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精彩!中国高铁如何杀出重围,成为屌丝逆袭的典范,兔子魔性的标杆?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昨天写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基建狂魔的基因(不只是爱种菜哦)》大家感觉意犹未尽,第一,是淡总没发挥好,第二是有所保留,又问可写的地方可多了。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个很大的范畴,不只是修路架桥,还有机场港口、水利设施、供水供气、发电供电,生活生产、填海造地以及各种地表地下、看见看不见的只要你搬不走的东西,甚至号包括某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官方说法叫自然仿生)。
如果写全面了应该写一本书,可能还要分上中下册。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高铁发展史上一个难忘的纪念日,那就是温州动车723事件的6周年纪念日。
723事件之后,高铁发展的步伐受到了一定阻力。但是今年6月26日,复兴号初次披挂上阵,时速可达400公里,国庆节后京沪线有望提速到350公里。
我觉得中国高铁将会迎来全面复兴。虽然有人会说中国高铁一直都很厉害啊,为啥叫复兴?
蛋总觉得,高铁发展的顶点,是刘跨越部.长亲自在高铁上,创造运营时速486公里世界的那一刻(不光是速度,还有那种意气风发的劲头)。
高铁行业(也可以说铁路行业)在高手如林、列强环伺的竞争环境中,杀出重围,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不愧是屌丝逆袭的典范,兔子魔性的标杆。
今天淡总来简单聊聊高铁是如何实现逆袭,杀出重围的,欢迎高铁行业的专业人员点评,无论对于错,优先安排上床。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是改变人的时空观。
先说自身感受。蛋总第一次时空观大革命,是在有车之后。有车时候,腿退让变长了。在2011年的时候,我有一句豪言,说半小时之内,我能出现在合肥市区任意一个地方。
首先是自己有车了,第二,合肥以前很小而且不堵。现在不行了,现在城市像摊煎饼一样变大了很多,到处在修地铁,另外也堵了。
淡总思想上第二次时空革命,来自于合肥各处通高铁了。以前坐火车到南京要6个小时(绿皮车绕道蚌埠),现在40分钟;到上海绿皮车以前八九个小时,现在两个半小时;以前绿皮车到汉口,以前需要八九个小时(绕道阜阳),现在只要两个小时;到北京现在也只要4个半小时了,不久之后,相信蛋总一天之内可以出现在全国各个高铁站的角落。
以前难以置信甚至天方夜谈的事情,现在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高铁的修通,也让人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我一个同学痛心疾首地说,要是早通几年,可以挽救多少对异地恋啊!(其实说他自己)。
再说历史。航海的技术的发展,才让发现新大陆成为现实,世界才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受益的还只是沿海的国家和城市。
18世纪英国人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后来工厂不得不靠河而建,主要是水力驱动。
但河水流量有季节变化,带来很大烦恼,幸亏出现了蒸汽机。但蒸汽机的出现,有带来了新的麻烦,那就是如何运煤,因此靠河又靠煤矿的地方成了香饽饽。
最典型的就是曼彻斯特,又靠河又产煤,周围还是棉产区,所以迅速成为纺织之都,但随着生产力发展,新的问题来了,那就是当地的棉花不够机器吃,需要大量殖民地的棉花,曼彻斯特又不靠海,运河被别人垄断,棉纺织厂苦不堪言。
恰恰这时候,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虽然还没人敢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们修了从利物浦(港口)到曼彻斯特的铁路,这一修不要紧,正式展现了火车的魅力。
首先是拉近了两个城市间的距离,第一年就有50万人次乘坐。另外,也让大量的吃货大开眼界,大快朵颐,因为火车从来外地带来的了大量的新鲜而廉价食品,掀起了一场饮食革命。
更重要的,他打通了英国工业的任督二脉,尤其是那些笨重的货物,什么钢铁啊、矿石啊、煤炭啊、机械啊等等。
这一条铁路的模范带头铁路,迅速让英国进入了癫狂状态,疯狂开始造铁路,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也成为占世界领土四分之一的日不落帝国。
其他各国看的自然眼红,都纷纷搞自己的火车,修自己的铁路,但毫无疑问,英国是蒸汽火车的王者。1850年英国用蒸汽机车创造了125.6公里的时速世界新纪录;后来(1936年)人家德国、美国都开始用柴油和电力机车甚至磁悬浮了,英国人还在刷蒸汽机车的速度,竟然刷到了惊人的202.6公里的时速。
