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书∣天命与正统:《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最近比较忙,更新也慢了一些。借着无字书系列跟大家聊一聊。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的作者是国学大师饶宗颐。
 
何新说现在国学大师多大屎。中国古代有几门学问,“经史子集”,经指的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要称得上“国学大师”,首先是要通经,也就是要通五经,五经不通不能说是国学大师。
 
饶宗颐先生真正贯通五经。
 
我们看看他的治学领域。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该书分为“史溯”“甲骨”“简帛学”“经术、礼乐”“宗教学”“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学”“目录学”“文学”“诗词学”“艺术”“文录、诗词”14卷,共20册,汇集了饶先生20世纪的主要著作,可反映其在国学各领域不断开拓的治学历程。2003年,这套文集由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200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行简体字版。
 
我们简单聊一下其中的甲骨卷。
 
夏、商、周三代都是非常相信卜筮巫祝的,重要的事情都需要经过卜筮。朝中有专门掌管这类事情的官员,负责占卜的叫太卜;负责祈祷的叫大祝,大祝下有执掌其事的大夫,“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年,求永贞,除疠疫”;另外还有负责巫术的司巫,掌群巫之政令,男巫负责逐疫除疫病,女巫负责以草药熏浴,祛疫防病。史书说:“商人重鬼神,好占卜”,纣王也是一个凡事喜欢占卜问神的君王。
 
甲骨卷中,最为有名的是《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他的重要之处在于1.它是商朝非常宝贵的秘密的一手材料。商朝人信鬼神,凡事遇到重大的事情都要占卜,由占卜这件事情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贞人集团,而《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就是研究这个贞卜集团的;2贞人集团世代承袭,几乎接触到了商朝最核心的机密;3.商周之间的礼乐具有传承关系,要了解周必须要了解商。
 
举个例子。
 
乾卦的字形显示了一个人正在进行测量日影活动的印象。左上“十”部是悬挂着的标杆,左中“日”部是指圭盘及与太阳有关的事情,下部“十”是标杆的投影,右上“人”部表示一个人正在对着圭表观测日影,右下的“乙”表示万物向上生发的趋势。
 
这就说的通了,五经都是商周故事,读懂贞人集团自然是读懂五经的一个切入点。
 
商朝人信鬼神,而周朝人信天命。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其中的天命就是正统思想的来源,也是民主思想的来源。
 
周克商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因为周朝是革了商朝的命,而不是继承而来的,所以就出现了“正统”的问题。
 
在法理层面必须要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而周的证明方法就是“天命系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是“天命”,上天的旨意最大。所以周朝人一直信奉天命,不信奉不行。
 
在利益层面,就是民本思想。我们知道,在商的统治时期,周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落,拥有征伐权的小部落,凭什么让大家跟着自己干。周的办法是让利与民,或者说藏富于民。
 
在牧野之战,纣王以70万大军对垒武王7万大军,最后70万大军倒戈,牧野之战纣王全线溃败,于是有了纣王鹿台自焚的一幕。而在70万大军中,有不少是曾经关在监狱里面的奴隶,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份变成了勤王有功的功臣。这是一个例子。
 
如何安抚这些人,第一个是天命思想,第二个就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这些了。后世的革命的君王也是效法这一套,第一,君权神受,天命所归,第二,大赦天下,免税,赦免之类的。
 
但这些一些评论家在评论《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却是不说的,实际上,如果不了解这个背景,看《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还是云里雾里的。


