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懂王遮望眼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浏览财新的新闻,有一篇社论引起了我的关注《社论丨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其中的卷首语是“无论是经济贡献率还是劳动效率,创新能力,超大特大城市最能体现城市优势,不必无谓担心”。
 
当然从产出效率来看,城市作为一个经济体确实要比农业的产出效率高,也就是所谓的“经济贡献率以及劳动效率,创新能力”,但是加快市民化确实不是那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上下合力。
 
“有恒产者有恒心”,市民化的关键是如何让落地的“外来人口”分享城市发展的福利而不单单是承担房价,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如何解决,如何解决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也有一个过程。
 
这几天看小鹏汽车、蚂蚁金服、字节跳动,小米集团这些公司的资料,借助于互联网的“触媒”,在深刻改变甚至重塑着传统产业甚至地球村的格局,各种新的理念、构想通过互联网有了实验的可能,甚至在重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的时候,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CM似乎调换了一个位置,M似乎要重回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
 
我相信,新技术总是需要找出口的,新鲜事物对于人总是有吸引力的,这几乎是从春秋以来的传统,老子他老先生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对于懂王的一系列操作,我并不是特别担心,人可以在房间里装空调改变小气候,但是不能改变四季运行,春夏秋冬,元亨利贞;我担心的是,是不是有硕果不食的智慧以及勇气,是不是有鼓励创新,创造的举措,是不是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
 
前几天,任在上海交大参加一个座谈会,熟悉交大以及华为历史的朋友应该会有感觉。在座谈会上,任提到了一个问题,说,
 
人类社会的下一个文明是什么?还会不会产生一个类似汽车,信息产业这样的产业?我说的汽车是泛指,包括飞机,轮船,火车,拖拉机,自行车……“信息产业”也不仅仅包括电子工业,电信互联网,人工智能……未来技术世界的不可以,就如一片黑暗中,需要灯塔。
 
在《未来学拾遗》那篇文章中,我设想了第四次浪潮的终端,第一他要是一种偏大众的消费品,第二,它的价格要足够高,没有这两者,很难承担起实现第四次浪潮的重任。
 
如果我们展开一点,社会中其实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组织,一个是以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为单位的,一个是以公司(甚至跨国公司)为单位,另外一个是以政府组织为单位的,从成本的接受能力来看,依次是政府组织>公司>家庭
 
下一代全球化的产品应该也会经过这样一个传递过程
 
世界无非就是关系,其实,现在就应该着手研究,在未来社会,人与家庭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才能在政策的制定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笔记本NK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