英国人还把蒸汽火车弄到了地下当地铁用(1863年,伦敦,世界第一条地铁)。大家可以想想,冒着浓烟的地铁呼啸而来,大家在浓烟中咳嗽着往昏暗的车厢里拼命地挤(没有电灯)……
这也暴露了蒸汽机车的问题——污染严重。蒸汽机还有其他问题,比如笨重,要不断加水加煤,还得清洗锅炉。拉十节煤跑远路,去的路上,自己用掉五节回来路上再用五节,全给他自己烧掉了……
去年,据说是中国最后六台蒸汽机车要在阜新退役,我赶紧带上孩子们去感受了这200多年的工业老怪兽的最后的喘息。那种硬邦邦的工业感,还是挺震撼的。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竞争,其实就是科技和工业的竞争。体现在铁路上,就是不断地刷新技术和新速度世界纪录。
但是后来到了20世纪,汽车和飞机的诞生,让铁路又开始走向没落,有人悲观地认为,铁路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他们认为,火车必须在铁轨上跑,铁路也没法跟其他交通工具共享,但汽车可以门到门,点到点。加上两头进出站、转汽车,火车在短距离上没有了优势;而长距离又有了飞机的竞争。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了,美国在1916年铁路是40万公里,铁路提供了98%的客运和75%的货运,但是汽车流行起来后,铁路逐渐衰落,铁路越拆越短(目前20万公里)。
有个世界铁路里程排名(上世纪的):第一,美国的铁路;第二,美国拆掉的铁路;第三,苏联的铁路……
到了1980年,美国的火车客运只占4.5%,货运量也只占十分之一。淡总查了下数据,美国铁路全年发送旅客(3000万人次),中国春运期间每天就1000万人次。
有次春运回家,从郑州转车有一段没有座位,机智的我在火车站20块钱买了个小凳子。最后勉强挤上车,然后举了一路……
汽车出现后,其他各国铁路的发展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这时候日本第一个杀出重围,新干线横空出世,让世人眼前一亮,速度、安全性和经济性,达到了完美统一,于是又一轮高铁竞争拉开序幕。
于是乎美国、苏联、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澳大利亚、瑞典、中国台灣,都提出了自己的高铁计划,也都逐渐建设了自己的高铁线路。
美国有高铁计划,也有技术,可惜方向跑偏了,搞了个高(hua)端(er)洋(bu)气(shi)的喷气式火车,成本贵的要死,没人采购,并且航空和汽车利益集团把持了交通运输,不希望高铁的发展,所以无疾而终。
其他的几个国家,有技术的没钱,有钱的没技术,有技术也有钱的没市场(国家太小)。最苦逼的就是没钱也没技术但市场庞大无比的兔子家。
可惜兔子家有祖训,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个70后80后的小学一年级课文都学过,兔子家一年级就教这些)。所以中国高铁的梦想,一直就是立足于自身。
兔子家先立足于自身线路的大提速,大提速从更换车头开始,什么韶山8、韶山9、东风11G啊,其中韶山8曾创造了240公里的时速。
但是这种传统的车头带车厢的火车,有个局限,那就是车头自身的动力受到车轮跟钢轨之间的摩擦力影响。
我们打个比方,车头动力再多,如果往轮子下打上润滑油,也会打滑。也就是车头跟钢轨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决定了整列列车的动力极限。
为了克服这个极限,动车组的技术就出现了,就是很多车厢都带有动力,这就是动车组。2001年,铁道部下达了270公里高速列车的研制计划,命名为中华之星,南北车共同出手。
2002年,中华之星在秦沈客专跑出了321.5公里的新纪录,成为当时轰动世界的新闻之一。铁道部兴奋极了,喜出望外的部.长表示第二天就要来亲自体验。
于是当天晚上就带领一大票的部.长赶了过来,计划9点正式开始体验之旅。技术人员一看领导这么兴奋,心里却打起了鼓。
艾玛,昨天超常发挥,这个速度也不知道是咋蒙出来的,今天不知道还行不。这样趁着领导来之前,我们自己再试试吧,于是开出去溜了一圈,跑出了285公里,很满意,还行,油门还没踩到底(比喻),心里有底了。
然而乐极生悲的是,就在将要返回基地快到还没到,就差十几秒的时候,故障报警叫了起来,车体下边一个零件冒烟了,最后试验取消,一到票的部.长副部.长弄了个扫兴而归。
再后来,刘志.军部.长上台了,这个人的脑回路不一般,很多事情极具争议,对与错有待于历史考验,淡总的觉得,他实现了铁路和高铁的跨越式发展,功远大于过。
他提出了铁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江湖人称他为刘跨越。他还给出了跨越方案:第一,要走引进路线,第二技术要成熟可靠(不能关键时候掉链子);第三,要走动力分散的路子。
这样中华之星就被否了,同时一场精彩的屌丝逆袭大戏上演,这一经典案例被写入了斯坦福大学的教材,堪称二桃杀三士的典范。
他先放出风,中国铁路要第六次大提速,要对200公里的动车组进行招标,而且是面向全世界招标,采购140列动车组。
