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往事与海法港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Big things have small beginnings.

巨大的事物总有细小的开头。”

 

——《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


哪里产石油,哪里就是这个星球上战争冲突频发的地区。为了获得石油的定价权,精于计的基辛格博士和尼克松总统干了一件改变美元命运的事——怂恿沙特王室作为OPEC盟主接受石油美元(Petro-dollar)的定价体系,从此,整个中东地区便再也没有过长久的和平。

 

坦克驶过布拉格

 

居住在捷克布拉格的老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68年,为了阻止捷克领导人杜布切克发动的“布拉格之春”,苏联的坦克整齐的压过老城区的石板路,横穿满目疮痍的布拉格老城区。是的,捷克被苏联侵略过,那是这个国家历史中不可抹去的痛苦记忆。

 

菠菜去过捷克,曾经在老城区的一家咖啡馆里和小伙计提到了一个很脑残的问题:“为啥现在广场上的石板没有如照片般破碎?”那位帅气的小哥回答道:“担心布拉格市民会心碎,所以还是修复了,然鹅有些东西是修不好的,比如记忆。”

布拉格市民上街游行反对苏联侵略者


彼时,我并没理解小哥的意思,只自顾自的陶醉在浪漫的金色之都中。2015314日,又有坦克穿过捷克大军穿过捷克境内。而这一次不是捷克人憎恶的俄罗斯,而是美国的装甲部队。为了给盟国安全感,美国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军演方式,即直接派出“斯特赖克”装甲部队,行程1100英里横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德国。从路线上看完全是在向整个东欧秀肌肉,因为那时正值俄罗斯争夺克里米亚之时。

 

这次被美军称为“龙骑旅行”的演习却遭到了捷克民众的反对,不少民众表达的激烈的抗议,比如丢番茄写标语等。因为捷克人民不愿意重温那段被占领的时光,这便是当年咖啡馆小哥所指的修不好的记忆。

 

所有能被美国操纵的国家都有一个共性特征——没有自己的强大军队,比如韩国、日本、捷克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因为,养军队太贵了,还不如全部精力发展经济建设。于是美国就会搞出不少“盟友”。这些盟友和美国之间维系着微妙的关系:

 

  1. 美国支持其发展经济,在那里投资办工厂,享受便宜的劳动力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2. 盟友向美国购买武器,甚至同意驻军在自己的国家,同时交给美国“保护费”。

 

欧盟的军队

 

20171231日的新年贺词中,年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建议欧盟成立自己的共同边境警察部队与安置难民组织。这算是小马童鞋的第一次向欧(de)盟(guo)吹风。

 

2018116日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活动中,这位经历过师生恋的法国帅哥,再次提出“萌”化了的主张,建议欧盟建立自己的军队。在特朗普眼里,马克龙显然是一枚啥都不懂的小鲜肉,于是老辣的商人在自己的推特上发了一条推特怼了一脸稚气的小马:“欧盟能先把欠北约的军费交了吗?要知道北约军费的大头是美国哦。”

这一记耳光直接打在了小马童鞋的脸上,泛起了一片红晕,毕竟欧盟老百姓的高福利都难以维系何况建个军队?小马虽年轻气盛,但他背后还站着一位老太太——政治老炮默克尔。欧盟大事基本是德法两国一商量就引导了舆论。战后,欧洲整体兴起了一种泛和平的风气,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但在军事建设上明显落后于中美俄。而欧洲整个最怕的就是曾经的苏共,也就是俄罗斯。由于资源有限,欧洲还要被迫向俄罗斯买石油和天然气,万一打起仗来谁保护欧盟?

 

更糟糕的是半只脚迈出欧盟的英国人在特朗普耳边窃窃私语:“欧盟这是想建立‘帝国(Empire)’。”这不禁让人与当年教皇发动的十字军东征的画面联想起来。美国人决不允许欧洲有自己的军事武装,那样谁还会交保护费?

 

特朗普气哄哄的坐上飞往巴黎的空军一号,打算和昔日盟友好好聊聊。不,应该是好好教训这些不按时交保护费越来越不听话的小弟。马克龙见到特朗普时还是很乖巧的保持着微笑,解释道:“欧盟要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与美国在北约中并肩作战……”特朗普的表情凝重,仿佛在看一个做错事的小男孩在支支吾吾的道歉,心里狠狠的骂了句:龟孙!等着你大爷过两天来收拾你们(欧盟)。

 

特朗普的新地毯

 

回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厅的特朗普独自坐在办公桌前,表情凝重,他深知老战友欧盟,点头哈腰的小弟日本以及情人以色列都靠不住。这帮家伙之所有围绕着山姆大叔身边,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元是全球硬通货,而这些“盟友”都是贫油国家。

 

特朗普无聊的打开自己的推特,正好目光扫过脚下的金色地毯。2017年他入驻白宫之前,特别换掉了前任奥巴马的那条印有美国先贤的五言警句地毯。其中,奥巴马的偶像马丁·路德·金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的一句:“横跨道德宇宙的弧线是漫长的,但它会偏向正义”让多少美国年轻一代为之振奋。然而,特朗普不喜欢这种“牌坊”式的口号,他和其背后的支持者石油党要的是现实利益。

