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看好未来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很多人喜欢预测短期的股票市场,并且他们坚信自己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准确判断市场的短期走势。不过这显然是一个美丽的错觉,因为股票市场短期的走势是一个复杂系统,没法计算也无法预测,关于这一点我以前在《投资的底层逻辑》里详细讲过,这里就不继续展开讲了。
虽然股票市场短期的走势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但长期走势却可以去预测一下,因为最终决定股票价格的还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人们的风险偏好等少数几个因素。
就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根据2019年上市公司的中报披露情况来看,沪深300指数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0.8%,营收增速11.9%,从趋势上看A股头部蓝筹公司盈利水平保持稳健增长。
按照2019年底的股价计算,沪深300的股息率在2.25%左右,差不多跟现在的余额宝利率在一个水平,超过了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但是你要知道股息只占利润的小部分,沪深300指数成分股2018年累计分红占净利润30.67%,也就是说有将近70%的利润还留在公司里储备着或者用于投资未来了。
可能有人会说,只有拿到手里的钱能算是钱,那些没分红的利润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呢?那好,我们就按照2.25%这个分红率来计算。过去10年沪深300指数的利润年化复合增长率是10%左右,如果未来沪深300利润继续保持每年10%的复合增长率,分红率也都保持在30%左右。如果股价不变的话,那么10年后沪深300的分红率将会达到5.8%,是现在的分红率的2.6倍。而如果时间更长,这个差距机会更大。
而与之相对应的,未来的货币市场的利率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下行,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大家都应该能直观的感受到余额宝的利率这些年不断下行的趋势了。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利率长期下行也很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国债等这些稳健的投资,长期下来的投资收益率会大幅度的低于股票类风险资产的平均收益率,那么这种收益率的差距到底合不合理,究竟是不是理性投资的结果呢?回答这问题之前,我们先在来了解一个生物学里的知识点,那就是哺乳动物对子代的投资策略。
生物进化的逻辑,是尽可能多的复制自己的基因拷贝,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去看看理查德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对于哺乳动物来讲,不管他们生育的子代是雌性后代还是雄性后代,每一个后代都会继承自己50%的基因拷贝,所以如果仅从这一代来讲,生育雌性或者雄性后代的投资收益率是一样的。
但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孙代的因素,因为每个孙代个体会继承自己25%的基因拷贝,而子代的不同性别对于能够拥有多少数量的孙代个体是可能有差别的,当然那些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动物之外。而大多数哺乳动物并不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如果是雌性哺乳动物,它们所能生育的后代数量基本上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字,因为它们在有限的寿命里所能拥有的生育周期以及每一个生育周期生育幼崽的数量基本上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值,差别不会太大。
而且雌性的每一个生育周期基本上都不会浪费。也就是说,生育雌性后代,是一种比较稳健的投资策略, 每一个雌性后代给你带来的孙代数量是相对较稳定的并且是比较有保障的。
相对而言,每一个雄性后代给你带来的孙代数量是很不确定性的。理论上,每一只雄性所产生的精子,可以满足上百只雌性的需求,但现实中的雄性哺乳动物个体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除了少数雄性霸占了大部分雌性之外,更多的是那些打了一辈子光棍的雄性。
在一项关于海象的研究数据显示,4%的雄性海象进行的交配占所有海象交配的88%,剩余96%的雄性个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和雌性交配。
所以生育雄性后代,就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投资策略。可能会给你生育很多的孙代带给你很高的投资回报,也可能让你一无所获。
虽然生育雄性后代收益很不确定,但所有雄性个体加一起的平均收益率是可以计算的,那就是要看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的数量对比。打个比方说:如果雌雄比例是1:1,那么雌性和雄性的平均收益率就是一样的。如果雌雄个体总数比2:1,那么就意味着生育雄性后代的平均收益率会比雌性高一倍。
当然,如果按照整个物种的利益来讲,如果平均一只雄性就可以满足100只雌性的需求,那么雌性比例最好就是接近100:1的比例,这样就不会有任何的浪费。但物种进化的目标并不是让种群利益最大化,因为这是不稳定的。
假设一种哺乳动物的雌雄比例是100:1,那么从个体角度来讲就意味着生育雄性的收益率将会是雌性的100倍,如果某些个体的基因突变让它们可以生出更高比例的雄性后代,甚至是全部生出雄性的后代,那么这些个体就会占尽优势,它们的基因就会快速传播,经过很多代之后,这种基因将会很快普及,使得雄性个体数量大幅增加直到超过雌性。
