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有颗中国心【幸福的人生不靠鸡汤】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今天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怎样给孩子一个幸福未来?

如何教孩子读经典?


《论语》里有颗中国心

【幸福的人生不靠鸡汤】


不删节独家首发

鲍鹏山 2013年保定演讲全文(之九)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的价值观。教育的另一个使命,是培养一个民族的共同价值观。一个民族,一定要有共同的价值观。有一次,上海电视台一个主持人问我: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变成好人,可是我们去接受美国式教育,信基督教读《圣经》不也可以成为好人吗?我说,回答正确。你到美国去接受《圣经》的教育,也会成为好人。问题是,你通过孔子、孟子的教育成为好人,是中国式的好人,认可的是中国文化;你通过《圣经》的教育成为好人,你是西方式的好人,认可的是西方文化。做好人没有问题了,但是民族没有了,民族的认同感没有了。当然,信教总比不信教好。但是,一个民族,一定要有民族意识。民族要凝聚起来,不能人心散了。所以教育不仅要让人成为人,教育还要让一群人通过文化认同,凝聚为一个民族。


就个人的价值观培养来说,确实是用中国文化也行,用古希腊文化也行,用基督教文化也行,用伊斯兰教文化也行,但是从一个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培养来说,必须选择本民族的文化。云南靠近越南那个地方有个建水县,建水县有个据说是中国第二大的文庙,那年祭孔他们请我去做讲座,我说,在中国西南边陲,过去有这么一座文庙抵得上十万大军。为什么?因为有孔子,有《论语》。在那样的边陲之地,只要孩子们读书,翻开的课本是《论语》,张口读出的是“子曰”,主流文化认同的就是孔子。因此,虽然它离越南近,离北京远,但是只要孔子在他们心中,他们就只会认同北京,而不会认同越南。


我有一个基本观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幅员这么辽阔,人口这么众多,还有56个民族,几千年没有分裂,为什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有过“分久”,但是最终必合。合久必分,合久了要分,那是因为政治与利益发生了冲突,但是,分久后为什么又必合呢,原因就在于有文化的认同感。维护中国几千年的统一,最重要的力量,不是朝廷,不是体制,不是军队,最重要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过去遍布中国乡村的那些老秀才们。


这些老秀才,也就是中国古代的老师。他们或者在云南,或者在新疆,或者在青海,或者在东北的哈尔滨,他们拿着一本《论语》在私塾里教弟子,教着、教着,就把弟子们的心教成了中国心了。当人人有了一颗中国心的时候,中国再分久,也分不掉了,所以我说,维护中华民族统一的最大的力量,是中国历代那些遍布乡村的、看起来很寒酸的可能衣衫都不整的老秀才们。同样,现在,老秀才们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了,我们今天看起来穿得要比他们体面得多,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还被纳入体制了。古代的老秀才,都是体制以外的。这个接力棒,我们接得过来吗?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中学生阅读》等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先秦诸子八大家》、《论语导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2013年9月,上海创办溥江学堂。

2014年6月,北京创办花时间读书社。

2015年9月,北京溥江学堂成立。


敬请关注:北京朝阳区图书馆新馆(北京广渠路66号院3号楼)2015年9月26日上午北京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刘德水专题讲座:“国学经典与语文学习”。


敬请关注:北京朝阳区图书馆朝阳书苑文化精品项目鲍鹏山“溥江学堂”国学“峻阳班”2015年北京招生信息。


媒体联络:010-58481659/15313298421


微信号“bao_pengshan”

感谢您的到来,让我们看见彼此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此图 识别图中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