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辑思维”到“得到”,从读书人到商人的罗振宇为何备受争议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正在热播的第六季奇葩说节目,几位导师都成了网络热搜榜上的风云人物。这其中有些导师比如李诞,他那幽默又不失深度的脱口秀式的辩论,备受好评。也有一些导师比如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就仿佛自带“招黑体质”,备受争议。
现在到网上搜一下罗振宇,就会发现有一大半都是骂他讽刺他的言论和文章,什么“故作高深”、“人设崩塌”、“贩卖焦虑”、“商人嘴脸”等等。随着2019年12月31日罗振宇跨年演讲的落幕,网上毫无意外的又出现了一波黑罗振宇的高潮。
我发现一个现象,有很多骂罗振宇的人,其实一开始是罗振宇的一档视频知识节目《罗辑思维》的粉丝群体。
《罗辑思维》最开始是一档很受欢迎的知识类视频节目。是从2012年开始在优酷上播放,好评率一直都很高。罗振宇在节目中自称歪嘴的胖子,而大家都亲切的叫他罗胖。
后来罗辑思维开始转型做知识服务,推出了得到APP,主推各种老师的专栏课程,以及每天听本书等付费内容。罗辑思维视频节目也停掉了,变成了得到APP上每天十几分钟的音频节目。
从罗辑思维到得到APP的转型过程中,很多原来罗辑思维的粉丝粉转黑,因为他们认为罗胖变了,从以前那个帮大家读书的胖子,变成了一个只知道赚钱的商人。当然也有很多原来的罗辑思维用户现在成了得到APP的重度用户。
价值观的冲突也让两拨人经常在网上争论,第一波人认为罗胖从读书人变成了商人,罗辑思维也从以前的高质量内容节目变成了现在推销节目,不是为了卖书就是为了卖专栏。另一波人就会反驳说相比以前只有一档视频节目,现在的得到APP内容质量更高也更丰富,虽然大部分内容都需要付费,但都是物超所值,所以现在罗胖做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更有价值。
那他们到底谁对谁错呢?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的对错之分,罗胖就经常引用菲茨杰拉德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矛盾的价值观,并且还能够正常行事,这是一等智慧的表现。
虽然我不认为我拥有第一等的智慧,但这件事情,我还确实是认为他们说的都没有错。因为同样一件东西一件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或者对于同一个人不同的阶段而言,它展现出来的价值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那些黑粉来说,他们认为罗胖对他们越来越没有价值了一点也不奇怪。从最开始的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到现在得到APP的转型,以前罗胖和他的团队最主要的精力,就是每周制作一期高质量的视频节目,而且是完全免费的。而现在得到APP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收费的。
虽然罗胖自己还在做罗辑思维的音频节目,但一期节目只有十几分钟的内容,而且很多时候还是在推广自家的收费专栏或电子书。这跟以前的免费的长视频节目根本没法比。
虽然有一些不错的付费内容,但很多地方比如优酷、爱奇艺、喜马拉雅等平台的免费视频、音频节目这么多,其中也不乏很多优质的免费的内容,再加上很多优质内容的微信公众号也都是免费的,那我为什么还要花钱买内容呢?他们这样想其实并没有错。
那为什么会有些人(比如我)觉得罗胖现在做的得到APP更有价值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时间成本。得到APP做的是知识服务,他们跟喜马拉雅之类的平台的差别在于,那些平台上的内容都是内容生产者自己独立生产的,平台只做一些最简单的合规性的审核,他们不管内容生产者水平,也不做内容质量的把控。
而得到APP上的内容都是精心挑选和打造的。得到APP上的内容生产者,比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人博;外交学院教授施展;清华大学经验管理学教授宁向东;计算机科学家,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等等,都是各个领域里的牛人。
而且就算是这些牛人,他们的内容也都不是他们自己完成就可以的,而是得到团队专门有人深度参与配合,不断的修改打磨,使得他们的专业知识最终呈现出来的是让外行人也能够深入了解。这就能让用户花最少的时间学习到最有用的知识。
学习知识的时间成本还包括筛选内容的时间。如果你是去喜马拉雅上找关于糖尿病的内容,随便一搜就有几百个专辑,其中很多还是中医养生和伪科学之类的垃圾内容。就算你有能力筛选出一些有用的内容,大多都不全面,你可能会说不全面我可以多找几门一起学习啊,这样或许是可以,但这些不同的专辑里面又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这也会浪费你很多时间。
而如果你是在得到上想了解关于糖尿病的知识,上面就只有一门王立铭老师的糖尿病医学课程,他这门课程就包含了从进化生物学到生理医学的角度详细讲述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和预防,还讲了糖尿病医学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这一门课程就基本上包含了你需要知道的关于糖尿病方面的所有知识。不用自己筛选,不用重复学习,内容又非常全面,这就让你大大节省了学习的时间成本。
既然我花的这个钱,可以节省我的时间,那么我就相当于是在花钱买自己的时间,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但每个人对自己的时间估价不同,有些人觉得不值得,那也很正常。
让我觉得得到APP有价值的第二个原因是,得到APP通过更精细的分工,让一批优秀的内容生产者,可以把时间都花在他们最擅长的事情上,让他们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
我就举两个得到上的老师的例子。一是万维钢老师。万维钢老师原本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他在很多报刊和网站上都发表过文章,他有个网上有一个很有名的ID叫“同人于野”。
