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梁山泊都有些什么鬼:惟大圆满鲁智深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全文约 1800 字,阅读需约 4 分钟。
第十二人 惟大圆满鲁智深
原文摘要
(鲁智深)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
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
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
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
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
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
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
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鲍鹏山解读鲁智深——
真正的圆满,是拥有一个圆满的死。
南征方腊,是梁山英雄的一场噩梦。
一百零八将,十损其八,阵亡达五十九人之多,加上路上病故的十一人,共七十人不得其死。
这里面,多少兄弟尸骨不全!但鲁智深不仅毫发无损,而且立下生擒方腊的头功。
这个率性的人,这个一往真情的人,这个从来不小心而大意的人,这个从来不算计的人,却偏偏一生不委屈而舒展,不局促而张扬,痛痛快快,随性适意地过了一生。
一部《水浒传》多少人物,多少能算计的人、能小心的人、能把握的人,又有几人有善终?又有几人有结果?偏偏是这个从来做事不计后果、一任性情的人,终成正果,终得善终。
这对我们而言,岂不也是一个深刻的人生启迪?
《水浒传》开卷第一打,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三拳打死了;《水浒传》最后一打,是鲁智深生擒方腊,一禅杖打翻了。
可以说,是鲁智深三拳打开了《水浒传》,一禅杖又合上了《水浒传》。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特爱鲁智深,一本大书,开头是他,收束也是他,可谓善始善终。
鲁智深圆寂以后,轰轰烈烈的《水浒传》实际上已经结束,剩下的是凄凄惨惨的尾巴。
鲁智深的结局,是所有一百零八人中最为圆满的。
我这儿说的圆满,不仅仅是指他生前事业的圆满。
一个人,真正的圆满,是拥有一个圆满的死。
蒙田说:“哲学就是学会死。”
学会了死,才是真圆满。
圆即是寂,寂即是圆。
我们来看看这偈颂:
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在那个恶徒横行的时代,岂不知杀人放火就是修行善果?仁义仁义,仁者必有义,义者必有仁。
有爱者,岂能无恨?有恨者,岂能无杀伐?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已经恶贯满盈,只欠一杀?!
鲁智深的杀伐之心、杀伐之气、杀伐之行,正是这个世道的希望,也是一个人一生必修的善行!
颂曰: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顿开了金绳,扯断了玉锁,人生的种种牵绊,心灵的种种牵挂,扯断了,顿开了,解放了。
抛开了这世间的一切善恶、一切牵挂、一切爱、一切恨,固然可以窥见自我。
像鲁智深那样,一任自己内心的爱恨情仇,一任自己内心本真的善,活得真切,活得舒展,活出自我,活出性情,岂不就是一生都在活我的这个我?
一生都在活自己,就是一生都在塑造自己,完成自己,最终,当然会成了正果,当然会是大圆满而归于心无遗憾的大寂静——颂曰: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咄!谁的一生,能像鲁智深那样,完全活出自我,又完全奉献自我?谁的一生,能像他那样,用自己的生命,使满空飞白玉,令大地作黄金?这是佛啊!
所以,鲁智深的死,是圆寂,是大圆满,是成佛了。
是一百零八人中大圆满的惟一一个。
我曾经说,这部伟大小说的主题,是在告诉我们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面,如何能够“安身立命”。
其实,更深入去表述,是告诉我们一个不完美的人,面对自己不够光明的内心,他如何能够“安心立命”。
这不仅仅是一百零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所有人的问题。
我们一生下来,就已经粉墨登场,就开始扮演自己的人生,没有彩排,不能推倒重来。
人生的悲哀就在此,人生的魅力也在此。
所以,让我们祝福这个世界吧,像《水浒》最后写到的那样,天下太平;祝福这个世界多一些鲁智深,也祝福我们能像鲁智深那样,找到自己的安心立命之处。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