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筹划股权转让,董明珠会亲自接盘吗?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4月1日,格力电器(000651)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公告称控股母公司格力集团正在筹划股权转让,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愚人节当天大橙子还懵逼的以为这是开玩笑,然鹅,仔细看一下公告↓确实属实。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受让方的各种猜测铺天盖地。但是主要的猜测有两种:
-
珠海国资委把所持格力集团股权移交上级国资主管部门,便于国资统筹,实现国有资产向国有资本的转变;
-
董明珠带领她的经理人团队,再联合忠于她的经销商,接手格力股权,实现职业经理人变老板的华丽转身。
在这场转让大戏中主要的出场角色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母公司,珠海国资100%控股)持有格力电器18.22%的股权,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这是家什么公司后面会介绍)持有8.91%,董明珠持有0.74%。
一、格力电器和董明珠
-
1990年,董明珠加入当时还叫“海利”的格力做起了销售。用30年时间把这家毫无技术,每年只能组装两万台空调的国营小厂做成了市值2800亿的家电巨头。
-
1995年,格力电器夺得中国家用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三项第一,并保持至今。
-
1996年,格力电器在上交所上市,10年后的 2015年,格力电器进入世界五百强,排名全球家用电器类企业第一。截止2017年,格力电器在全球空调市场的市占率达到了21.9%。
根据2018年业绩预报,格力电器2018年销售收入已经迈入两千亿,全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65亿。
大橙子根据同花顺提供的数据
格力发展历程中的每一步,董明珠作为一名杰出企业家的格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橙子认为,董明珠主要作对了两件事:
-
用产品质量竖立品牌,为格力电器建成了宽阔的护城河;
-
彻底变革了格力的销售体系,把经销商整合成区域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参股格力,实现双方利益的深度绑定。
如果说第一条是所有成功企业都会做出的必然选择,那第二条则体现了董明珠对整个商业模式的深度思考和精当把握。其成果不仅仅是格力用规模最小的销售团队支撑起全国最大的销售网络,还形成了一大批愿意与格力共进退的经销商。传闻中与董明珠共同参与受让股权的河北京海,就是由10家格力电器区域销售公司共同组建的。这家公司目前被广泛视作是董明珠的一致行动人。
什么是天才的领导者?就是不仅能整合自己手中的资源,还能让这些资源形成共振,达到“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效果。
二、董明珠的产业布局
实际上格力集团从最早持有格力电器60%的股权,到现在仅持有18.22%,减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为什么这次的减持引起市场的格外瞩目呢?
因为格力电器的发展正渐渐逼近天花板。
以格力目前的市占率,再想卖更多的空调难度是非常大的。而董明珠曾经明确宣布,格力的目标是在2023年做到6000亿的销售额。6000亿是什么概念?华为作为全球5G技术的领跑者,个人消费电子领域苹果三星最有力的竞争者,甚至吓得美国总统站出来限制其发展。辣么厉害的华为,2018年的销售额是7212亿。
雄关漫道真如铁,为了完成这5年6000个小目标,董明珠这些年大致有这些动作:
1、 整合产业链,投入芯片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
-
2017年,董明珠宣布格力要投资500亿造芯片,主要研发方向是空调使用的智能芯片。这是格力业务转型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
2018年8月,格力全资子公司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0亿,董明珠亲自担任法人;
-
2018年11月,格力斥资30亿增资闻泰科技,后者将用这笔款项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这笔交易的标的资产已经完成交割。
家电类的专用芯片属于较低端产品,技术难度不大,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竞争惨烈。而且2017年格力的芯片进口额不过几十个亿,以格力的体量这部分即使全部实现自产也增加不了多少业绩。
格力整合产业链的另一个动作是自主生产工业机器人。但是与美的直接收购库卡不同,格力选择自行研发,产品全部自用,目前取得的成绩仅仅是节约了1200个劳动岗位。算下来装不满一个工厂。
2、 抢占流量端口,推出格力手机
3月5日格力3手机正式发布了,中国手机市场是一片修罗场,后来者只有三个选择:技术碾压华为;价格低过小米;堆配置营销、但及时交货的能力强过OPPO和VIVO。格力手机做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3月5日发布的格力3手机:这台官方定价3600元的手机,搭载的是高通2017年发布的芯片。就凭这一条,大橙子觉得这款手机应该定在4月1日发售。
3、收购银隆,拿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牌照
这一条跟前面两条有些不一样,因为这是董明珠自己的企业。董明珠对新能源汽车可谓是矢志不渝,前有长园,后有银隆。但由于股东大会没有通过格力收购银隆的相关方案,所以董明珠选择了以个人名义出手收购。银隆最大的优点是有自己的钛酸锂电池专利和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牌照,但这项投资目前陷入双方扯皮的僵局。市场上对此事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格力和银隆的关联交易——你董明珠自己要养小号,凭什么拿格力的钱去赌相对不确定的转型?
摘自格力电器2018年半年报
不得不说,董明珠上述三大布局,都处在不太乐观的境地,但是董明珠作为中国企业家当中出类拔萃的布局者,一定有她自己的考虑。
三、格力的生态是否能形成闭环
首先是大橙子口中的“愚人节手机”格力3,其实这款手机的销量很有保障——格力把售后人员和供经销商使用的格力内部生态APP“掌上格力”设定为职能在格力手机上使用,再加上格力员工的内部强行购买,这部分业务实际上有充足的时间来发育。
再说格力的机器人,有格力这么大体量的一家生产商给它充分试错,又能消化其产能,丰富其管线,对于其前景我们可以谨慎乐观。
如果机器人业务活了,是不是能增加格力芯片好大一块的市场?想象力再丰富一点儿,如果格力把从用户处收集到的数据直接反馈给生产线上的机器人,那芯片业务的想象空间是不是又增大了?那如果芯片业务真的先把规模做起来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向上突破的事儿,做手机芯片?
凭格力目前的供销渠道和生产能力,一旦能把手机芯片这一块拿下来,干掉小米和蓝绿厂并不难。
归根结底,格力有钱啊,话不多说,上表↓
摘自格力电器2018年半年报
什么感觉?满眼都是钱吧?所以这个闭环值得期待。但这个闭环是成型了,圈儿外还站着一位呢!银隆!都是董明珠落下的棋子,银隆也得进圈啊。所以董明珠要得到格力的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落下的每一颗棋子都按照自己的意图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把头脑中的蓝图变成现实。
董明珠谈到她和雷军的赌局时这样说:“格力和小米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做实业的,一个是做互联网的。”现实也是这样,制造业出身的董明珠对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掌控,与互联网公司对数据的把控完全不是一个套路。
然而,格力的对手根本就不是小米,董明珠的困难也不仅限于竞争对手,还有体制本身的挑战。董明珠与珠海国资委之间的龃龉,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董明珠做客某电视台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格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国资委,国资委不搭理,让我们自己解决。但是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珠海政府手就伸的很长,什么政府决定、国资委要求,可能就会出来这些。我随时准备跟他们斗,一定要坚持原则。否则我们这个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要被政府左右,可能我们早就被击垮了。”这等于是把双方的矛盾公开化。而2018年珠海国资委决定免去董明珠格力集团董事长、总裁、法人代表之后,董明珠更高调宣称,自己是主动请辞。这件事无疑使得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
综上所述,大橙子倾向于董明珠团队会拿下本次股权转让。至于之后的事情——
“上帝在人间的工作,也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菠菜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