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子私塾课堂】一天一则《论语》·第62课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一天一则,读懂《论语》。
【鲍子私塾课堂】与你同步分享北京花时间读书社独家授课内容,陆续推出《论语》课、《孟子》课、《大学》课、《中庸》课、《老子》课、《庄子》课、《六祖坛经》课。
每天只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立品节、正心术、广知识,长见解,良知明澈,心智纯粹!
八佾篇第三
[今译]
孔子说:“管仲的胸怀很狭小呀!”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府,家臣各司一职,而从不兼职,怎么能节俭?”“那么管仲知礼节吗?”孔子说:“国君在大门外立塞门,管仲也立塞门;国君设宴招待外国君主,有放酒杯的设施,管仲也有这样的设施。如果说管仲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
[注释]
①管仲:姓管,名夷吾,字仲,一名管敬仲。春秋初期有名的政治家,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器:气量,度量,胸襟。
②三归:多种解释,我们释为“三处家府”。
③摄:兼任,兼职。当时,大夫的家臣,都是一人常兼数事而节省开支。而管仲却设了许多管事的家臣,一人一事一职。
④邦君:诸侯,国君。树:树立,建立。塞门:也称“萧墙”,相当于后世所说的“照壁”,“影壁”。
⑤反坫:“坫(diàn)”,供祭祀或宴会时放礼器酒具的土台子。
[导读]
管仲是孔子的一块心病:管仲不懂礼,不节俭,个人品行实在不怎么样,按孔子的先修身再齐家再治国再平天下的理论。他管仲是不能治好国的。但管仲偏偏取得了巨大的政治上的成功。并且他的“尊王攘夷”的政治路线也颇合孔子的心意。所以,孔子说他是也不行,说他不是也不行,不说他也不行——因为管仲毕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巨大的存在,搞历史的人怎能避开他?于是,在《论语》里,我们就看到孔子对管仲的矛盾的态度:一会儿说他好,一会儿说他不好;一会儿称赞他,一会儿又批评他。唉,孔子好为难。
[花时间读书社授课原创分享]
后面14·19、14·15、14·16、14·17都讲到了管仲,我们把它放一起来看。先看一下这则。
管仲是春秋早期有名的政治家,帮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但在孔子看来,管仲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管仲的器量小。管仲有足够的才能,管仲有最好的机会,管仲有非常好的做事的平台和权力,如果这个人器宇大一点,他本来可以做成圣王的事业,但最后,他只成就了霸主的事业。
很可惜,人有时候真是这样,不是能力问题。管仲当时辅佐齐桓公四十年呀,他有足够的时间,齐桓公本身又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并且给了管仲无限的信任,拜他为相,称他为相父,地位仅次于父亲啊。但是器量、胸襟限定了他。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箭射得非常高明,几乎百发百中,手随便箭上一搭啪就射过去了。后来他碰到一个高人,说你比不上我。为什么?高人说你跟我走。两个人走到悬崖边上,高人让他一只脚踩在地上,一只脚落在悬崖之外,说,现在你再射试试。风吹来了,这个技术特别高明的人,一只脚落在悬崖外,恐惧得不住发抖。到这个时候,影响他发挥的不是技术,是心理。
孔子对管仲,不仅是感慨管仲之器小,更在为管仲可惜,为历史可惜,为人性可惜。接着,旁边又有人问,管仲很节俭吗?看,这人问的,又变成一个具体小节了。刚才孔子在感慨一个大的东西,现在又变成一个小问题了。孔子回答说,管仲有三处房子,三处官府,怎么算节俭?我们今天在座的可能也都有好几套房子吧,这也不能叫节俭。(全体大笑)保姆各司一职,打扫卫生的就管打扫卫生,花匠就管花园,炒菜烧饭的就管厨房,家里搞那么多人,不搞兼职。搞兼职节省人力成本,他不节省,所以叫“焉得俭”,这样的人怎么能叫节俭呢?接着,又有人问孔子:那么管仲懂礼吗?孔子认为,管仲也不懂礼。“树塞门”,“两君之好”“有反坫”的翻译,我就不解释了,你们看书,反正就是孔子批评管仲也不知礼。
管仲不节俭,管仲也不知礼,但在孔子对管仲的批评、惋惜中,开头的那句感叹“管仲之器小哉”,特别值得我们反思,大家多思考。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