因为我之前读过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和《智识分子》,受益匪浅,所以我知道万老师一个非常有知识的人。
对于一个知识生产者来说,如果还需要自己去操心出版、宣传等杂七杂八的事情,那就是一种浪费,得到APP请万老师来做专栏,让万老师可以只需要负责他最擅长的事情,那就是专心只做内容的创作。其他事情都有专门的人负责,还有专门的音频转述师把他的专栏内容录制成音频,所以万老师专栏就可以在一年时间里不间断的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
对于得到用户来讲,可以用199元买一个这么厉害的老师一年时间的知识服务,是非常的物超所值的,这也得益于得到APP这个平台聚集了大量渴求知识愿意为优质知识内容付费的用户。
精英日课每一季的订阅用户都超过了10万。三季总共卖出了40万份,这就足以让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者有一个非常体面的收入,那么这件事情也就可以持续下去。
还有一位我非常喜欢的老师是卓克,一位非常著名的科普达人。卓克老师曾经在喜马拉雅上做了一档免费的专栏节目叫卓老板聊科技,每周一期音频节目,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每期都听了不下两遍。
后来得到APP请卓克做付费的专栏,也叫卓老板聊科技,199元/年,每周五期音频节目。从免费变成付费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更专注的去创作内容,不需要去考虑拉广告拉赞助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也更意味这这件事情可以更好的持续下去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失去了一档优秀的免费节目是一种损失,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从免费节目变成内容更丰富价格也不贵的付费节目其实更有价值。这就好比说,免费送你一部千元安卓手机好,还是你只用付一千块钱就给你一部最新的苹果手机好呢?对于有些人来说,不花钱当然最好啦,而且一千块的安卓手机也挺好用的啊。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显然是一千块可以买一部最新的苹果手机这个选项更有价值。
得到APP让我觉得很有价值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得到APP其实可以当成自己的“知识收纳箱”。因为这个收纳箱非常的干净清爽,基本没什么垃圾,找起有用的东西就方便多了。而且得到APP的搜索功能其实很强大,尤其是电子书全文内容接入了全局搜索,这是其他平台所没有的服务。
之前经常有好友邀请我加入一些合买得到专栏的微信群,就是大家筹钱让一个人购买,然后通过知识红包的形式分享到群里给大家。我全部都拒绝了这些邀请,因为对于我来说,学习知识并不是看小说,看过了就可以了。我需要把学过的知识放进我的知识收纳盒,将来要用到的时候就能很方便的找到。
虽然每年都几篇骂罗振宇的文章刷屏,但是罗振宇和他的得到APP依然实现了快速增长,就是因为得到APP对于很多人来讲是很有价值的,这些人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聚集到了得到APP这个平台,就让这个平台强大起来了。
看到罗振宇和他的得到APP在争议声中不断发展壮大,一些罗振宇黑们又转头骂起了得到用户,说他们是被洗脑,是被收割的韭菜。对于这种言论,我其实挺可怜他们的,因为他们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和认知提升带来的巨大乐趣。
人类在满足温饱问题之后,本质上都是在通过各种途径追求心灵上的愉悦。比如你去电影院花钱买票看了一场电影,比如你突然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消费行为本质上都是满足心灵层次的需求,只要你自己觉得钱花的是值得的,那就是值得的。
但是在一些老一辈的人眼中,他们认为钱花在这些地方太不值了,看个电影还要花钱买票,家里不是有电视吗?买去爬一座山还要买这么贵的门票,跟俺们那个村那座山还不是差不多。在他们眼里,你的这些消费行为也相当于是被人割了韭菜。但是你自己肯定很清楚,这是由于你们的需求层次不同,他们那一辈有很多人,只会把钱花在看的见的物品上面,认为钱花了总得留下些什么,所以他们体会不到你这个层面消费的乐趣。
而心灵层次的愉悦和满足感,也分很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难易程度。比如看电影,如果看了一部烧脑悬疑又精彩的电影,你看懂了电影里要表达的所有内涵,那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就会比较强比较持久,这比看一部没什么内涵的喜剧片要强烈和持久的多。
同样道理,如果你通过很艰难的攀登爬到了山顶见到了一副美景,那么这幅画面带给你心灵的愉悦也会强烈又持久的。而如果是很轻松就能让你看到同样的美景,那么同样的画面带给你的愉悦感也会弱很多。
而通过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这件事情,就是一件层次相当高的心灵层面的需求。在学习知识提升认知的过程中是能够体会到非常强烈而又持久的愉悦和满足感的,所以当有人嘲笑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挺可怜的。
当然,知识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用来满足我们心灵层面的需求,更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投资,知识可以让我们避开很多智商税,也能让我们身体更健康。知识也能直接转换成财富,比如提升你的理财收益率,或者提升你的工作能力。所以我认为把时间花在学习知识上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相关链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面对即将到来的百岁人生,你的身体做好准备了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奔向自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