 特朗普的新地毯↑


那条地毯显得笨拙而不适时宜,特朗普不仅换掉了它,还背弃了1680年美国还是英属殖民地时签订的一份重要契约《禁止开发北极圈法案》。是的,这货要开发北极圈的油气了。特朗普太有才了,美国向全球输出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几十年,这张美丽的画皮就这样被网红总统无情的撕下来,让欧美脑残粉们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没有正义只有生意。为了赚钱,这些页岩油页岩气资本家精心的把弄着这个动作有些笨拙的人偶特朗普,让他告诉全世界特别是整个产油丰富的中东,美国人要来抢生意了。想搞价格联盟?想不用美元?没门!

 

特朗普即将熬过他的第一个四年,要想连任,必须要帮美国底层人民搞点民生福利新项目。上一轮减税的红利即将消耗殆尽,而那些跨国公司并没有给总统面子,把工厂挪回美利坚的速度和规模显然低于华尔街和新总统的预期。还有什么比扩大石油生产规模更好的生意?由买方变成卖方的好处显而易见:

 

  1. 阿拉斯加在成为星条旗上的一颗星之前是属于俄国的(沙皇当年1000万美元卖给美国的)。也就是说,抢着开发北极圈油气资源就是在抢俄罗斯的饭碗,毕竟人家在北极的领土更大还有19个军事基地的布局。是的,北极是个军事宝地,布局导弹基地可以直接达到美国本土。中海油也参与了俄罗斯在北极的气田开发;

  2. 干石油工业可以解决不少美国底层人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带动当地的基础建设。菠菜估计爱斯基摩人以后除了旅游收入外还有新的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美国整体原油产能增加就会带动整个石油行业的单位成本下降,特别是页岩油页岩气(页岩油的开采成本从70美元/桶降到了50美元/桶)。当年奥巴马签了《伊核协议》就是为了打压油价,因为目前页岩油的成本依旧高于普通石油开采成本,油价一跌,美国投页岩油的公司必然受重创;

  3. 其实菠菜看来美国出口石油和进口石油都能赚钱,问题是现在美国整体国力衰退。卖石油不仅能满足石油商和军火商的需求,更能满足美联储和华尔街的需求,继续让美元成为全球硬通货,掌控了石油产量的话语权就能掌控石油贸易从而输出强势美元的逻辑。

 

特朗普的新地毯底下藏着一桶黑黑的原油,这才是真正的美国精神。特朗普使得道德宇宙的弧线更加漫长,最终划向了美国利益的那一边,而不是正义。

 

伊朗与以色列,冰火两重天

 

被伊斯兰世界包围的犹太王国以色列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为此,特朗普招了一个犹太姑爷并让自己的大女儿伊万卡皈依犹太教,并任性的把驻以色列大使馆设在了耶路撒冷。这是明摆着挑事,因为耶路撒冷一直属于巴勒斯坦,巴以冲突的核心是争夺千年古城耶路撒冷的所有权。菠菜看了不少国内写中东宗教分析的文章,究其根本地缘冲突的原因不是宗教而是经济。比如以色列信仰犹太教而美国是新教国家,犹太教是不承认耶稣的,从宗教上讲这两个国家应该天天干仗才对。而特朗普撸起袖子去搅了搅这潭浑水,使得沙特和以色列站在一起对付伊朗。

 

伊朗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不要说世界的一切犹如一场梦,须知世界始终在严峻地行动。

是的,山姆大叔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昔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伊朗的围堵计划。站在美国的角度看,伊朗、朝鲜、沙特、委内瑞拉等都是流氓国家。但总不能都一竿子打死,这样太费力(钱)了,于是美国选择拉拢产油大国沙特制裁伊朗,原因是:

 

  1. 伊朗是伊斯兰国家里少有能真愿意跟美国硬碰硬的,之前有这种想法的都被山姆大叔干趴下了。按照华尔街的神逻辑,只要不听话的,就“打”到其听话为止,the wall street还是the war street?当然打仗也要算账,经济制裁比直接派部队省钱,何况伊朗自己军事力量还比较强大;

  2.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公开的情人,其主要作用是维护美元石油的能源贸易体系。挑战过这一体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萨达姆,一个是卡扎菲。他们都曾想用欧元石油体系来代替,结局是这两位彪悍的穆斯林领袖都去了真主安拉那儿报道了。伊朗早就开始逐步储备欧元、人民币这些买主国家的货币,欲放弃石油美元的支付体系,这是动了华尔街的命脉,必须经济制裁(插一嘴,这背后是中国和欧盟在推动美元石油体系的解体);

  3. 美国开始了卖石油,要掌握对石油的定价权,就必须控制全球石油产能。OPEC里产量最大的是沙特,算是整个石油体系的武林盟主。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美国一边试图拆了OPEC一边直接要控制产油大国。

 

