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思维看世界(5)——财富的定义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什么是财富?看似很普通但却是经济学知识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弄清楚财富的真正含义不但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的幸福感,也能更容易看清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把握住了将来财富的方向,也就更容易成为一只风口上的猪。
我们最直观的感觉财富就是农业、工业生产出来的物质都是财富,但对于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所创造的财富,理解起来似乎就没这么容易了。
因为从直觉上来看商业好像只是是把东西转手一下,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任何物品。金融业或服务业也是并没有制造出看的见的实物财富,比如郎咸平就认为只有制造也创造的是真正的财富,而金融业、商业只是财富的再分配。
其实在工业革命之前,很多人都甚至都认为只有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才叫财富,而工厂只是把这些财富变了个形状和样子,没有使原来的财富增加。这其实跟郎咸平犯了同一个错误。
先来纠正一下这个误区,就拿商业作为一个例子吧。
如果看过我前面那篇分工产生效能(在我的公众号里回复“分工”即可看到),那就比较容易理解商业的价值了。因为现代社会之所以能生产出这么大的财富,就是因为分工协作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创造财富的能力才会大幅增强。
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商业网络,根本无法形成这种大规模的分工,而生产出来的物资如果没有通过商业渠道分配到最需要的人的手里,那么大规模生产出来的物资将会变成垃圾。财富只有到了最有需要的人的手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商业是这个巨大的分工系统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你能说商业没有创造财富吗?
关于金融业所创造的财富,讲起来就更复杂了,后面我会写一篇专门的文章来讲金融业是怎么创造财富的,今天就不细讲了。
其实上面所讲的财富,都还是围绕着看得见的物质财富,其实这只是现代人类财富中很小的一部分,比如娱乐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很多互联网经济,这些财富都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诞生并被消费的。
健身房老板花了100元去找按摩师按摩,按摩师又花了100元去听了一场课,讲课老师又花了100元去健身房里锻炼。钱转了一圈,最后几个人手里的钱都没变化,看起来也没有得到任何东西,那么这些过程有创造财富吗?当然有,我们之所以会花这个钱就是因为对我们有价值的。
所谓财富,就是最终转换成生存需求和幸福感的。而现代社会,绝大多数财富最后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幸福感而被创造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财富就是最终能转化成幸福感的一种能量!
比如我们买衣服,如果你一件衣服都没有,那你需要买衣服保暖这就是生存需求,但现在每个人都有很多衣服了,但是每年都还需要买,这就跟生存需求没有任何关系了,仅仅是我们想穿的更舒适并且好看,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从而获得幸福感。
现在我们在看看那些按摩、看电影之类的这些行业,也是给我们带来满足感幸福感的,跟我们买的衣服第二件第三件第N件衣服并没有太大差别,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同样的金钱如何消费才能获取最多的幸福感。
所有财富对于每个人的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财富对于同一个人不同状态下使用价值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只有两套衣服,近期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你可能会觉得迫切需要再买几套衣服,这时候衣服对你来讲比看电影喝茶之类的消费更有价值。而如果你这个季度已经买了10套衣服了,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看电影喝茶更值得你花钱。
现在再来看看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传统制造业越来越难做了,而服务业娱乐业互联网产业确是蓬勃发展,这就是消费观念转变的结果。
老一辈的人因为以前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对于那种状况下,物质财富肯定是最有价值的。虽然这几十年来,整个社会物质财富已经非常丰富了,但很多人这种观念还是很难转变过来。
而现在的80后90他们的知识和经历跟老一辈都完全不同,他们更加注重内心感受,随着这批人在整个消费市场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对于经济财富发展的方向自然越来越重要了。将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哪个方向,回到内心深处问问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多多了解一下年轻人的内心需求,或许你会找到答案!
虽然财富通常是以金钱计量的,现在人类每年创造的财富高达60兆亿美元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但这些还不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全部,很多财富并不是通过金钱来转换而是直接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
就拿我自己现在运营的这个微信公众号来说,我花时间写文章发表并没有任何金钱上的收益,但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做下去呢!因为每次文章发表的时候都能获得一些朋友的认可和赞同,每次发表完文章我的公众号粉丝也会增多,这些都是能够产生幸福感的。
这跟先赚钱然后再花钱消费获取的幸福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我们平时的很多时候比如玩游戏之类行为其实都是在创造财富,只是并没有以金钱的方式体现出来而已,现在在想想看,你是不是也挺“富有”的呢!
如果能这样理解的话,你的人生或许就会宽广很多,因为你可以更加客观的评估金钱的实际价值。金钱确实很重要但并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
人民网公布的2014年最具幸福感指数职业排行榜,排第一的是自由职业者,这个结果我非常认同。自由职业者虽然赚的钱可能不是最多,但除金钱以外其他形式的财富一定是所有行业里最多的。
作为一个十几年的上班族我是深有感触,职场生活中各种竞争和压力以及不自由,带给多数人的幸福感是负值。而要弥补这些负面的幸福感,我们收入中的一部分花费其实是用来抵消这种负面的幸福感,扣除这部分收入之后,才是你真正的收入。
而那些自由职业者或者那种从事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工作的人,他们在工作中除了收货金钱以外还能收获一些幸福感,把这些幸福感都这算成金钱再加上他们的收入,才是他们的实际收入。
虽然很多人也都知道,找工作不要只看工资,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虽然现在可能收入低一点,但发展潜力更大。这样想肯定没错啦,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未来发展空间更大。但如果你能从幸福感的角度去衡量,也许你会发现,就算不考虑未来的因素,而是只从当下的状态去权衡利弊,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或事业,也是更划算的。
如果喜欢我的原创文章,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我,你还能看到更多!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看到我的上一篇经济学文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奔向自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