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子私塾课堂】一天一则《论语》·第6课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一天一则,读懂《论语》。


【鲍子私塾课堂】与你同步分享北京花时间读书社与上海浦江学堂独家授课内容,陆续推出《论语》课、《孟子》课、《大学》课、《中庸》课、《老子》课、《庄子》课、《六祖坛经》课。


每天只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立品节、正心术、广知识,长见解,良知明澈,心智纯粹!


学而篇第一

原文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今译]

孔子说:“年幼的人回到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恭敬兄长;谨慎而言,博爱大众,还要亲近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如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献。”


[导读]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泛爱众,而亲仁”这两句话。“泛爱众”,要我们眼睛向下,不要脱离群众,要博爱。——这是教我们如何对待一般人;“亲仁”,要我们眼睛向上,教我们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品德与智慧。——这是教我们如何向贤者看齐。


这是不可偏废的两极:光有前者,我们可能不能磨砺自己、提升自己;光有后者,我们可能不能造福大众、有益大众。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比学重要,道德实践比知识学问重要。说穿了,学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更好的行——学做一个大人君子,坦坦荡荡,行走世间。


[读书社授课原创分享]

“入则孝”,在家里顺父母;“出则弟”,因为兄弟总要分家嘛,所以“出则弟”。弟,悌也。由此延伸,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也是有悌义在。


“谨而信”,谨慎而有诚信。现在总有人讲,你不要那么拘谨,不要那么谨慎。但是这是分场合的。在任何场所都不拘谨并不好。拘谨里,往往含有对身边环境和身边人的一种敬意,所以。人不能在任何场合下都侃侃而谈。有时,适度地拘谨,反而给人很好的印象。这个世界,总有人比我们高,有时是地位职务,有时是学问智慧,有的是人品年纪,对不对?适度拘谨一点,就是在表达一种敬意。


“泛爱众,而亲仁”,注意这个地方的“众”和“仁”,两者是有区别的。“众”,是普通人;“仁”是什么呢?是仁人君子。“泛爱众”是向下;“亲仁”是向上——孔子在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向上,多交往亲近仁人君子。不是有句老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但是,“亲仁”是不是意味着看不起下面的人呢?不是,前面还有一个“泛爱众”。“泛爱众”是博爱大众,有一个博爱的胸怀;“亲仁”是提升自己,不断向上。孔子讲话,真是非常周到。


“泛爱众”,不是让你向下无原则交一些下三滥的朋友,那不可以。那是把自己放低了,是委屈自己。委屈自己也难做到,对吧?“亲仁”,也不是鼓励我们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高高在上。你看,“泛爱众,而亲仁”中间,有一个“而”字连接,表示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两者不要矛盾,两者不能偏废,两者都要有才行。


这一则,孔子前面讲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然后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到这里最后合归一个字——行,知行合一的“行”。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爱兄长朋友,为人慎重讲信义,热爱大众又亲近仁德,这就是行!“行有余力”,把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则以学文”。注意,这个“文”,不是指文学。这个“文”指的是古代文献。“学文“,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去深造镀镀金呗。你看,孔子话中,显然含有一个意思,是什么呢?是:行高于学。先行,行最重要。


【本文为鲍鹏山教授在花时间读书社独家讲座录音的文字整理版,由花时间读书社编校发表,请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加微信号“bao_pengshan”,回复“花时间读书”+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可报名参加读书社活动,与鲍子和鲍粉们共享悦读生活。】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中学生阅读》等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先秦诸子八大家》、《论语导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2013年9月,上海创办浦江学堂。

2014年6月,北京创办花时间读书社。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