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子私塾课堂】一天一则《论语》·第1课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一天一则,读懂《论语》。
【鲍子私塾课堂】与你同步分享北京花时间读书社与上海浦江学堂独家授课内容,陆续推出《论语》课、《孟子》课、《大学》课、《中庸》课、《老子》课、《庄子》课、《六祖坛经》课。
每天只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立品节、正心术、广知识,长见解,良知明澈,心智纯粹!
学而篇第一
[今译]
孔子说:“学到的知识能时时反复温习,心里不也是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非常欢喜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怀怨恨,不也很君子吗?”
[注释]
①子:古代对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尊称。《论语》中单独用“子”即特指孔子。其他人则在“子”前加姓,如曾子,有子等。
②说(yuè):同“悦”,高兴,喜悦。
③愠:内心怨恨,恼怒。君子:本是名词,但我们也把它作形容词用,形容很有君子风度的行为。所以译文如上。
[导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勤奋学习,又能有时间、有心情、有兴趣去时时温习与复习,把所学的东西默记在心,并在心中不断琢磨、切磋,甚至有所发明,我们怎能不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自远方来,契阔谈宴,无比快乐,这是我们一般人所共同感受到的。但孔子这句话还有更深的意思在者。朋友能从远方来,其乐还不仅在于聚会时的互叙衷肠,它还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德行。一个人唯其具有了忠诚,有了信义,有了德行,有了能力,才会有真朋友,才会有朋友自远方而来。朋友的到来,验证了我们自己的价值呢,我们怎能不快乐?
注意上面两句话中的“说(悦)”与“乐”的细微区别。悦,乃是内心的感受,读书的快乐的个人的,是内心的,是一种自我愉悦的境界,故用“悦”。而朋友来了,其快乐是外露的,甚至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是要与朋友共乐的,无论是同唱一首歌,还是共饮一壶酒,都具备这种互乐、同乐的特点,所以用“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人的一种境界,一种修养。自己学问精深、道德深厚、志向远大,却无人了解,从而得不到相应的尊重与任用,是很难保持心理的平衡的。人不知而不愠,实在是一种很高很难以攀登的境界。这需要一种精深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的人,岂不是真正的君子?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中学生阅读》等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先秦诸子八大家》、《论语导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2013年9月,上海创办浦江学堂。
2014年6月,北京创办花时间读书社。
请点击“鲍鹏山”加关注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