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教材文化含量低阻碍学生心智发育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全文约 3500 字,阅读需约 8分钟。



“专业教育,是教人能做什么事;人文教育,是教人不能做什么事。”



鲍鹏山教授在上海出席人文艺术论坛暨上南中学东校20周年校庆时,对现有教育体系中人文教育不受重视的现象与弊端,提出了坦率的批评,正式整理发表如下:


大学教育岂能沦为岗前培训 


耶鲁大学的一位校长曾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

 

如今,不少人呼吁大学教育应该结合市场和应用来设计人才培养规划,这是很悲哀的,会导致大学教育变得功利、浮躁。

 

有企业家曾跟我说:现在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灯管都不会拆,难道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应该改改吗?对此,我的回答是:拆灯管可以去找电工来完成,一个大学生不会拆灯管,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今天不会,明天就会了。

 

上午不会,也许下午教他一下,他就会拆了。



在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大学毕业班,有个学生这样问我:“老师,学校为什么不开办计算机打字培训班?”

 

“类似的技能到社会上的技能培训机构就能学会,而大学教育不是岗前培训。”我这样回答。

 

现在,我们的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基础教育只奔应试,大学教育与岗前培训雷同。

 

有人问我,一个大学教师为何来讲中学教育?我想我是有底气的,我曾经专门参与高考的辅导,一年内教了6本中学语文教材,现在还开设了“浦江学堂”。

 

我发现,我们在学习西方教育体系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西方教育是“两条腿走路”,即学堂教育和教堂教育相辅相成的“两堂”教育。

 

而我国国民教育,只有学校教育这一个体系。

 

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我们借鉴西方教育体系引入了科学知识,取代了以往私塾的读经教育。

 

当然,这有非常大的好处,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是忽略了不少人文的东西。

 

在美国,中小学很重视学生阅读,小学生每年需要阅读几十万字的文章,中学生每年阅读上百万字。

 


对比来看,国内的中小学生每年面对的只是那么薄薄几本语文教材,少得可怜。

 

有的家长和老师甚至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认为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刷题。

 

我的孩子在初中时期,他的同桌成绩非常好,一直是班级第一名。

 

我问儿子:“你可以去请教一下同桌平日里都看些什么书呀。”

 

“她平时不看书。”

 

“不看书怎么每次都考第一名。”

 

 “就是因为她不看书才有更多时间专注在课本上,才能考第一名。”

 

儿子的话令我震惊。

 

不过,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这个同学的成绩就逐渐落下了。

 


基础教材低幼化,严重阻碍孩子心智成长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就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奶奶生病了,医生说要多晒太阳。可是,天总是阴沉沉的,太阳公公上哪儿去啦?

 

小林连忙给太阳打电话:“太阳公公,太阳公公,您在哪儿呀?奶奶要晒太阳,您快出来吧!

 

太阳公公说:“小朋友,我在这儿呢。云遮住我了,出不来呀!

 

小林又给云打电话:“云姑姑,云姑姑,奶奶要晒太阳,您请让一让吧!

“风不吹,我让不开呀!”云姑姑回答……


我在郑州考察的时候,看到我们的语文书里是这样的文章,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我的孩子小的时候,也背诵过这些文章,我还气冲冲地去问他谁让你背的?!

 

这样的文章没有文化含量和积累的价值,顶多学会几个汉字的书写,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背诵并且要默写这些?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子,难道不是看一下就知道的吗?不能太低估我们孩子的智商。

 

这样的知识储存在脑子里,难道等到看到猴子、兔子、松鼠的时候,还会从背诵课文的记忆中寻找它们尾巴的形状吗?

 

这样的语文课,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是积累所得甚少。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去我们读的书一辈子有用。

 

而现在,小学一年级读过的作品,二年级就会忘了。

 

美国中小学教材中,集纳的都是经典文学作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一流作家的作品呈现给学生,这是美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底线”。

 

读过名著的孩子,其鉴别能力和心智发育程度是不同的。

 

我曾经去比较过法国中学生会考、美国SAT与中国学生高考作文题目的差异。

 

法国和美国的考试作文题目,相信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不见得理解其蕴含的意思,更不要说写篇文章了。

 

这其中的差距在于,我们的教育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心智,反而成了阻碍的力量。

 

教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太低幼化了。

 

我们学习西方,在大学教育中也实行通识教育,美国学生阅读更侧重读原著典籍,例如理想国、柏拉图对话集等,而我国学生更多阅读的是“概论”,或者名著的选段。

 


《论语》全集不过1万6千字,《道德经》不过5000字,别说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师有多少全文读过这些名著呢?”

