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日本人缺乏责任感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日本人对工作是非常敬业的,是一个非常具有责任感的民族。但是前几天我在听罗辑思维的时候,听到了罗胖解读的一本由一名日本人写的书《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作者名叫近藤大介,书里面就很犀利的提出一个观点,日本人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责任感。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要看我们怎么理解“责任”这个概念了。我们通常说一个人负责任,都是说他能把自己责任范围之内的事情做好,这当然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但是近藤大介却指出,如果事情超出了你的责任边界,你还愿意为这件事情背锅,这更是一个人负责任的表现。而这两种责任之间经常还是冲突的。


举个例子,一个医生对一个患者说,如果你选择要做这个手术,将面临以下几点风险,然后他就很详细的对患者说了A、B、C、D等几点潜在风险,然后你自己决定要不要做这个手术吧。


你说这个医生负责吧,确实他把所有的风险点都告诉患者,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他已经很负责了,但是如果这个医生继续对这个患者说:根据我的多年的临床医学经验,结合你的实际情况,我强烈建议你应该做这个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更需要的就是医生的这种责任感。


医生给出这个建议对他自己来说是有风险的,万一手术真的出现小概率的风险事故,有可能就会有一些不讲道理的病人家属来闹,说你这个医生明知道手术存在这样的风险还建议他做手术,会给医生带来很大麻烦,但作为一个医生,给出患者最合理的建议又何尝不是一种责任呢?如果为了避免承担这种责任,哪怕把前面一种负责做到极致,我们也会认为这名医生并不是一名好医生。


近藤大介说日本人缺乏的,就是这种边界之外的责任感。他的洞见就在于他指出了日本人是通过前一种负责,来回避后一种负责。虽然表面看起来很有责任感,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种甩锅。


对于近藤大介的这个观点,我是深感认同。我所在的公司是专门生产出口日本的鞋子,我自己跟日本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了,对于日本人的这种甩锅的行为,有时候我真的也是很无语。


我举个例子,日本市场销售的鞋子大部分都是中国生产的,早些年做鞋的过程中都是需要打钉子用来固定,在贴鞋底之前把钉子拔掉。有时候如果工人粗心,偶尔会漏掉一枚钉子忘记拔出来,如果后面的人一直没有发现,这双鞋子就很可能流入市场被人买走,而买到这双鞋的人在穿的时候就很可能会被这枚钉子扎伤。


那时候在日本就发生了多起鞋内钉子扎伤人的事件。日本人是很注重人权的,当然这指的是日本这个国家对于本国国民的人权是很注重的,哪怕是一点点小伤,也需要赔偿至少一万美金,销售商还要面对舆论压力,如果销售商是上市公司,爆出这种事情,股价马上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日本的销售商很重视这件事情,除了要求制鞋工厂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他们还委托了第三方检品公司,要求每双鞋子都要用X光机检验过(跟我们去医院拍X光片差不多),只要发现鞋子里有异物就要当不良品挑出来。虽然X光机检验费用挺高,但为了消除这种隐患也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这些年制鞋生产工艺的改革,大部分鞋厂已经采用了无钉的生产工艺,也就是说不存在钉子遗漏在鞋子里的这种安全隐患了,按道理说这个时候销售商应该需要重新评估一下这些采用了无钉生产工艺的鞋子的X光机检验的必要性。虽然很多工厂都有提醒过销售商,但这种事情没有一个日本的管理层敢决定的,因为他们觉得,即使没有钉子,也会有其他潜在风险存在,比如哪个工人万一把自己使用的工具比如小剪刀之类的掉到了鞋子里面而没察觉,最后也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受伤。


好吧,既然你们日本销售商不差钱不在乎这点检验费,愿意为这种小概率事件买单我们也无所谓,但让我们难以接受的是,他们对于X光检测出来的异物的容忍度几乎为零,这就让我们很难做了。


比如说包括我们所使用的鞋底,由于鞋底所使用的原材料有一部分是就是废旧的橡胶材料,所以基本上很难避免会掺杂着一些杂质,可能是一些金属碎屑,或者沙石之类的。这些杂质如果被X光机检测出来,也会被当成不良品挑出来。


这件事我们跟日本客户交涉过很多次,告诉他们些杂质是很难避免的,如果要想鞋底里面没有任何杂质,那成本就会高的吓人。而且从X光检测机拍摄的图片中也能很清楚的看到,这种杂质很明显是在鞋底材料里面,没有突出在外面。更何况鞋底上面还有一层很厚的纸板中底,上面还有一层很厚的烫底,这些鞋底里的金属杂质怎么可能伤到脚呢?


但是他们却回复说:消费者穿着鞋子行走的时候,鞋底一直在不断的弯曲,这个过程中里面的金属杂质有可能会往上面移动跑到上面去,最后也有可能会伤到消费者的脚。这脑洞我也是服了,虽然理论上确实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这种概率也太低了吧。


好吧,就算你说行走的时候鞋底会不断弯曲,但有些部位是不会弯曲的,尤其是鞋跟位置的最下面的一小块橡胶片,专业术语叫“出面”。这块橡胶上面是一个2厘米厚的很硬的塑料鞋跟,鞋跟上面还有一层0.5厚的橡胶片,而且行走的时候鞋跟位置也不会弯曲,难道还要担心“出面”里的杂质会穿透这种种阻碍跑到上面把人伤到吗?


尽管这件事情我们反映了很多次,最终没有一个日本人敢拍板决定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超出了他们责任边界的,没有人愿意为这种事情背锅,哪怕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基本为零,依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这件事负责,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厂不得不为了这种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每年报废几千双鞋子,每年因此产生的几十万元人民币的损失也只能分摊到每双鞋的成本里,提高每双鞋的出厂价格,最终损害的还是他们自己公司的利益,这种行为难道不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吗?


日本人的这种国民性格,导致了他们缺乏灵活性,所以在这个快速多变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居然没有一家稍微拿得出手叫得出名字的互联网企业。因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快速决策的能力。在面对各种不确定事件的时候,如果每件事都没有人敢出来拍板背锅,那么这家企业很快就会被别人甩在后面的。


日本人的这种国民性格,其实是漫长的历史阶段形成的一种文化基因,根植在每一个日本人的思想深处,关于这一点,近藤大介这本书里也有讲到,我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虽然我上面说的都是日本的这种国民性格的缺陷,但这种国民性格真的只是缺点没有任何优点吗?其实并不是的,虽然日本人的这种性格让他们在快速灵活多变的互联网领域缺乏竞争力,但在一些不需要灵活多变而只需要不断死磕的领域,却成了日本人的优势,关于这个话题,我就留着下一篇文章再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奔向自由之路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