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子私塾课堂】一天一则《论语》·第21课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一天一则,读懂《论语》。
【鲍子私塾课堂】与你同步分享北京花时间读书社独家授课内容,陆续推出《论语》课、《孟子》课、《大学》课、《中庸》课、《老子》课、《庄子》课、《六祖坛经》课。
每天只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立品节、正心术、广知识,长见解,良知明澈,心智纯粹!
为政篇第二
[今译]
孟懿子向孔子请教何为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有一日,)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樊迟说:“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来侍奉他们;死了,按照礼来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注释]
①孟懿(yì)子:姓仲孙,亦即孟孙,名何忌。“懿”是谥号。鲁国大夫。与叔孙氏、季孙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他的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要向孔子学礼。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根据他生前的品德、事迹,所给予的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②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弟子。 御:赶车,驾车。
[导读]
孔子对孟懿子的回答是含混不清的,语焉不详的,只有半句话。孟懿子大概是一头雾水,但他也得过且过,唯唯诺诺了。这还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是,为什么孔子要向樊迟提起这件事,引起他发问,然后孔子再作具体的解释呢?原来,他是要说明,他所说的“不违”,不是不违父母,而是不违“礼”。父母是具体的人,总有缺点和不对的时候,哪能永远不违背呢。连荀子也还说过“从义不从父”的话呢。而礼是天下通行的法则,才是我们必须遵循不二不能违背的。
当然,在孔子看来,事父也好,事君也罢,总之要事之以礼,事之以义,而不是一味的无原则的顺从。这不仅是对自己人格的坚持,也是对父母、君主的尊重。
[读书社授课原创分享]
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答:“无违。”不要违背。这个有意思。不要违背,这只是半句话,不违背什么?后面不见宾语。孔子故意说半句话,孟懿子也不敢问,也不好意思再问。孔子是有脾气的人啊。话到此就结束了。后来学生樊迟为孔子驾车,两人在路上,孔子突然又提起话头,告诉樊迟,“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也奇怪,什么意思啊这半句话。于是孔子才解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于是,无违之意才清晰了:无违,不是不违背父母,而是不违背礼制。
跟孟懿子讲孝,孔子是有针对性的。孟懿子,是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孟僖子临终之前,有感于自己不懂礼,有感于礼的重要,“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让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一起拜孔子为师。可能在孟懿子以为,孝就是把父亲看得很高就行了。孔子对孟懿子说无违,言外之意是,你父亲生前身份是大夫,你就按照大夫之礼侍奉;父亲去世就按照大夫之礼安葬;祭祀父亲就按照大夫之礼祭奠。以礼侍奉父母生前身后,就是孝。违背礼制,就是不孝。
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无违”,就是孝顺,无违父母。其实不对。孔子关于孝的论述,《论语》上不是很多,但在其他一些地方孔子讲得非常清楚。
鲁哀公曾经问孔子:“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孔子对鲁哀公这么问,很无语,三问三不答。回来拿这个问题问子贡,并毫不客气地骂,小人哉!臣从君命,是贞吗?假如国君错了呢?你也听吗?子从父命,是孝吗?假如父亲错了呢,你也听吗?
孔子并非如我们后世所认为的那样提倡愚忠愚孝。后来荀子继承孔子主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知大行也。君父符合道义,当然听从君父的;君父不符合道义,那就听从道义而不是听从君父。
孔子的思想,非常现代。那么,愚忠愚孝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法家。愚忠愚孝不是孔子思想。我们现在很多对孔子的巨大误解,是从法家思想开始的,把很多法家思想阴暗的东西都认为是孔子的。但恰恰相反,愚忠愚孝不但不是孔子思想,还都是孔子明确反对的。你看他解释无违,也不是讲顺从,而是讲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违礼才是无违。
【本文为鲍鹏山教授在花时间读书社独家讲座录音的文字整理版,由花时间读书社编校发表,请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加微信号“bao_pengshan”,回复“花时间读书”+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可报名参加读书社活动,与鲍子和鲍粉们共享悦读生活。】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中学生阅读》等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先秦诸子八大家》、《论语导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2013年9月,上海创办浦江学堂。
2014年6月,北京创办花时间读书社。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