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微妙提法,几个意思?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上个周末,一则段子在圈子里炸开锅了↓
这段子让人笑过之后留有一丝酸楚,菠菜也不禁玩味一下领导层的用词。事情起因是央妈一把手13日出席了新浪的一个论坛并发表了一个信息量超大的演讲。里面亮点很多,但最引人注意的要数影子银行的说法,这里我们要先看看会上易行长的原话:
影子银行不完全是一个负面词,“只要它依法合规经营,影子银行不管是表内还是表外,不管是信托、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它都能成为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效的部分。”
“我不是说一般地否定影子银行,我是说要注意影子银行在一些方面如果管理不好、出现违规的话,它会产生风险。但如果依法合规,它就会是金融市场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这显然与今年年初各大官媒对影子银行的修辞大不相符,菠菜特别找了个权威《证券时报》,当时是酱紫写滴↓
先说说啥叫影子银行?
顾名思义,就是干了银行的事又不是银行的类金融机构,或者是非银金融机构做了银行类似的业务,具体指:
1. 信托公司;
2. 券商里的部分资管业务(这里也包括保险公司、基金等,前两年一直沦为通道业务的不就是险资牌照么);
3. 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中国最大的影子银行就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菠菜恰好还是其中某一家出来的);
4. P2P网贷。
从本质上说就是游离在银行系统之外,总之就是加杠杆。
大家惊讶惶恐是因为深切的感受到这次讲话是个重要的信号释放,也就是从去杠杆脱虚向实改为适当的加杠杆,那么就是“松了口”。但琢磨一下易行长讲话以及PPT后,我们觉得央妈把重点放在了管控影子银行风险这一问题上(早该这样了,不要一刀切死一片)。
1. 资管业务。这里在PPT提到了风险跨市场、跨行业传递,菠菜觉得易行长所指的是金控公司内部的加杠杆。当然这里也包括银行与券商、信托等之间的交叉业务,但金融控股公司无疑是套利重灾区,而且形成货币空转一直没有有效监管机制。而金控公司是哪些呢?主要是所谓混业经营的全牌照保险公司;
2. 同业业务。这里主要指准备金计提不足的信贷业务、股权投资,比如P2P就该计提准备金。这部分菠菜认为最好监管,可以直接用规则来要求。实际上央行也在做动作,可以理解为再次吹风,强化力度;
3. 资产证券化。这是最为模糊的地带,其实很多公司都无法再从银行贷款了,只能走影子银行一条路。但资产证券化发行的信托凭证有很多没有实现真实出售的。还有一层没有捅破的窗户纸就是地产公司主要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表外融资。
菠菜认为影子银行是不可能被全部抑制甚至消失的,因为这部分资金需求真实存在,只是央行现在才给影子银行一个名分。如今经济下滑,很多企业从银行拿不到钱,你让他们怎么活?现在的定向降准也好,信贷方向也好,主要还是在科技创新性公司以及国企央企。这时候如果房地产等重资产公司全过不了年,银行也要跟着一块死,这会形成蝴蝶效应。本来去杠杆也进行了小一年了,这时候,应该松松口给特定行业加杠杆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当初是谁提的大资管时代呢?(此处懂的亲呵呵一笑就好,顺便点个赞,谢谢!)
不要总看那些网上转的某地产老板口头上喊要过冬,今后房地产公司不好干了……其实现在资产便宜了,有钱的地产商都在加紧并购收购,比如融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房价的管控也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如果形成单边下滑趋势,就要松信贷撒币。
美国老百姓70%的财产在股市,而中国依旧在银行和房地产。如此看来,稳中有变之时,必须要依赖已经成规模的影子银行体系来提供融资渠道。由此可见:
1. 房价会稳中有升,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因为地方政府脱离卖地这个死循环还需要N多年;
2. 银行系统实际形成了一些不良,要通过影子银行转移到表外,这样年底的报表也会好看;
3. 等着印证我之前的猜想,不管美联储12月加不加息,央行还有宽松空间。12月既不减税又不降准降息……会这么糟吗?如果真是这样,只能喊东厂西厂出来抓人了,呵呵(据我家小编告诉我,“呵呵”是个贬义词)。
PS:小号基本是自己的臆断,关注的也是小圈子的兄弟们,仅供娱乐,别转发太多。欢迎和我留言讨论,我知道不少读者都是业内大咖,和你们平时杠我学到挺多干货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菠菜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