美国对付伊朗的方法和收拾伊拉克、委内瑞拉差不多,扶植亲美政权或者使其陷入内乱。显然美国现在制裁伊朗用的是后者。伊朗和以色列围绕叙利亚戈兰高地的归属问题也是争论不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东各国已经被搅乱,阿拉伯联盟也没了向心力,除非沙特反水美国,否则这个局很难破。目前看沙特自己只是不太积极,反水还没那个魄力。

 

还有一种可能,躲在一边的另一个超级大国带头崛起。

 

一波三折的海法港经营权

 

菠菜记得在希腊的时候,听当地的中国人说,希腊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懒散,因此经济不活跃。金色的阳光下,几只海鸥沐浴着海风在比雷埃夫斯港的上空盘旋,这里近两年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忙。中远海运2016年成功的获得了比港经营权后,该港口不仅扭亏为盈,而且吞吐量从全球93位跃升为36位。地中海附近的海港很多,与比港隔海相望的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海法港。尽管后者的名字被国内民众了解的不多,因为海发是个军港。

按照美国的惯性思维,必然会选择在盟友这里驻军。事实上,其舰队正是常驻海法港。然鹅,俄罗斯官媒《独立报》则在去年突发一条消息称,美国牛气哄哄的地中海舰队很可能会弃用海法港,因为中国获得以色列许可在这里建设并管理海港。其实,从20155月中国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就成功的和以色列港口发展及资产公司签署合同,获得了从2021年起25年的海法港的经营权,也就是说中国租了海法港。

 

如果说美国是以色列的爸爸,那么表面上乖儿子挺听爸爸话的,特别是小时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翅膀渐渐长硬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算盘。毕竟以色列是一个独立国家,总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国家利益。比如,美国曾经多次警告以色列,试图劝说其拒绝中国对其投资。但是这种警告在以色列犹太精英的算盘面前卵用,当年以色列能建国不仅有美国人的帮助,也有中国的支持。而且从二战开始,流亡在东亚的犹太商人在中国受到了善待,至今在上海建立的犹太难民纪念馆。

更重要的是犹太人几千年来都是习惯了在老大与老二间两边下注,毕竟,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如果说美国这架收割世界财富的机器已经被犹太精英驾轻就熟,那么终有一天这台机器会老去,不如早日找个备胎。中国便是这种思路下的不二选择。这是明眼人都看的到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平衡以色列与叙利亚、与伊朗之间的矛盾。因为中方要的就是贸易和石油,一旦以色列和这两边打起来我们就必须要考虑要不要用海法港。在地理上看海法显然比从苏伊士运河航运要近,战火再次响起时我们将别无选择。


海法被纳入一带一路整体框架中。一带一路这条线不仅清晰而且推动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很多旁边看着的小国纷纷加入。讲真,中国这些去海外干活的外派人员是特别干实事的,很多当地人由开始的反对到观望,现在又开始表示欢迎。重要的是,我们出去的团队真的给那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根本利益,解决了就业带动了经济发展。现在地中海想租给中国用的港口越来越多,在这些海外项目上,中方已经明显感觉比前几年“好谈了”。海法不是中国的唯一选择,但一带一路的是不打仗的长远选择。

 

我们可以去建设海法,但前提是不形成绝对性依赖,中以之间的合作约紧密,以色列对中国的市场越依赖。这些年来我们也买了不少以色列的专利技术,但随着中国自己的科技进步,光买东西远远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输出自己的优势产业:

 

  1. 中国对以色列的投资,不仅有港口投资还有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华为和中兴都有参与);

  2. 中国港湾工程公司中标了以色列阿什杜德港的新码头承建项目;

  3. 中国还投资不少以色列的科技公司,超过10%的以色列科技类投资来自中国。

 

以色列不断的成长,摆脱对美国军事依赖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毕竟依赖美国“保护”的国家都是什么好下场,全球政客都看在眼里。海法港的名字起源众说纷纭,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是来自希伯来单词的拉丁化hof yafe,译为“美丽的海滩”。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其来自拉丁化的hai-po,译为“住在这里”,此处指的是上帝的居住在此处。菠菜喜欢第二个观点,有没有上帝我不知道,但海法是以色列这个犹太王国里唯一不过安息日的城市。因为海法太忙了,每分钟都停不下来。

 

穿越中东战火的层层迷雾,中国试图用一条贸易之路将欧亚大陆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不是用战争。地球的另一边,美国已经把自己的经济触角伸到净土北极,不知道为了能源利益,还有多少国家要饱受战火的洗礼?破局的唯一方法就是中国能完成结构转型,迅速崛起用更多的港口和路桥工程连接那些支离破碎的地区。

 

《圣经》上说,上帝为了阻止人类建成通天的巴别塔,让人类有了不同的语言。于是不同的人类种族无法交流就无法建成巴别塔。而今天,一带一路终将造福沿线欧亚大陆的国家,把那座千百年前烂尾的巴别塔修复,分享上帝留给人类的黑色能源。

 

只是,灯塔国的灯塔终究会坍塌,因为它不是上帝。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菠菜的星空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