赖也。
何为无待?——就是无恃,无所凭借和依赖。
庄子的意思是:自由,就是无所依赖的一种状态。
这就不好理解了。比如,我们凭借汽车,比我们自己跑步快。我们依赖飞机,才能飞上天空。凭借宇宙飞船,才能到太空中旅行。
显然,有所待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更大的空间。很简单,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为了延伸自己的能力,我们必须有所待,有所凭借和依赖。
荀子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善假于物,是君子出类拔萃的原因。
孔子就是通过对古代学问的依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孔子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荀子也说:“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两人都是通过“学”——依赖于前人的知识成果和思想成果,成就了自己。
学其实就是待,待什么?待知识。待经验。待常识。待规矩。孔子 对自己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孔鲤有所待而后有所成。
做事总得有知识,有经验,做人总得有常识,有规矩。
这些都是平实的思想,容易为大家理解,并且为大家施行,照此行动,也能见到实效。
学其实就是待,待什么?待知识。待经验。待常识。待规矩。孔子 对自己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孔鲤有所待而后有所成。
做事总得有知识,有经验,做人总得有常识,有规矩。
这些都是平实的思想,容易为大家理解,并且为大家施行,照此行动,也能见到实效。
但是,庄子偏偏告诉我们,人若要自由无碍,就得无待,不能依赖知识、经验、常识、规矩(礼义)等等。我们常说有恃无恐,庄子偏说——有恃有恐。为什么?
因为庄子看到了某种令人不安的本质:
一切我们所依赖的,都是有局限的。
我们所依赖的物的局限,就成为我们的局限。
所以,凡有依赖,必有局限。
于是,我们依赖的,就变成了约束我们的。
我们凭借的,就变成了局限我们的。
是我们利用了外物,还是外物控制了我们?
比如计算机。
我们在利用计算机。可是,我们必须先适应它。必须按照它的程序来操作。
是我们在操控计算机,还是计算机用它的程序控制了我们?
于是,只有无待,才可不被控制。
禅宗语: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如果我们把绝对高度理解为无限高度,理解为数学上的无穷高度,那么,显然,无穷高度不可能存在于任何有限的高度之上,因此,绝对的高度,一定在竿子之外,也就在竿头之上。所以,只有在竿头更进一步,超越竿子,才有可能达到绝对高度。
同样的道理,绝对自由,也就不可能存在于对任何东西的依赖之中。
一般的常识是:有恃无恐。
而庄子告诉我们的是:无恃无恐。
庄子在常识中发现谬误,在反常识中找到通往自由的道路。
有人会说:这种无所依赖的状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庄子所说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对他们的回答是:哲学给我们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问题是:对于我们的心灵来说,一些没有现实性的可能性,往往非常必要:比如,我们仰望窗外,有时会幻想在无垠的蓝天白云下飞翔。
这当然不具备现实性,但是,一颗不会想象飞翔的心灵,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只对现实的东西或具备现实可能性的东西感兴趣,不仅暗含着智商的低下,更是心灵的萎缩。
人的世界,和动物的世界的最大不同,在于,人不仅有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想象的世界。人的生活,不仅有现实的生活,还有想象的生活。
在某种理想的意义上说,想象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的本质,或人的本质的生活。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鲍鹏山|推荐阅读
鲍鹏山|推荐书目
鲍鹏山|推荐关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