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崛起∣2020春季读书札记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春节疫情期间,窝在家里哪里都不能去,心中暗喜,读书的好机会。从头开始,捋一捋这个春季读了哪些书,希望能跟大家有所交流。
回家过年没有预料到疫情会恶化到那种程度,也没有买什么新书,就看了看家里面的存货,之前买的一些旧书。
《批判哲学的批判》
我看的是这个版本。目前该书已经出到第六版了,但是我一直想看最原始版本的,因为这能接触到作者最初的想法,哪怕这个想法是有争议的。如果把第一版到第六版收集起来,专门看其中的删减变化,就能发现作者思想的变迁,当然这就是另外一门学问了。
本书可以说是国内最好的康德哲学的入门书籍,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哲学入门书。曾经有人给我推荐过《苏菲的世界》,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很多哲学史的书籍怎么说了,它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研究哲学的人,但是不能让你哲学入门,因为那大多是“表演的知识”。
《批判哲学的批判》的一个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到了康德的世界,康德所面临的的“哲学困境”: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然后通过这个问题的展开,一步步揭示那启蒙时代哲学的激烈碰撞,争议,对峙,在这个过程中,就能慢慢摸到哲学的脉络。
康德是所有真正想要入门哲学必须要翻越的一座大山。康德是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
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康德有如大江上的水库枢纽,聚纳上游百川,又源出下游各派支流。一方面,他对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做出了一次深刻的总结,另一方面,他又对现代性的两个基本信条——理性观念和进步观念——作出了有保留的限定,从而为后世的哲学家们提供了发展或批判的余地。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康德哲学更成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论争的焦点。——何新
李泽厚先生研究康德的初衷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只不过他更加看重“情本体”和“主体性”,所以在他笔下的康德以及马克思跟主流的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对于上世纪80年代来说,那绝对是颠覆性的思考。插一句《批判哲学的批判》可以作为看休谟以及马克思的背景材料,对于理解休谟的怀疑论跟马克思主义非常有帮助。
《诸神的起源》
我看的是这个版本的。也是比较早的一个版本。看过何新出的最新版的《诸神的起源》,跟这个版本其实有非常大的改变,这个版本还是李泽厚做的序,一笑。
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个小插曲,话说当年在一个会议上(何新也在场),吕叔湘先生看到这个书名,就说了一句“诸神怎么会有起源”,何新怼了过去“语文怎么能常谈”(吕叔湘先生写过一本书叫《语文常谈》),两人当场不愉快。
“诸神的起源”,神作为一种信仰的超越性的存在,必然要求是“完美的”,“万能的”,“没有瑕疵的”,因为它是作为一种信仰的对象,必须要求纯洁性和超越性,一旦有了“起源”,就可以成为逻辑认识的对象,那么就失去了“超越性”和“纯洁性”,也就失去了信仰的价值。反映在西方的思潮就是尼采的呐喊,“上帝死了”。而“诸神的起源”一旦被确定,也就可以宣判“诸神死了”。这是在康德之前的对于信仰“古典的认识”,康德的三大批判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写这本书的何新受西方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卡尔·波普尔的影响,在《诸神的起源》中,他还专门写了一节来说明自己的“方法论”,归根结底就是“猜想与反驳”。小窍门。当时何新在社科院,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卡尔·波普尔在当时社科院应该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
这本书的论点非常新颖,可以开拓思路。
《高中地理实用地图册》
对,我看的就是这本,一笑。这本书可以作为工具书来看,没事翻翻。
地理要素,资源分布,交通网络,山川地势,这些相对稳定,对于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影响确实长久性的,在很大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南北分界,三大龙脉,经济重心南移,三个经济发达区都是这本书给我建立的最初观念。对于养成大局观以及选择自己的发展区位是有帮助的。
《走出幻觉,走向成熟》
我不炒股,但是我觉得股票市场包含着非常大的智慧。能想出股票市场的人简直是天才+魔鬼。
当年大科学家牛顿折戟股票交易的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话,很有代表性:
我能算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但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还有呢:
当你研究物理学的时候,你的对手是上帝;当你研究金融的时候,你的对手是上帝制造的人类。——李政道的迷弟物理学家转行数量金融的伊曼纽尔·德曼
说实话,《走出幻觉,走向成熟》这本书第一遍看很过瘾,第二遍看很难受,它在挑战我深层次的价值观,就像吃了一记闷棍,但不知道闷在哪里。第三遍我就找到感觉了,是资金规模问题。
规模决定方法论。
《走出幻觉,走向成熟》作者的网民叫金融帝国,真实姓据说姓谭,我没有去考证。金融帝国在很小就接触股票,资深股民,管理的自有资金规模大约在1000万上下(巅峰时期),注意,这个资金规模很关键,因为他的很多方法论是建立在资金规模上的。他是技术派,推崇趋势交易。我的理解就是短线,也必然是短线,设立止损线,捕捉股票市场的价格信息,进行交易。
但人生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所以金融帝国一直不快乐,也没有办法享受正常人的生活,这是方法论决定的。
《西周史》杨宽
我起初并不关注西周史,一来不是专业,二来没有好的角度。西周史非常久远,没有扎实的功底贸然进入很容易浪费时间。直到后来翻《周易》的时候,有一种想法冒了出来,即《周易》其实是文王写的一本建国与治国纲要。需要检验这个想法,这是读西周史的来由。
杨宽先生非常生猛,早年读书的时候听到老唠了一句,“据杨宽先生考证,铁……”,从那个时候,这个名字就在心里面种下了。杨宽先生被称为古史辨殿军,早慧。
《西周史》许倬云
杨宽先生和许倬云先生都是西周史方面的专家,这两本书我是对照着来看的,他们可以相互补充,杨宽先生的西周史是宏观的,许倬云先生是微观的,偏向于文化的,平民的历史。
在前言中,许倬云先生写到:
在《西周史》中,我着重的是,西周从一个蕞小的部落,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国家,而且建构了跨越国家的封建秩序。我尽力描述西周在成立国家以后,内部的改变,尤其提出国家统治机制的发展,以至于职务专业化、逐步形成官僚体制的过程。我也提出,西周中叶以后,经济力量逐渐发展,呈现政治力量以外的社会力……在文化发展方面,《西周史》的描述,着重在西周文化圈的扩张,甚至跨越了政治力量的版图。
这也是我关注的点,西周如何做大做强的。西周享国800余年,是中国历史最久的朝代,他是如何做到的,又是如何完成“克商”大业的。《周易》很可能就是这样一部建国与治国纲要,当然需要接受史实的检验。在合适的时候会跟大家交流的。
《殷周制度论》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片论文,王国维先生写的,也是我在收集材料的时候发现的,读罢,真是精彩。甲骨文四堂之一真不是盖的。
王国维先生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在《人间词话》中写的人生三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在《殷周制度论》更是精彩。一开头便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他敏锐地意思到,武王法纣,周克商是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上非常重要的事情,原因就是“西周从一个蕞小的部落,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国家,而且建构了跨越国家的封建秩序”,这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周如何实现又是如何进行统治的,这几乎奠定了中国最早的政治与文化环境。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化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梦见也。——《殷周制度论》
周的影响是超越时代的,也是姬轩亦所说的第一华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笔记本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