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子私塾课堂】一天一则《论语》·第28课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一天一则,读懂《论语》。


【鲍子私塾课堂】与你同步分享北京花时间读书社独家授课内容,陆续推出《论语》课、《孟子》课、《大学》课、《中庸》课、《老子》课、《庄子》课、《六祖坛经》课。


每天只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立品节、正心术、广知识,长见解,良知明澈,心智纯粹!


为政篇第二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


[今译]

孔子说:“君子不能象器具,(只有特定的用途)。”


[导读]


器,即工具或用具,只有特定的用途。人若是器,便只能在特定的技术领域有用处。比如一个修鞋匠,或电脑工程师,假如他们的知识和兴趣只局限于修鞋或电脑,只在这两项事务中有见解,他们就只是一个“器”。


而当他们对人类一般事务都关心,都有见解,他们便可能是一个“君子”。


君子的能力不局限于一个行业,君子关注的对象更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狭小的专业,他关注人类一般事务,并保持自己的良心。


对人类一般事务,或整体命运与未来,他都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他在一切人类事务上,都能立足于人类整体利益作价值判断。


比如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巴特勒是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国上尉,参与了劫掠圆明园。他写信给法国文豪雨果(1802-1885),征询他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得到一些赞誉之辞,却得到了愤怒的谴责):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他的名字叫圆明园.……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还给被抢掠的中国。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着是两个强盗。

再看爱因斯坦。


日军侵华时,爱因斯坦与罗素等人於1938年1月5日在英国发表联合声明,斥责日本侵华,呼吁世界援助中国。当上海抗日运动的领袖“七君子”被捕时,他与美国15名知名人士於1937年3月发出声援电。这些发生在远东的事件,离他的生活,离他从事的专业,太远了。但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

这一句还可以这样翻译:君子不能象器具,(只能作工具使用。)

君子岂能象一件让别人称心称手的工具?


君子应当有自己的主心骨,他应该是作为“人”而存在,而不是作为有用的“工具”而存在。


君子要有良心,有正义,有道德,有理想。


君子要有是非判断。


君子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假如君子仅仅是一个“器”,比如是一把刀,让他去切菜也行,让他去杀人也行。那他还能叫君子吗?


所以,再说一遍:君子要有根据良心和正义而作是非判断的能力和愿望。


要有不为外力所胁迫而坚持正义的勇气。


有了这个是非判断和勇气,假如他是一把刀,他可能帮人砍柴,帮人切菜,但决不会自己去或为人胁迫去杀害无辜。


这样的刀,有精神的刀,就不再是器——不仅仅是器



[读书社授课原创分享]


君子不器。特别重要的一句话。


因为孔子的教育,是君子教育。


君子教育就是大人教育。大学的真义,是把小人培养成大人。大人即君子。


什么人是君子,有一个限定,就是君子“不器”。用这句话衡量我们今天专业教育出来的很多学生,都不能叫君子。今天专业教育教出来的很多学生,只是器,仅仅是专业人才。

君子不能仅仅判断专业事务,君子更要能判断公共事务;君子不能仅仅解决专业问题,君子更要能判断公共事务的是非善恶。

器,只有特定用途,一把锤子,一片砍刀。假如你把自己当一把锤子,你看到的一切都是钉子;假如你携一片砍刀进山,你一心在想砍下些什么柴。人,有时会被工具限制、控制。

所以,人一定要小心防范“器”的控制。但是,孔子讲得更深刻,人自己本身,也千万不要成为一把锤子,一片砍刀。锤子与砍刀,作为工具,它不具备价值判断。它,能钉钉子,能砍柴,剔骨切菜也可以,拿它杀人,它也不会拒绝。所以,所谓做“君子”,要有锤与刀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判断,何时使用这个功能,何时不使用这个功能。


【本文为鲍鹏山教授在花时间读书社独家讲座录音的文字整理版,由花时间读书社编校发表,请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加微信号“bao_pengshan”,回复“花时间读书”+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可报名参加读书社活动,与鲍子和鲍粉们共享悦读生活。】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中学生阅读》等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先秦诸子八大家》、《论语导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2013年9月,上海创办浦江学堂。

2014年6月,北京创办花时间读书社。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