 

其实,阅读名著也有“讲究”,应该阅读完整著作,才能体现出文学的体系性,单凭阅读几则选段,作用很小。

 

不少家长问过我,老师,为什么要读《论语》?这其中蕴含的意思就是,《论语》中考、高考不考,找工作也不需要,读来有什么用?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问题。

 

好歹我们在考试中还多少会涉及一点《论语》内容。

 


而在美国,每个人都要阅读《圣经》,这是在学校考试中绝对不会出现的内容,但是没人会问:“读《圣经》有何用?”

 

这是两国对学习理解的不同,美国认为学习是为了建构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让人格成长。


 

而我们有时候单单为了应试。

 

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要传承前人积累的文化,并以此成为人生的依据。

 

有人文素养,可以判断是非善恶美丑。

 

引领社会前行的精英,一定是受到过文化熏陶的人。

 

教育,承担着两个使命。

 

一是传授并发展人类的技术,二是传承并发展人类的文化。

 


普通学生毕业后凭借技术寻求工作,优秀者可以发展技术并推动社会进步。

 

但是,目前的教育过于重视技术到了罔顾其他的地步。

 

至于教育的另一使命——传承并发展人类的文化,这也是教育最原始的功能,而现在我们大学的不少理工学科、管理学科中,这一功能已经逐渐淡化。

 

 

人文教育,就是教人有良知


孔子云:“君子不器。”

 

在北京大学的一场演讲中,有学生问我这句话的意思。

 

我解释说:“这是说假如我们仅仅懂得专业的技术是成不了君子的。仅有专业技术不能判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菜刀是“器”,可以用来切菜,临时情况下也可以当柴刀去砍柴,极端情况下还能砍人。

 

菜刀不会自己选择,不能判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专业教育,是教人能做什么事;人文教育,是教人不能做什么事。

 

当年东西德分裂的时候,在两者之间铸就柏林墙。

 

一名年轻人试图从东德爬墙翻到西德去,被驻守在柏林墙上的士兵射杀。

 

东西德统一后,军事法庭因为这件事情对士兵发起审判。

 

士兵辩解说:“我是一名军人,履行职责是我的天职。”

 

但最终,法庭仍旧判定士兵有罪,因为他的确要履行军人的天职,但是他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厘米。

 

一厘米的距离,就是有良知与没有良知的距离。

 


人文教育,就是让人有良知。

 

前段时间浙江温岭一所幼儿园教师,用胶带把孩子的嘴封起来,还逼迫两个孩子亲嘴,她将这些照片传到了网上,舆论哗然。

 

不少网友批评责骂该幼儿园园长:招聘的时候难道不考察教师的人品吗?

 

招聘的时候,园长能做到的,顶多是考察教师的专业性,但无法考察良知。

 

这位教师的问题,是她的学校培养她时出现了问题。

 

“教养”是由人文教育规定的,就算是再细的规章制度也无法完全覆盖。

 

我曾经遇到一个大学老师,说他在教礼仪课:如何接电话、吃饭主次位子怎么坐。

 

我问: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如何教?其实教礼仪也很简单,只要抓住其本质,四个字:“卑己尊人”。

 

我的孩子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让他把四年语文教材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课文,古文除外,全部列出来。

 

结果他写得出的现代文几乎没有,仅仅有几篇鲁迅的作品。

 

因为只有经典才能长存,其余寡淡没有文化的文章是无法积淀下来的。


我在太原考察时,看到一篇“西瓜大、芝麻小”的文章,差点没把我气死,难道这些简单的道理孩子不知道吗?还要教吗?

 

其实,《论语》共有20篇,第一篇只有590余字,小学生每天背诵半个小时一周之内可以全部背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的《论语》可以用于今后写作,还能知道古代人有姓、名、字、号、谥等,许多文化历史知识,其中还蕴含了二三十个成语。

 


我的父亲读过三年私塾,背诵过《论语》。

 

晚年时,他用毛笔在自己的拐杖上写下一句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语所说的“用行舍藏”或“用舍行藏”,它最为精炼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

 

这不非常精确巧妙地表达了父亲和拐杖之间的关系吗?

 

不少人见过我的父亲都说,你的父亲是“绅士”,一定是非常有文化的人。

 

我说,其实,他不过是一个老农民,但读书改变了他的气质,够用一辈子。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鲍鹏山| 推荐课程

鲍鹏山|推荐阅读



鲍鹏山|推荐书目






鲍鹏山|推荐关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