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子私塾课堂】一天一则《论语》·第7课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一天一则,读懂《论语》。

【鲍子私塾课堂】与你同步分享北京花时间读书社与上海浦江学堂独家授课内容,陆续推出《论语》课、《孟子》课、《大学》课、《中庸》课、《老子》课、《庄子》课、《六祖坛经》课。


每天只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立品节、正心术、广知识,长见解,良知明澈,心智纯粹!


学而篇第一

原文

1.7

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今译]

子夏说:“一个人,选择妻子看重其贤德,不看重其色相;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上能献出生命;和朋友结交,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②贤贤:第一个“贤”是动词,表示推重,尊崇;第二个“贤”是名词,贤德.易:轻视,不看重。

③致:奉献。


[导读]

此则可以和上一则对看——可以看成是子夏对老师语录的批注。


一个人,能做到子夏所说的这些,他已经摆脱了自然本性中的一些低级趣味和自利倾向。能摆脱这些不良的东西,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当然是修养的结果。有了这些道德修养,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没有学习过呢?他不仅学了,而且还学到家了。


[成语]

言而有信


[读书社授课原创分享]

首先注意,这不是孔子说的,是学生子夏说的。


可以把这则与上则比较来读。上则,孔子讲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讲行。子夏这边,也讲行,“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只要做好了,哪怕没有好好读书,这个人也叫学了。我有一个观点:有知识之人,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之人,未必没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是规矩,是价值观。我们今天的大学,如钱理群教授指出的,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热衷拿学位,学专业,却不懂规矩,没有是非判断能力。所以,行,很重要,即使你不识字,但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你就是有文化。


子夏这里,涉及四种人际关系:夫妻、父子、君臣、朋友。


夫妻关系:“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是动词,第二个贤是名词,贤德之人。如找贤德之人为友,找老婆,要找什么样的呢?“易色”,不要光看美色。


父子关系:“事父母能竭其力”,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就行了。看孝与不孝,要“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意思是,讲孝顺,看孝心,不要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比程度,那么寒门之家就没有孝子了。比方,有钱人孝顺,可以给父母买套别墅,可是贫寒人家买不起别墅,能说明他没孝心吗?所以评价一个人是否孝顺,要看心,看是否“竭其力”,而不是比较多少。贫寒人家一碗饭,尽力了,也是孝。


“论心不论迹”,这是看孝与不孝。这里多讲一句,看淫与不淫呢?是“论迹不论心”,不论动没动心,论你有没有做。评价人做事,也是如此,不能老去追究人家的动机。要看他做这个事有没有社会价值。有,哪怕动机不高尚,能怎么样?生意人最初的动机,是自己要发财,要日子过好一点。到最后你发财了,你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你给国家上税,国家拿税来支持教育,不是很好嘛。用动机来评价人,是一个很卑鄙的做法,会打击很多人做事的积极性。而且,对人很不公平。我的动机,你怎么知道?我心动的机只有我自己知道,你乱猜测全无根据。


朋友关系:“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个不用多解释。


君臣关系:“事君能致其身”,侍奉国君能够献出生命,为国牺牲。这里要注意,这是子夏讲的,不是孔子讲的。孔子讲的和学生讲的是有区别的。“事君能致其身”这句话,孔子就不会讲。孔子才不跟你玩呢,凭啥我为你献出生命,你看孔子一辈子事了多少国君?好玩就玩,不好玩就不跟你玩了。


必须指出,孔子并没有忠君观念,到孟子就更明确了。孟子明确讲:国君如果把我们当手足,我们就把你当心腹;国君如果把我们当牛马,我们就把你当普通人,痛痒不相关;国君如果把我们当脚下土、脚下草,我们就把你当寇仇。


现在有人动辄批“三纲五常”害死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但是,三纲不是儒家思想,而是后来的法家思想。五常,倒是儒家思想。五常是什么?有两种解释。一种,指五种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一种,指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你说五常害人要批判,它害什么人了?你没有这几种人际关系吗?没兄弟、没夫妻、没父母吗?它是客的事实规律而已。仁义礼智信,能批判吗?我骂你“不仁不义”,你也会跟我翻脸吧?“文革”时倒是批判仁义礼智信了,批到最后中国人不仁不义,无礼无信。


【本文为鲍鹏山教授在花时间读书社独家讲座录音的文字整理版,由花时间读书社编校发表,请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加微信号“bao_pengshan”,回复“花时间读书”+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可报名参加读书社活动,与鲍子和鲍粉们共享悦读生活。】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中学生阅读》等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先秦诸子八大家》、《论语导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2013年9月,上海创办浦江学堂。

2014年6月,北京创办花时间读书社。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