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斗孤儿到底是被解救,还是被以爱的名义所伤害?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副篇没精力写太多,没深度简单聊聊,提前预警。


今天一位朋友“嘿嘿”交流了一下,格斗孤儿的问题。他在恩波学过格斗,对这个问题看法很深刻,他的意见很宝贵,对我启发很大,谢谢这位朋友!

 


今年七月,网络上流传着一段格斗孤儿的视频,把格斗孤儿这个群体放到了舆论的舞台中央。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就觉得太残忍了,怎么能让孩子参加这么血腥残忍的商业活动?说好的义务教育呢?ZF工作人员都去吃屎了么?


 

最终当地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出面解救了这些孩子,结果没想到这些孩子竟然不愿意走,个个哭成了泪人。

 

被解救的孩子总共有400多个,他们有的是孤儿,有的是有人生没人养的留守儿童,有的是被家人送到这里。他们背井离乡,参加高强度格斗训练,以获得一定的收入。

 

蛋总看到这样的新闻,的确也很心痛。我们总会有一种同理心,潜意识会假设一下,如果那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可能思想感情上完全无法接受。

 

但是,这恰恰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总是有那么多孤儿(爸妈跑了或去世了),还有那么多没人管的留守儿童,这本身就是社会的难题。

 

社会伤口,自然有他之自愈的机制。没人管、没有更好的出路,大家自然会各自寻找出路,因此格斗孤儿就是其中的一条灰色道路,起码这些格斗孤儿在这里有了理想(格斗冠军、金腰带,有的想成为李小龙),有了收入,有了奔头,得到了认可,有了家一样的感觉。

 

然而缺点就是让儿童参与格斗,总觉得太残忍,有违人道。但实际上,世界上残忍的事情很多,有的我们能看见,有的我们看不见。

 

解救回去都去考学,这些没人管的孩子依然是考场上别人的垫脚石;考不上流落到社会上,有可能被黑社会盯上,凭借功夫成为打手,那样更麻烦。

 

因此,我觉得国家应该引导,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在八九十年代,我们国家出发点非常好,禁止发展电子游戏产业,包括软件和硬件,结果外国的电子游戏机水货源源不断的从国外走私过来,养肥了日本的游戏产业,损失了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市场蛋糕。

 

关于格斗也是,既然国外能发展成一项运动,我们也可以试试,就让恩波这个格斗公司作为试点,万一成了呢?怕血腥和残忍,我们可以在规则上下功夫,注意对运动员的保护。

 

另外,对于这个人群,可以加强管理,比如要有一定的文化课程,加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很多社会隐患,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出路。

 

这么多年我们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统治之下,加上古代的统治阶级不喜欢尚武精神(怕造反),所以一般都不太尚武。久而久之,整个民族就少了血性,少了阳刚之气。

 

我觉得格斗作为人类的一项本能,也有它的积极意义。我之前爱看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尤其喜欢王洪祥和一龙,从这个角度,他们还可以把中国传统武术给发扬光大。

 

这些孩子,将来可以通过考试,进入警察队伍,为国效力。比如恩波,以前就是特警。也可以当私人保镖,或者可以当协警造福社会。

 

要说残忍,我觉得最残忍的项目之一是举重,尤其是大级别的,从小高强度训练,身体严重变形,最后带伤退役,找不到工作,冠军也只能去澡堂给人搓澡。(欢迎举重界的朋友指正)。



还有很多竞技体育,由于是奥运项目,但是实际上已经背离了奥运精神,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却残害了运动员的身体,这个我是外行,不一一列举。

 

因此,我觉得格斗孤儿问题宜疏不宜堵。合理引导可能还会把坏事变成好事,造福社会。另外,这也提醒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别人。


 打赏专用二维码,原创不易,谢谢支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