而一旦雄性个体数量超过雌性,就变成了生育雌性的收益率更高的局面,这时候反过来那些生育雌性比例更高的个体就会拥有优势并且能够拥有更多的后代,这时候雌雄比率的钟摆就会开始往回摆,直到雌性再次超过雄性,然后钟摆再次掉头。慢慢的经过很长时间之后,钟摆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直到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摆动,这时候雌雄比例就稳定下来了。
自然界中,大多数哺乳动物生育的雌性比例大致是1:1。当然,也有一些动物由于生育抚养一个雌性和雄性所投入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比如海象,因为雄性海象的个头要比雌性大很多倍,养育一只雄性海象到成年所需要投入的资源大约是雌性的3倍左右,所以海象出生幼崽的雌雄比例是3:1,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来讲这个比例也是很合理的。
所以通过自然选择筛选的结果是最终投资雌性的稳健策略和投资雄性的激进策略所获得的收益率是差不多的。这些策略并不是动物们主观意识选择的,而是随机的基因突变再加上自然选择的筛选,逐渐淘汰掉那些失败的投资策略,最终稳定下来的局面就是一种纳什均衡,也就是说不管往哪个方向改变都不会有更好的结果了。
现在再说回投资,那些把钱存银行买国债买货币基金的投资策略就相当于哺乳动物生育雌性后代,是比较稳健的投资策略,而投资股票市场就相当于是生育雄性后代,是比较激进的投资策略。
现在的状况是,长期来看,激进的投资策略收益率要明显高于稳健的投资策略,就相当于现在现阶段雌性的出生比例要远远高于雄性,这时候生育雄性显然是更加划算的策略。
不过投资市场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自然选择的进化机制,让不同策略的投资收益率趋于相等。最终还是要看大部分人的风险偏好,目前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比较稳健的投资策略,所以大多数时候投资股票市场的整体长期收益率要远高于存款类的稳健投资。
如果未来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问题,那么未来上市公司的业绩继续保持增长几乎不会有太大悬念,沪深300过去10年的业绩增长在10%以上,未来10年如果还能保持10%的增速,那么即使在人们的风险偏好不变的情况下,沪深300的股票价格也将会保持10%的年化增长率。
但如果人们的风险偏好更加保守了呢?那结果就是股价涨幅小于业绩增幅,那么未来的股息率就会越来越高,股票市盈率越来越低。就算股价完全不涨,仅仅是股息收益率也将超过稳定投资的收益率。
还有一种可能性,我认为是更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股票市场的长期收益率要远高于稳健投资策略,于是选择投资股票市场,直到把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拉高让长期收益率降下来。这个过程中已经参与其中的资金,除了能享受到业绩增长的收益,还能额外享受到人们风险偏好改变导致市盈率提升带来的收益,也就是所谓的戴维斯双击。
所以,只要未来经济能够继续发展,投资股票市场就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即使再保守的估计,平均收益也是要高于稳健投资策略的。我自己对未来经济发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所以我比较看好未来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当然如果你不看好未来经济发展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股票投资毕竟是风险较大的投资策略,虽然平均收益是比较可观的,但不同的股票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股票10年能涨几十上百倍,而10年下来市值缩水超过一半的公司也比比皆是,所以对个人而言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而更大的风险其实是在于很多人错误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凭借自己掌握的信息可以预测短期某些股票的涨跌趋势,不过他们显然忽略了他们自己其实才是最后一批掌握这些信息的人。当他们在一些股票门户网站的股评文章或者某些新闻上看到一些信息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天机并且据此做出买卖决定的时候,往往是股价快要反转的时候了。所以现实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凭自己的能力选择的买卖时机其实远不如随机的选择。
所以对于大部分没有选股能力和无法把握买卖时机的人来说,选择定投指数基金(推荐沪深300指数基金)是不错的投资选择,分散了风险的同时,又可以享受到股票市场整体估值上涨带来的红利。
当然,对于那些有能力挖掘一家公司潜在的价值,并且愿意花时间从各个方面好好研究一家公司的人来说,投资股票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至于你应该如何选择,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你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被一些赌博式的投资方式吸引,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制定合理的目标收益率,那么你就能够分享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相关文章链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奔向自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