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书∣重读西周史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在网上搜杨宽的西周史,看到社科学关于一个考古的一个号,是为“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这个号近期推送了两篇文章,《甲骨学:传薪有斯人》,《新书介绍—甲骨学发展120年》,又勾起了我对周朝的记忆。
在这里首先想要对知识星球的几位朋友说声不好意思,对《周易》我个人认为已经可以有比较清晰的解读,但是有些地方写的时候下笔真的很难,政治人物有其自身的政治伦理。
如果要我做一个比喻,我会把《周易》类比成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洛克的《政府论》,这是类比,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大家在看的时候需要注意。
区别1.《周易》不是学者写的,而是家族首领写给家族后辈的“家书”;《君主论》与《政府论》是学者类型的官员写的。2.《周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争,一部分是治;而《君主论》与《政府论》都侧重于治理的部分。
后面还会更,各位星友不必担心。
我读《西周史》是从《周易》切入的,因为有一些想法需要史实的检验,所以就读了。
还是结合许倬云的西周史序言来写。
——
在旧著的《西周史》上,我只谈到政治结构和文化圈的问题,将来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有人能够在古代的民族历史上,有所探讨。第一个要问的问题,是周人自己的古代,究竟在哪里,又为何搬到陕西岐下?我一直在琢磨的,四千多年前,世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许多民族都要迁移,造成了民族与民族推移的压力?周人自己传说,曾经是陷于戎狄之中,然后才回复农耕,那一段陷入戎狄的岁月是在哪里?他们是走出了戎狄圈呢,还是气候容许他们重新发展农耕?这一个问题,是全球性的大问题,但在西周史上,既可以从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全面的发展情况着眼,也可以从周人自己的迁移史着手。如果这个问题回答得准确,也许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周人自认为和夏人有特殊的关系,那是攀附还是回忆?
(读过我周部落往事那篇文章的读者应该知道,周人跟夏人的关系,周人的祖先在夏朝担任的是执掌农业的官员,而商人的祖先执掌的是政事。两大家族关系非常深厚。看过一些资料,把周部落看成一个文化落后,实力弱小的部落,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周部门掌握着当时较为先进的天文学的知识,能够在狄戎之间立足,政治手腕也是了得的。从后面一系列动作当中也能够证明这一点。在武力征伐这一方面,商朝把周部落当成是镇压西南方的一个前哨,而周部落则名正言顺利用这个“征伐权”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
西周征服了商人,建立了一个众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庞大封建网。我们对于几个大国的封建,还可捉摸,例如,鲁齐是东方的前哨站,燕国是追逐殷商剩余力量而建立的北方国家。我们也知道,虢和晋是成周的北方屏障,卫和蔡是东南的犄角,这些都是姬周的亲藩。可是,我们并不很清楚,其它西周的封国,如何迁移?例如,也是姬姓的召公后代,燕国,初封何地?又为何在立国遥远的北方后,如何渐渐与中原隔绝?姬周同盟姜姓,齐国的前身,申和吕,从西东移的经过怎样?其它姜姓的封国,又封在何处?如果拿这一些事情,整理头绪,我们也许可以更清楚,西周封建网的布局,以及姬姓和同盟姓族之间的恩恩怨怨。
(政治早熟)
和祝融八姓类似的情形,则是沿海到淮河流域,徐和舒的发展,他们本来应当是在今天的山东和苏北地区。在周穆王的时代,据说徐国盛极一时,甚至威胁到周人的权力。在今天的地名上看,徐和舒这字眼,在江西、安徽都可以找到,这一条路约略地呈现从北到南的路线,他们和后世吴越的关系,是友是敌?和西边楚国的关系,又是如何呢?这些问题,在历史书上和史书的批注中,可能还有些地名可以考证,如果能够重建徐舒迁移的理由和路线,那么我们对于西周封建网以外的族群,又可以多一些理解。
——
目录
三联版新印本序(二〇一一)
前言(一九八四)
再版前言(一九八七)
“三联版”序(一九九三)
增补本序(一九九九)
第一章由新石器时代到商代
第一节 中原的新石器文化
第二节 中原四周的新石器文化
第三节 商以前的国家与部落
第四节 商代的青铜、制陶与建筑
第五节 商代的国家
第六节 商代的农业与文字
第七节 结论
第二章周的起源
第一节 周人祖先
第二节 考古资料上的先周文化
第三节 周人的迁徙
第四节 周人与西方羌族的关系
第五节 渭域创业
第六节 周原的遗迹
第七节 商周间的关系
第八节 一个推测
附录:
谈西周文化发源地问题——与许倬云教授书
古公亶父时代的先周——谨答饶选堂(宗颐)教授
第三章克商与天命
第一节 周人的实力
第二节 实始翦商
第三节 武王克商
第四节 周人的天命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华夏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迁殷遗民
第二节 周人与殷人的交融
第三节 周人与其他姓族的关系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封建制度
第一节 分封的本质
第二节 诸侯徙封的例证
第三节 氏族组织
第四节 封建制的层级
第五节 主从关系
第六节 结 论
第六章西周中期的发展
第一节 康王之世的经营
第二节 昭王与南征
第三节 穆王之世
第四节 共懿孝夷四世
第五节 文化圈的扩大——北面与西面
第六节 文化圈的扩大——南面与东面
第七节 结论
第七章西周政府组织
第一节 文献史料中的官职
第二节 金文资料中的官职
第三节 西周政府的若干特点
第四节 结论
第八章周人的生活
第一节 农作物及农具
第二节 饮食——食物与烹调
第三节 居室——建筑与起居
第四节 服饰与衣料
第五节 工艺与工业
第六节 岁时行事
第七节 人生仪礼
第八节 结论
第九章西周的衰亡与东迁
第一节 西周末叶的外族
第二节 宗周与成周的消长
第三节 西周末叶的封建制度——国、邑与田
第四节 西周的末世诸王
第五节 结论
结论
引用书目
附录:西周考古的新发现和新启示——跋许倬云教授《西周史》 丨李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笔记本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