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岁】让孩子爱上这片土地——淡总推荐《漫画万物由来》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前几天土豪沙特王子来中国访问,各种炫富,淡总却一点儿都不羡慕,因为啥,因为我本身也曾是“王子”——“豆腐王子”。
可能是年岁大了,有时候经常怀旧,自己怀还不过瘾,还带上孩子,带孩子回去看看我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回老家),带孩子玩我小时候的游戏(滚铁环、踩高跷、折纸),带孩子看我小时候看的书(我买了一套80后的语文课本,以及我小时候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带他看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比如《葫芦娃》。
为啥爱怀旧?因为我觉得,我虽然生活在农村,我的生活确是丰富多彩的。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爸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虽然跟我爷爷比,还是差点儿)。
那时候,社会分工不是很明确,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小农经济,比如我爸,养过蚕、承包过鱼塘、发过豆芽、当过瓜农、当过果农、当过花农、当过教师(民办的),承包过磨坊、卖过豆腐(自做自卖),所以自称“豆腐王子”。
所以,我跟着也长见识,小时候放过羊、摆过摊、收过庄稼、吆喝过生意、给葡萄打过岔等等。可惜了,我的下一代,不懂这些了,已经分不清麦苗和韭菜了。
虽然说,他们这一代,基本上已经告别农田了,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都是农耕文明,对土地的挚爱,已经刻入到基因。比如中国人把种菜的手艺都玩出了花,什么阳台上、校园里、太空上、南海造的岛上……
因此,我感觉还是要让他们了解和传承,传承这种深植在灵魂深处的情感。所以,一有时间,我就带他们回老家,回到田间地头,让她们感悟一下。
这是孩子第一次见到正在成熟中的小麦时的情景,看得很专注。
这是去年在田里看播种。
偶然间,一位编辑给我推荐了《漫画万物由来》这套书,翻开第一本,我看到的竟然是《豆腐》。我爱吃豆腐,前文提到了,我家里做过豆腐,我爸是做豆腐的行家。
我还清楚知道做豆腐的场景,也知道点豆腐用的三种方法,卤水、石膏、葡萄糖内酯。小时候吃豆腐吃伤了,但是现在反倒非常爱吃,尤其是卤水点的老豆腐。
所以,我去菜市场最大的动力,就是去买豆腐。尤其是那种卤水点的老豆腐,压得很瓷实的那种,刚称过,就忍不住掰一块放嘴里……
后来,老婆不让我去了,因为她发现,卖豆腐的妹子太漂亮了。
不仅如此,距离合肥100多公里,有个地方叫寿县,古称寿春,那里有座山叫八公山,那里是豆腐的发源地。
我们快乐跑步群在那里组织过跑步活动,也带孩子班上的同学去那里春游过,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就是吃豆腐宴,道道菜都是豆腐做的,一道菜撑起一道席……
而在《漫画万物由来·豆腐》中,介绍的更详细,还有插图。
以及豆腐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比如《乐毅卖“豆府之玉”》《“逗夫”与“豆腐”》。
还有豆腐和民俗。
第二本是大米篇。民以食为天,大米作为主粮,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本书通过照片、插图、漫画,以水稻为主线,串起了农业常识科普链。
比如从稻种开始,介绍了常见作物的种子,以及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然后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比如选种、育秧、犁田、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脱粒、晒谷、入仓、碾米。
怎么做一碗香喷喷的米饭。
我感觉,有了这本书,我就可以当一个合格的农民了。孩子看了这本书,更会体会到这首诗的含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套书深得这句话的精髓。从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米、豆腐、酱油、糖、盐、面条出发,结合漫画、实景照片、文字叙述, 成功再现科学、自然、历史、民俗、文化等百科知识。
比如,锄头、斗笠、铡刀、镐头,一些活跃在古诗文或文学作品中的农具,终于展现在了小朋友面前。
千百年来犁的演变。
盐的科学小实验。
盐对身体的作用。
这套书经过了中国农业的最高学府——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的审定,是一套不可多得的良心制作。
总之,这套书帮孩子打开了一个身边熟悉而陌生的世界。
图书内容:共6本,《大米》《面条》《酱油》《豆腐》《糖》《盐》。
学爸福利:原价¥98.00,团购价¥49.00
限时团购:2017年3月20日13时至2017月3月23日13时
购买方式: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漫画万物由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