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最近的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在国内引发了无数议论。很多人对贸易战的理解还停留在关税的层面,但实际上关税并不是最大的分歧,如果只是关税的问题的话,那贸易战就很好解决了,中国现在的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的巨大的网络效应,如果大家都降到零关税,我们的产业结构肯定需要根据新的市场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最终也肯定会有人吃亏有人受益,但总体而言可能对中国经济还会更有利。
事实上在7月26号日内瓦举行的世贸组织总理事会的会议上,美国大使提交的文件中,并没有提到关税的问题,而是指责中国的经济是非市场属性,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在规范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还通过分配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实施了明显的控制。他们认为中国的这种非市场的经济模式对全球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所以要求中国停止任何对市场的干预,包括要求中国政府停止2025计划。
如果要说中国经济的非市场属性,他们说的确实也是事实,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跟欧美国家比起来还相差甚远。但要说中国的这种经济模式对全球贸易带来了破坏,在我看来这种指责是毫无道理的。但是很多国内的经济学家也乘机跳出来指责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严重伤害了经济也伤害了民众的利益,这种声音的支持率都还非常的高,这说明了大部分人都认可自由市场经济才是最好的经济模式,任何对市场的干预都是不好的。很多人认为市场就是万能的,政府不应该插手任何经济上的事情,只需要维持市场秩序就够了。
自由市场经济的概念这几年在国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这离不开这几年全民学习经济学的热潮。得到APP上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程订阅数量是所有课程中最高的,达到了27万多份,这足以证明当下人们学习经济学的热情。
一个人从完全不懂经济学,到逐渐了解经济学特别是了解自由市场经济的作用,这肯定是认知上的进步,我在很多年前读了王福重老师的人人都爱经济学之后,就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经济学确实帮我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的全新的视角。那时候,我也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才是最好的经济模式。
但是后来随着更多知识的积累,我慢慢意识到自由市场经济虽然是个好东西,但它也是有局限性的。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很多时候是非常有利于整体经济发展的,政府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可能超出很多人的认知。实际上就连美国这样的自由市场经济最成功的国家,在很多关键的地方,政府的一些非市场化的行为依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卧底经济学》的作者蒂姆·哈福德在去年8月份出版了一本新书,叫《塑造现代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这本书里讲到了苹果公司的划时代产品iPhone。你肯定认为iPhone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这当然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是iPhone背后的12项关键技术,绝大多数并不是哪家企业投资研发出来的,而是靠政府赞助才研发出来的。
这12项技术分别是:
1、微处理器
2、存储芯片
3、固态硬盘
4、液晶显示
5、锂电池
6、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
7、互联网
8、HTTP协议和HTML网页语言
9、手机通讯网络
10、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11、触摸屏
12、人工智能语音助手Siri
这12项技术并不是专门为了生产iPhone而发明的,它们在乔布斯创造出iPhone之前就已经存在很久了,所以就算没有乔布斯,iPhone这样类似的产品也很快会被人创造出来的。
我们来看看这些技术是怎么被发明的。我们每次浏览网页都需要用到HTTP通信协议,每个网页也都需要使用HTML网页语言,这些技术最早都是西欧核子中心为了方便物理学家之间传递信息而发明的。这项发明的背后就是靠各国政府赞助的。
1969年,美国军方出资,把全国15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连在了一起,叫阿帕网(ARPPANET),这就是互联网的前身。
还有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也是美国军方项目的成果。1963年,肯尼迪政府搞了个项目,要监视苏联的核武器试验,这才有数学家发明了这个算法,所以它的第一个应用,是探测苏联核试验的信号。而现在这个算法的应用如此之广泛,以至于每一个电子工程师都需要知道这个算法,正是这个算法把声音信号和光信号这些模拟信号给数字化了,才能让手机、电脑等进行处理。
触摸屏又是哪里来的呢?最早也是在西欧核子中心搞出来的,由英国政府资助。后来这个项目研发人员带着技术到了美国,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助,还成立了一个私人公司。再后来这个公司被苹果公司收购了,触摸屏这才出现在iPhone上。
GPS就更不用说了,一开始就是为了军事用途,自然也就是军方赞助研发的。
就连苹果的智能语音助手Siri,最早也是美国军方军方资助的。在智能手机出现以前,军方就想给军事人员提供人工语音智能助手,他们赞助了20个大学的研究者共同研究这个项目。后来一些研究者把一些研究成果拿出来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公司名字就叫Siri,后来这家公司被苹果公司收购了,Siri也就成了苹果的人工智能语音系统。
其实很多关键的底层技术,一开始并不赚钱,甚至很多技术到现在也不赚钱,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这些技术很多需要推迟很多年才有可能会被人创造出来,并且有些技术有可能就永远都不会诞生了,而正是因为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机构的赞助,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需要这些技术,这些技术才能够在没有任何商业前景的时候就被创造出来了。
美国现在是以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美国政府在基础科技技术上的投入对他们来讲实际上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对美国的科技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而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经济奇迹,当然也离不开政府在的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和建设。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电网等领域,中国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都是非常巨大的。这就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人口规模是我们经济的一大优势,但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些一个优势,那这就需要通过交通、通讯、电网等各种基础设施把这个庞大的人口都来连接起来。更大范围的连接就能产生更大的规模效应。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除了可以产生更精细的分工,一个产品的成本还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特别像是那些研发等一次性投入成本比较高的产品,成本会随着产量增加而大幅下降。 比如现在一些低端的国产智能手机,只要几百块钱,功能都是非常完备。如果你对速度不是很在意,那这些手机基本上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而这些产品的性价比之所以能这么高,就是因为背后庞大的消费群体大幅拉低了成本。
中国市值最大的两家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用户数量都是10亿级别的,他们的业务对整个中国的覆盖可以说是无死角的。这离不开通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而如果是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建设这些基础设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全面的覆盖的,因为在很多地方的投资明显就是不赚钱的,而且有些投入可能永远都不赚钱。
对于企业来讲,这些投入肯定是不划算的。但是如果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讲,这些投入可能又变得非常划算了。一个偏远山村也许就可以通过淘宝平台把他们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把自己美丽的景色推销出去,成为一个小众的旅游景点。而他们赚到了钱,也就成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一支有生力量。最终这些偏远山村就连接到了整个庞大的经济体系里,最终受益的将是这个体系里的所有人,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自由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这一点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无数次,但自由市场经济绝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只要有了它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要用好这个工具一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其他的工具一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直以来被很多经济学家们指责,他们用经济学的理论指出政府的干预是如何损害市场危害经济发展的。而现实中,中国经济却迎来了40年的持续的高速发展,用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发展过程。当然经济学家们又会说,如果政府彻底的全面执行市场化,经济会发展的更快。当然这也是毫无根据的。
纵观全世界,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奇迹也是绝无仅有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全面市场化的国家,能够实现这种长期快速的经济增长,反而可以看到一些向市场化转型太过激进的国家经济出现问题。比如俄罗斯1992年以休克疗法全面启动市场化转型,结果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一直到现在,俄罗斯的经济依然还在泥潭里挣扎着。
现实世界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是几个经济学理论就能够完全解释的,每一种理论都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当理论与现实不相符的时候,那最大可能性就是,这个理论错了。或者说在某个具体场景中,这个理论并不适用。所以当我们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多看看现实世界,让理论可以更好的结合现实,才能成为最可靠的知识。
相关链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奔向自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