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疫苗问题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这几天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疫苗案件,引发了社会上巨大的轰动,也引起了极度的恐慌,这种恐慌已经远远超出了本次事件带来的实际影响。


对于这次事件被极度放大,我认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这件事情轰动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家最高领导的重视了,相信一定会全面调查并严惩涉事的相关人员。以后在这方面的监管会更加严格;而坏的一面是大量的夸大了此次事件甚至很多阴谋论和谣言的文章在网络上刷屏了,这引起了民众的极度的恐慌,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问题疫苗理解成了有毒疫苗,一些人又趁机出来鼓吹让大家不要接种任何疫苗,如果这次事件真的导致疫苗的接种率大幅下降,那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根据公开资料,此次事件的源头是长生生物科技公司的两次疫苗问题,一次是2017年 10月份的一批百白破疫苗被国家药监局抽查到不合格,另一次是18年的7月15号公布的长生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一批狂犬疫苗在存在着未经审批私自修改生产工艺,同时也存在生产数据造假等问题。


本来这两次事件如果分开来看的话,其实倒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疫苗抽查到不合格本来就存在一定的概率,生产工艺改变也不一定就会影响疫苗质量,而且已经被及时查处,并未流向市场。问题就出在2017年的这批不合格的白百破疫苗的处罚是在2018年7月18号做出的,也就是说在长生生物科技公司的狂犬疫苗问题曝光的三天后,吉林省药监局才匆忙对去年国家药监局抽检到的长生生物科技公司的百白破疫苗问题进行了处理。7月22号,问题疫苗的受害地区山东省才出台了百白破疫苗的补种方案。这不免会让人怀疑,如果不是这次长生的狂苗问题被查,是不是长生的百白破疫苗问题就这样一直被隐瞒下去了,吉林省药监局和长生生物科技公司到底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到底还有多少类似的问题疫苗事件被隐瞒了呢。


对于这次事件的发酵,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是最应该要做出反思的,为什么这次事件会发展到全民恐慌的地步,朋友圈和微信到处都是耸人听闻的关于疫苗各种问题,疫苗的实际问题明显是被放大了,甚至很多阴谋论和编造的事实也乘机不断刷屏,而理性的声音却很少能听的到,我认为这主要就是大家对于本应该是药品安全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缺乏信任,在最需要权威出来发声的时候,却缺少令人信服的权威。


药监局长期以来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对中药的审批太过随意,绝大部分中药连最基本的毒理试验都没有做,就更别提随机双盲试验了。如果大家平时有注意看药品说明书的话,就会发现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一栏绝大多数都是写着“尚不明确”,就是因为这些药物都没有做毒理试验,不知道有哪些副作用。


1998年,中国出现了大量因服用了同仁堂的“龙胆泻肝丸”导致的肾衰竭案例,这些事故不断的被通报到药监局,药监局却没做出任何反应。直到2003年2月,新华社记者朱玉发表了《龙胆泻肝丸是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等一系列报道引起轰动,国家药监局才在4月1号印发了《关于取消关木通的药用标准》,同仁堂才被迫把关木通换成木通。


其实同仁堂的龙胆泻肝丸在古方上写的就是木通,后来被同仁堂换成了价格更便宜的关木通。别看只相差了一个字,但两者的区别是巨大的,关木通在生物学上的分类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目马兜铃科马兜铃属的一种植物,含有对肾脏和肝脏毒性极大的马兜铃酸。而木通是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毛茛目木通科木通属的一种植物,不含马兜铃酸。这两者的差距就相当于人和老鼠之间的差距。相差这么大的两种草药居然可以随意替换,这也说明了中药行业的混乱,而混乱的根源则是药监局对中药的宽松态度。


虽然龙胆泻肝丸的事件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但一直到现在,药监局对于中药的审批和管理依然没有多大改变,连中药注射剂这种不伦不类的恐怖药物也能通过审批,就可想而知药监局是如何管理和审批中药的了,这也导致了那些科学素养比较高的人对药监局的不信任。在疫苗问题被无限夸大的时候,本来应该是药监局出来通告事实真相,那些科学素养比较高的人出来站队,用理性的声音去对抗那些非理性的声音,而现在由于对药监局缺乏信任,就导致没人愿意出来发声了,因为他们对药监局公布的真相的可信度也缺乏信心。

好了,吐槽完了,接下来要从理性的角度好好讲讲疫苗的事情。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疫苗的本质。疫苗能起到什么作用,以及疫苗不合格代表什么。


接种疫苗主要是为了应付那些传染性较强危害较大的病毒感染,别看人类的医学好像看起来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对于病毒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几乎还是没有任何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对付,而接种疫苗本质上就是协助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一种有效手段。