看到140列动车,各国列强立刻蒙圈了,要知道他们几十年全国的路线也就几十列而已,而且由于国家小,如同鸡蛋壳里发面——没多大发头,未来也没啥市场了,技术都要烂在手里了。
不过招标要有这样几个条件,立刻把他们打蒙圈了。。
第一,必须是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尼玛想想都想笑,面向全世界招标,但必须是中国企业,把德国的西门子、加拿大的庞巴迪、法国的阿尔斯通以及日本新干线给否了)。
第二,必须有世界级的成熟技术(这条又把第一条中说的中国的企业给否了,中国自己的技术又不成熟)。
然后铁道部又暗中指定了两家企业能够引进技术,就是南车的四方公司和北车的长春客车公司。
同时还确定了三条原则:第一技术必须转让;第二价格必须最低;第三,必须是中国品牌。
更丧心病狂的,铁道部还有个考核环节,不只是看结婚证,还要看夫妻感情。意思是,还要看中国企业把技术吃透没有,吃不透钱不付……
具体的招标方案,也令人发指。140列平均分成了7个包,每包20列。这20列包括1列原装进口的,2列散装零件国内组装,17列国产化率要达到70%……
其实他们都是明白人,明白铁道部是逼他们嫁给这两家中国车厂。条件虽然苛刻,但是赚一点是一点,你不卖有人卖,毕竟是二对四的格局。赚一块是一块,不赚钱哪怕混个脸熟,以后还有合作机会,要不然,便宜了外人不说,还可能以后的机会也没了。
道理虽然简单,大家都不是傻子,都想多赚一点儿,因此讨价还价的过程极其艰苦。其中跟日本谈的一次,双方三天三夜没睡觉。
大家都很聪明,所以国外的企业,都脚踏两只船,希望用一方押另一方。但是别忘了,兔子家的企业可以脚踏四只船;而且说实话,两个兔子家的企业只有一个妈,那就是铁道部……
铁道部对每一场谈判都了如指掌。到开标前夜,西门子这边依然没有达成协议,中方要求每列车必须降到2.5亿人民币,技术转让费1.5亿,西门子不答应。
最后开标前两小时,长客宣布跟法国的阿尔斯通合作,西门子股票闻声一泄千里,谈判团队也被吵了鱿鱼了。
于是南车跟新干线结婚了,但是日本人减配了,最高时速降到了250公里,引进后合作生产的就是和谐2号动车组CRH2A型。南车还娶了个二房庞巴迪,合作生产的叫做和谐1号动车组(CRH1)。
长客也抱得美人归,跟阿尔斯通跟结婚了,合作生产的叫做和谐5号动车组CRH5A型。
2005年6月,铁道部又启动了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招标。当时铁道部准备撮合长客,因为长客没有二房,当妈的想一碗水端平。但是阿尔斯通是个泼辣的媳妇,到铁道部又哭又闹,搅黄了。
最后铁道部有把老三唐山客车厂喊来了。西门子上回谈判的团队都被炒鱿鱼了,这回自然会乖一些,于是顺利联姻,拿下了60列动车组,每列价格2.5亿软妹币。
南车的四方厂跟正房新干线也拿下了60列300公里的动车组订单,二房庞巴迪拿下了40列。
经过了两轮三国杀,中国吃透了日本、法国、德国大部分高铁技术,由于后台是一个妈,所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拳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兔子的翅膀逐渐硬了,这时候兔子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了,那就是发展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80公里的高铁。
这时候,中国的技术人员,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由必然王国发展到了自由王国,开始肆意发挥了,经过反复论证和实验,终于研发出了CRH380高速动车组。
2010年12月3日,刘跨越部.长亲自登上了CRH380AL高速列车,列车一路狂奔,仅用了9分钟,时速就飙到了420公里。
这时候,人的心跳在加速,血压在升高,车速也在继续飙升!当时车上的人都捏了一把汗,最终,速度达到了486.1公里,世界记录由此诞生!
这标志着中国的高铁技术顺利实现了跨越,全体人员无比激动,掌声如雷。
现在,高铁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已经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的也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高铁第一大国。
而我们的李中堂,成了我们高铁的推销员,目前已经把高铁推销到了俄罗斯、印尼、英国。
最富戏剧性的就是印尼的高铁,最开始要跟日本合作,看到中国满地修高铁,还跑350,心动了,要跟中国合作;结果合同都签了,又被日本撬走了;中国的工作人员也没放弃,前几天传来好消息,印尼又要选择兔子家啦!
在此,向我们的铁路人致敬,也希望全国各行各业,以高铁为榜样,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赏专用二维码,原创不易,谢谢支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