通论
一 统纪之学  
二 汉人之正统说  
三 五德终始说新探 
四 邹、刘五德之异义及正闰说之缘起
五 晋初及北朝修史断限之争论
六 正史与霸史之确立
七 唐之正统论
八 宋之正统论
九 金、元及明初之正统论
十 明、清学人统纪之著作及正统说
十一宋、元、明以来本正统观念改撰之史书
十二 释氏史书之正统论争
十三 结语
资料一
晋 习凿齿 晋承汉统论
北魏 张彝 上历帝图表
唐 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节录)
皇甫湜 东晋元魏正闰论
编年纪传论
陈鸿 大统纪序
宋 王钦若等 闰位部总序
僭伪部总序
张方平 南北正统论
欧阳修 正统论七首: 原正统论明正统论秦论
魏论东晋论后魏论梁论正统辨上正统辨下
正统论:正统论上正统论下
苏轼 后正统论三首: 总论一辩论二辩论三
章望之 明统论
毕仲游 正统议
陈师道 正统论
章楶  编年通载序
司马光 论正闰
记历年图后
答郭纯长官书
刘恕通 鉴问疑
廖行之 问正统策
张栻  经世纪年序
李焘帝 王历纪谱跋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序例
叶适  纪年备遗序
黄裳  帝王绍运图(说)
周密  论正闰
郑思肖 古今正统大论
金 大金德运图说(节略)
元 杨奂 正统八例总序
姚燧 国统离合表序
谢端 正统论辨
燕山修端 三史正统论
陶宗仪 正统辨
贝琼  杨维桢传及正统辨
马端临 资治通鉴纲目集览序
张绅  通鉴续编序
陈桱  通鉴续编自序
吴澄 春秋诸国统纪序
皇极经世续书序
吴莱 改元论
明 王祎 正统论
改元论
胡翰 正纪
方孝孺 释统 后正统论
徐一夔 正统问
朱权  天运绍统序
王行  纂宋系统图跋
徐奋鹏 古今正统辨
杨慎  广正统论
丘濬  世史正纲序
世史正纲
费訚 世史正纲后序
章潢 论历代正统
谢陛 正帝统
丰坊 世统本纪序
吴继京 历代帝王历祚考序
张自勋 纲目续麟
严衍 资治通鉴补自序并凡例
清 魏禧 正统论(上、中、下)
王夫之 读通鉴论卷末
宋实颖 黜朱梁纪年论(附图)
邵廷采 正统论(六篇)
甘京  正统论
蒋汾功 正统论
叶燮 正统论(上、下)
钱维城 续苏子正统论(上、下)
徐世佐 正统论(上、中、下)
计东纪 元汇考序
刁包 与史子敏论史书
张宗泰 通鉴论正统闰统
叶维庚 纪元通考序例
段长基 历代统纪表序(附:凡例)
赵翼 《通鉴》、《纲目》《纲目》书法有所本
鲁一同 正统论
储同人 正统论(六篇)
周树槐 书苏文忠《正统论》后再书《正统论》后
梁廷柟 正统道统论
梁玉绳 元号略序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三
方宗诚 继统论
李慈铭 论正统
现代 梁启超 论正统
章炳麟 论正统
蒙文通 肤浅小书
柳诒徵 史统
资料二
秦    秦会要(历数上)
汉 刘歆 世经
魏    苏林、董巴上表
晋    史臣论五德
北魏   高闾、李彪等议五德
唐    运次
宋    运历
诸家五德议
金    德运议
历代德运图
元 王恽 请论定德运状
明    五运
清 王懋弘 汉火德考
附录 饶宗颐 阴阳五行思想有“形”、“气”二原与“德礼”关联说
资料三
唐 刘知幾 史通
宋 张栻  诸葛忠武侯传书后
韩元吉 三国志论
周必大 续后汉书序
萧常 进续后汉书表
欧阳守道 续后汉书跋
高似孙 史略
尹起莘 昭烈帝章武元年论
俞文豹 吹剑录
黄震  读史论三国志
林景熙 季汉正义序
金 赵秉文 蜀汉正名论
元 赵居信 蜀汉本末序
黄君复 蜀汉本末后序(明抄本)415
胡一桂 论蜀汉
张之翰 古今指掌图序
陈栎论 三国蜀
赵世延 南唐书序
王义山 宋史提纲序
郝经  续后汉书序
冯良佐 续后汉书后序(本书卷首)425
苟宗道 新注序
明 秦鸣夏 史质序
王洙  史质叙略
柯维骐 宋史新编凡例
黄佐 宋史新编序
康大和 宋史新编后序
王惟俭 宋史记凡例
叶向高 季汉书叙
王图 季汉书序
陈邦瞻 谢氏季汉书序
于若瀛 季汉书序
邹观光 季汉书序
谢陛 季汉书自序
清 魏裔介 三国论
孙宝仁 季汉纪序
赵作羹 季汉纪缘起
黄中坚 拟更季汉书昭烈皇帝本纪(识语)
俞樾 蜀汉非正统说
胡玉缙 三国志集解序附言
谢启昆 西魏书叙录
潘飞声 东魏西魏论
姚莹 与徐六襄论五代史书
陈鳣 续唐书自序
费密 统典论
熊锡履 学统序例
释契嵩 传法正宗定祖图叙
释志磐 佛祖统纪序
后记
附录

无字书系列
  1. 无字书∣《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

  2. 无字书∣王绍光《中国式共识型决策》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笔记本NK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