病毒感染人体是这样一个过程:当病毒进入人体后,就会去感染它的目标细胞(不同的病毒会感染不同的细胞),每一个被感染的细胞就会帮助病毒生产出成千上万个新的病毒,然后细胞破裂,这些新的病毒就会跑出去感染其他细胞,一旦被感染的细胞过多,就会对身体机能产生很大影响,有些还会危及生命。


免疫系统对付病毒的方法,就是巨噬细胞先吞吃掉一些病毒,并且把病毒身上的蛋白质拆下来交给辅助T细胞,辅助T细胞会在这些蛋白质里面挑选出一两个作为“抗原”,因为病毒携带的蛋白质,有些也是跟人体自身的蛋白质是一样的,所以必须挑出一两个与人体自身完全不一样的蛋白质作为抗原。


辅助T细胞把这些挑选出来的抗原交给B细胞去匹配出相对应的抗体,这个匹配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迭代,但一般情况下也只需要一两天时间,B细胞就能匹配出精准的抗体。


抗体实际上就是形状与抗原可以精准吻合的蛋白质分子,你可以理解成钥匙和锁芯。匹配过程就是在配钥匙,一旦精准的抗体匹配成功,B细胞就会大量快速的生产这种抗体,这时候免疫系统也就吹响了全面反攻的号角。


大量的抗体飘在血液中,因为形状刚好吻合,所以当抗体分子遇到抗原分子就会牢牢的卡在上面,这样就等于在病毒身上做了标注。一旦被抗体分子标注,这个病毒就等于被贴上了通缉令,这个病毒就没法再欺骗细胞进入细胞体内了,而且免疫系统中的主力军队“嗜中性粒细胞”就会迅速把这些贴着通缉令的病毒消灭掉。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也要持续几天时间,因为这时候病毒的数量已经太多了,抗体不可能一下子标注所有的病毒,那些没被及时标注的病毒还是会钻入细胞继续生产新的病毒,但在大量的抗体的帮助下,免疫系统消灭病毒的速度是要远远快于新病毒生产的速度的,所以大部分的病毒入侵通常是以免疫系统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还会有很多B细胞继续带着这种抗体常年飘在血液中,如果下次再遇到同样的病毒,只要B细胞携带的抗体跟病毒的抗原一结合,B细胞就会被激活,就会开始大量的有丝分裂复制自己并且大量的生产抗体,这时候病毒很快就会被消灭。


如果病毒感染的目标是那些比较重要的细胞,那就比较危险了,比如天花病毒感染的是单核细胞,而单核细胞就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在身体遭遇微生物入侵的时候,单核细胞的体积就会增加几十倍变成巨噬细胞,这是免疫系统里最强的战斗力。如果大量的单核细胞被干掉了,那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候其他的细菌病毒也会趁机出来作乱,免疫系统就会顾此失彼,所以这场战斗很可能会是免疫系统失败而告终,所以被天花病毒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40%。


其实如果现在还是有天花病毒的话,如果谁被天花病毒感染,那现代医学也几乎是束手无策的,依然会有很高的死亡率,但是天花病毒现在已经被人类完全消灭了,靠的就是接种疫苗。


天花的疫苗是一种牛身上的常见病毒,叫牛天花,俗称牛痘的。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是近亲,同属于痘病毒科的病毒,也会感染人类,接种天花疫苗实际上就是把牛痘病毒注射进体内,让人感染牛痘病毒。牛痘病毒感染人体后只会入侵那些并不是很重要的细胞,所以对人体伤害并不大,一般感染牛痘病毒之后只会在身上长一些水痘,然后病毒就会被免疫系统消灭掉。而感染过一次牛痘病毒之后,就会产生对天花病毒产生终身免疫,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牛痘病毒所携带的抗原和天花病毒所携带的抗原是完全一样的,免疫系统在经过了和牛痘病毒的战争之后,体内就会留下很多抗体,当下次再遭遇到这种病毒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做出反应。等于是很多B细胞携带着识别牛痘病毒的钥匙在血液里全天候的巡逻。这时候携带着跟牛痘病毒完全一样锁芯的天花病毒入侵进来,B细胞拿钥匙一对,我擦,你他妈还敢来啊!关门,放狗!由于免疫系统节省了匹配抗体的时间,就可以在天花病毒还没来得及大量感染单核细胞的时候,就迅速把它们团灭了,这就是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


