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水浒》的义与不义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本文选自中国周刊,共1894字,阅读需约3分钟。



水浒》中,宋江的出场,是在何涛去郓城县捉拿晁盖等人之时。宋江一出场,就干了救晁盖这件大事,而且干得如此周密,如此成功,在极度惊险之中,他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救晁盖这一点来说,宋江确实非常的义气。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舍着条性命”来救晁盖,用晁盖的话说,是“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来报信,“我们不是他来时,性命只在咫尺休了。”用吴用的话说, “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里。”所以,晁盖感慨地说:“四海之内,名不虚传。结义得这个兄弟,也不枉了。”



我们读《水浒》至此,也感叹宋江的冲天义气。


但是,“义气”是这样的一种东西:义气永远不可能做单纯的评价。


当甲对乙讲义气时,往往会牵涉到他人,比如牵涉到了丙,甚至损害了丙,我们如何评价这样的义气?


当我们不问是非,为朋友两肋插刀大打出手时,我们如何面对来自对方的评价?


我这样说,是因为,当我们赞赏宋江对于晁盖等人的大义之时,不要忘了,他同时是在损害别人。


首先就是何涛。



何涛此人,从个人来说,并无劣迹,不过也就是一个济州公安局刑侦科科长,他的弟弟何清喜欢赌博,他就生气;被上司责罚,回到家,和老婆一起发愁,可见也是一个不失正派的普通的居家过日子的人。


他摊上这样一件倒霉的事,被上级无端责罚,脸上刺了字,已经很是值得同情。他侦破此案,并来到郓城县抓人,是他的职责,是职务行为,与他个人品性无关。


你是贼,我是警察,警察抓贼,是职责所在。你既选择做贼,你可以怕警察,但你不能恨警察,不能视警察为仇人。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何涛是缉捕人员,要缉捕晁盖等人,就说他是坏人。


何涛碰到宋江,倒地便拜,说道:“久闻大名,无缘不曾拜识。”宋江请何涛上坐,何涛道:“小人是一小弟,安敢占上。”要知道,何涛是上司衙门的人,如果不是敬重宋江,他完全没有必要在下级小吏面前如此谦恭。



何涛对宋江不仅非常尊重,而且还非常信任,马上就把真实情况对宋江和盘托出。要知道,对这件案子,何涛自始至终,都非常谨慎,非常注意保密,务求把正贼一举抓获。那么,他为什么对宋江如此信任呢?


第一,出于对宋江本人的敬重,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太大,太好,所以,他相信这样的人决不会坑害自己。


第二,出于对宋江身份的信任,宋江是郓城县押司,这样的案子,正是他主办的范围。办好这件案子,是宋江的职责所在。

但是,宋江对得起何涛的尊敬和信任吗?

从何涛的角度来看,宋江真是一个君子吗?


正是由于对宋江的信任,他才最终办砸了事。后来在石碣村,他被阮小七割了两只耳朵,成了残废,获得了济州知府的宽恕,没有被流放,这是他的最好结局了。

仔细想想,他又何辜?是谁导致他如此悲惨的下场?


答案是:宋江。



所以,在宋江对晁盖的“义”的另一面,是对何涛的“不义”。


江湖义气的致命问题,即在于不问是非,只问兄弟。


这样的江湖义气,与孔子、孟子所说的人生大义,有极大的区别。


孔孟的“义”,乃是“正义”,关键在于一个“正”字。


而江湖义气,顾名思义,致命处在于一个“气”字。


气,有正气和邪气的区别。


只问兄弟,不问是非,结果往往就是沆瀣一气,沆瀣一气了,当然是“邪气”。


于是,江湖侠义,往往变为江湖“狭义”——很狭隘的、对局外人极其不公的“义气”。


宋江岂止对何涛不义,他还对县令不忠。


郓城县令时文彬,对宋江颇为关照,后来宋江杀了阎婆惜,因为“知县却和宋江最好”,他还百计为宋江开脱。


但是,当知县拆开公文,要马上差人去捉晁盖时,宋江说:“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拿得晁保正来,那六人便有下落。”


宋江知道,吴用、公孙胜、刘唐都在晁盖庄上,从县城到晁盖的东溪村,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马上去捉,即使有人报信,那消息走漏的速度也不会快过缉捕人员的速度,即使偶然脱逃,大白天也易于抓捕。


宋江这是明摆着愚弄知县。


太相信宋江宋江的知县就听从了宋江的建议,一直等到夜里,才派人去抓捕,结果是晁盖等人,全部逃脱。


济州知府由于没有捕获晁盖等人,而被撤职,回东京听从处罚,政治前程被葬送了。


如果照此处理,晁盖等正贼七人从郓城县脱逃,而且是郓城县延误时机,县令时文彬能逃脱处罚吗?如果他的官场前程被毁,难道不是拜他平时“最好”的宋江所赐吗?


所以,宋江办的这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我们会得到不同的评价。


从晁盖的立场上看,那真是义薄云天。


但是,换一个角度,情况就大不相同。


晁盖等人逃出东溪村以后,在石碣村全歼何涛带来的500多官兵,500多做公的, 1000多人命丧黄泉。晁盖等人上了梁山后,火并了王伦,晁盖成为新的山寨之主,接着又大败团练使黄安,歼灭近2000人,生擒黄安,黄安后来死在山上。对黄安的家人来说,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对近三千无辜丧命的人,宋江有无负罪感?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鲍鹏山|推荐阅读





鲍鹏山|推荐书目




鲍鹏山|推荐关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