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子文心雕虫】子为什么不语(一)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鲍子文心雕虫】 为你隔日推送——鲍鹏山旧文名篇;鲍鹏山第一时间首发新作;鲍鹏山推荐阅读的大家好文。
《论语·先进》篇载,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用两个反问,拒绝正面回答子路提出的有关生死、鬼神的问题。
其实,遭到这样对待的,不仅是子路。孔子做老师,有些东西是明确不说或不对一般学生说的,比如,子贡也曾经感叹: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
文章,指诗书易礼等各种古代文献中的学问。性,指人的自然本性。天道,古代一般指自然规律以及关乎人类的与人的吉凶祸福之间的关系。
自然也好,人性也好,从事实的角度讲,都是极神秘而无实证的东西;从价值的角度讲,也很难阐发并唤起人们的普遍认同。孔子对这些玄妙而无实据的东西存而不论——至少是对大多数人闭口不谈——凭自己的悟性去领悟吧。
孔子重视人后天修炼而成的道德品性。而对于天赋的自然本性,他觉得不好谈,也不必谈。道德品性通向人道,自然本性通向天道。人道亲切,天道冷淡;人道迫切,天道迂远。人道者,仁道也,仁者爱人,当然要谈。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必多谈?怎能多谈?所以,孔子谈人道,不谈或少谈、慎谈天道。
值得注意的是,子贡这里并没有说孔子不言性与天道,细揣其义,倒是孔子谈了,只是他自己“不可得而闻”。孔子谈天道人性,与闻的范围很窄,窄到连子贡都没有资格听。子贡都没有资格听,谁还能有?唯有一个:颜回。
《论语·述而》篇明确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地方的神,不是鬼神的实体,而是鬼神之力的神奇。
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神奇之事。”
一切非常态的东西,孔子都不谈。孔子只要我们懂常识。
一切太玄妙太神秘缺乏根据的东西,孔子也不谈。孔子要我们有理性。
孔子担心侈谈这类东西,会让人走火入魔,不仅胡说八道,还会胡作非为。
结果是:不相信自己的命运由自我的德行决定,反而把它付之于一些不可知的东西。这不仅是道德卸责,还会引起道德堕落。
本文选自《孔子如来》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