像天花这种凶残的病毒又刚好有一个温和的携带着同样抗原的亲戚,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见,所以现在制作疫苗通常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基因编辑,把那些危险的病毒改造成温和的病毒,这种方法被称为减毒活疫苗(OPV);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化学手段让病毒失去活性,这种方法被称为灭活疫苗(IPV)。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比如通过基因改造的病毒有极小的概率会通过基因突变又变成杀伤性很强的病毒,这就可能会导致接种疫苗的人因此生病。而通过灭活的病毒也有极小的概率存在灭活不彻底,美国曾经就发生过一次病毒疫苗灭活不彻底最终导致多人死亡的事故。


其实还有一种非常安全的疫苗,那就是只采用病毒的外壳,而没有包含病毒的基因,这种疫苗几乎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这可能会成为将来疫苗行业发展的方向,只是现在还在起步阶段,所以现在主流的疫苗都还是采用上述两种,也就是说接种疫苗还是会存在极小概率的风险的。


虽然接种疫苗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带来的好处是远远大于风险的,在大规模疫苗接种出现以前, 因各种传染病导致的死亡或者重病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免疫系统还没完全成熟的幼儿和儿童来说,很多病毒都是极其危险的。


除了已经彻底被人类消灭的天花病毒之外,像是骨髓灰质炎、肺结核、麻疹等都是历史上带来了极大危害的传染病,而百白破疫苗所预防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也都是以前非常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现代人通过大规模的接种疫苗以后,这些传染病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所以如果不接种疫苗,那你一生所要面对这些病毒潜在的风险是要比接种疫苗要高几百倍几千倍。


那长生生物科技的百白破疫苗被检测到效价不合格代表着什么呢?其实就是有效成分太少不达标,注射了这种疫苗会有什么后果呢?那就是由于病毒数量不够,产生的抗体数量也太少。


因为免疫系统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免疫系统是需要通过抗原的数量来判断病毒的危害程度的,如果免疫系统觉得觉得某种病毒的危害并不大,那将来携带这种抗体在血液里巡逻的B细胞数量也就会比较少,如果免疫系统认为这种病毒危险等级比较高,就会分裂出更多的携带这种抗体的B细胞在血液里巡逻,将来遇到这种病毒就能更快的发现并消灭。


所以疫苗不和格并不是说疫苗有害或者有毒,而只是效果会差一些。如果担心疫苗不合格而拒绝接种疫苗,那就好像因为害怕饭碗太小吃不饱饭从而拒绝吃饭一样,这是很荒唐的。


那国内这几年被爆出好多次疫苗问题,我们还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国产疫苗,是不是尽量要自费选择进口疫苗呢?这其实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但对于我本人来讲,我对国产疫苗的现状并不是很悲观。虽然这次疫苗事故确实也暴露出了疫苗的生产和监管的很多问题,但我认为我们国家疫苗的总体上并没有存在很大问题。


虽然我对药监局不是很信任,但平心而论,如果撇开一切中医药的问题,药监局大体上还是可以让人放心的。事实上这几年爆出的疫苗的问题,都是由国家药监局检查出来的。总体上药监局对国产疫苗抽查结果显示的合格率还是挺高的,都能在99%以上。而疫苗存在很小比例的不合格现象也是难免的,进口疫苗一样也会抽查到不合格的现象。去年年底巴斯德公司进口的五联疫苗就被抽查到有8个批次的效价不合格,原因是因为他们换了一家原料的供应商,导致生产出来的疫苗不达标。你看,世界疫苗的巨头也是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疫苗可以100%合格的。


每个国家都会存在一定比例的疫苗抽查不合格现象,只要这个比例很低,而且这个不合格的疫苗大多数情况下还会被抽查出来,那真正流入市场并且被使用的不合格的疫苗的比例是非常低的,而且就算真的运气不好接种了这种效价不合格的疫苗,那也只是比正常接种疫苗的效果差一些,但也还是能起到一些预防疾病的作用的,所以真的不用对本次疫苗事件过度恐慌。


如果你要说既然药监局的可信度不高,那他们说抽查的合格率在99%以上可不可信呢?如果按照这几天那些热门文章说的那样,不合格率应该很高才对啊!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呢?这个就需要每个人自己做出判断了。至少从现实的生活中来看,现在那些常见的传染病已经很少能看到了,儿童因为这些传染病导致重病或者死亡的现象在身边已经几乎看不到了。而在大规模疫苗接种以前,儿童因为这些传染病夭折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这就说明我们国家这些年在疫苗接种上还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的,所以综合实际情况,我还是更加愿意愿意相信药监局的话。


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就是天然存在会把事件放大,每一次的热门事件在互联网传播经常都会伴随着很多误导性夸张,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是要保持理性,除了看网上的观点,也要结合生活中的现实,不要被各种互联网舆论的海啸给吞没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奔向自由之路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