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进击高端心智的体术用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市场变化太多时,企业最该关注的就是不变的部分。
留在牌桌上
赢家最关注的是什么?
当下,作为中国家庭重要智能终端的电视机,也开始面临增速换挡的闯关,正在重演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切换的行情——从有得用、耐用,到好用、用得爽。
从单纯的电视设备,向智能终端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下,留给剩余玩家的机会不多了。
显而易见,电视机产业的价值创造正在迁移,从向产品要价值转为向品牌要价值。
彼时甜蜜变为今时砒霜,厂商过去仰仗的渠道、性价比、供应链等效率类要素的影响力变弱,低价跑马圈地的好日子过去了。
当下,什么决定了电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越来越大的屏幕,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还是AIoT智能控制能力,或许都不是。
第一性原理告诉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要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从源头解决问题。
回顾电视机发展的历史,真正核心的竞争力要以视觉体验为基础——致敬真实。
谁有能力占据技术高地、带领消费者逼近更真实的视觉体验,决定了谁能留在竞争的牌桌上,赓续自己高端的心智。
过去三十多年间,从黑白、彩色CRT,到等离子、液晶LCD,再到今日OLED、QLED、MiniLED等所谓“下一代显示技术”……技术路线更替、产品迭代,霸主的起落,均暗合这一主轴。
但在智慧显示技术大趋势下,面板不再是决定显示体验的唯一因素,厂家自有技术与面板的耦合,也将决定为用户呈现什么样的显示技术,如色彩调校技术、画质芯片、画质引擎等等。像头部品牌创维应用于电视及显示器的“创维30+画质调校”,就是此类技术的代表。
各大厂商旗舰产品最尖端、最前沿的智慧显示技术、音质、品质以及工业设计水平,率先应用于旗舰产品。作为创维顶级旗舰系列的SKYWORTH S (以下“简称”S系列),就扮演着这类旗舰产品的角色。
9月23日,在2021年“致敬真实”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创维又发布了“高色准创维OLED电视”S82,△E 0.86高色准远高于行业平均色准水平,达到了广播级专业监视器级别的显示体验。
△E 0.86高色准,得益于创维独门秘籍“创维30+画质调校”技术功力,应用高精度色彩分析仪,通过Gamma、WB、3D LUT、在线逐点调校等多维度的精细调校,充分发掘4K 120Hz OLED屏体潜能。
此外,S82支持BT.709和DCI-P3色域之间的转换,使不同色彩格式的片源都能在S82上获得最佳色准呈现;结合内置“创维AI画质引擎”的120FPS MEMC、酷睿炫彩、AI场景画质优化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屏幕显示性能,让用户获得更清晰、更流畅、更专业的视觉体验。
体术用结合
进阶高端就该这么打
从1988年设厂开始,创维穿越多个完整技术与经济周期,从未错失显示技术迭代红利,也从未踏空行情。
早在2011年,创维已在OLED方向先行布局,并于2013年推出国内首款OLED电视。今天,创维的OLED电视已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中国每卖出两台OLED电视,就有一台是创维。
据奥维云网数据,2021年1-6月,创维电视OLED电视销量市场占有率以41.6%领跑行业。
是什么让创维拥有持续占据用户心智的能力?
只是对技术前沿的敏锐嗅觉吗?显然不够!
某一个阶段成功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总能保持成功。历史反复证实一件事,即巨头某一阶段的成功,往往会成为下一阶段成功的阻碍,比如诺基亚之于智能机,柯达之于数码相机,他们较早开辟甚至发明了这些新品,但却被竞争对手用来击溃自己。
就像《创新者的窘境》揭示的,仅仅跟上快速的技术变革是不够的,企业必须从价值网的全局考虑,综合考虑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等多种要素。
于创维,正是靠着体术用的组合,编制了一张价值网络,高效地推动创新落地,转化为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筑起品牌护城河。
所谓“体”就是根本方法,底层逻辑。“体”不赚钱,“体”没有效益,但“体”决定了格局。成功企业的资源分配和决策流程,是以客户为导向的。
而创维的“体”就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构筑的产品,通过不懈的技术创新与革新,创新画质技术,让用户感受到更真实的色彩、美与流畅。
基于这一底层原则,方能筛选出一家企业该做什么,而不去做什么,由此才能创造领先时代的品牌,引领技术、美学、年轻、高端化的浪潮。
支撑电视核心竞争力的“术”就是智慧显示技术。
2019年8月,创维正式对外公布拥有了OLED模组的OBM能力,成为中国首家、继LG全球第二家具备该能力和资质的电视厂家。OBM(OLED Basic Module)能力代表厂家拥有独立完成OLED模组的设计、测试和制造的全流程。
OBM模组之于厂家智慧显示技术的重要性,简言之,一个厂家掌握了OBM就掌握了显示的“操作系统”。
掌握OBM的厂家,就有了基于面板的深度定制能力,相当于掌握了基于Linux开源系统做出了一个安卓。
从面板看,各大电视厂的面板供应商基本一样,无论创维、小米还是索尼,都是来自于LGD。深度定制能力,成为各方拉开产品力差距的核心。
正因为有了OBM能力,创维才能通过自制OBM技术先后发布了壁纸OBM电视W81系列和CSO屏幕发声OBM电视S81 Pro、变形OBM电视W82。在新品S82上则应用新的创维锋薄OBM技术,模组整体厚度降低至3.9mm,散热能力降低25%、整机效能提升3%,并利用了“创维30+画质调校”、“创维AI画质引擎”等一系列前沿的智慧显示技术。
今年年初,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国就曾在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创维花了10亿在显示技术研究上。创维正在准备下一代芯片,通过不断算法迭代,完善画质算法,并且还布局其他芯片投资。
除OLED外,创维还在下一代显示技术——MiniLED,完成精准卡位。
今年5月,创维在武汉投资创维MiniLED显示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5亿元,主要定位于MiniLED芯片的制造、MiniLED背光的封装和模组、超高清终端显示等,是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科技产业园区,并计划在50个月内达到产值要求。
在本次发布会上,新一代大尺寸高端MiniLED产品——创维鸣丽屏?SmartMiniLED电视Q72也正式对外发布。创维Q72是全球首款应用京东方COG玻璃基MiniLED工艺的量产电视产品,其屏幕物理背光分区数最高可达到2304个,较上一代产品提升10倍。
新产品采用AM主动矩阵驱动技术,让“一个驱动IC对应一个背光分区,每个分区直驱常亮”,细致控光避免频闪,成为客厅中的新观影神器。
借助技术驱动的“术”,落地到具体感受的“用”上,而且这些“用”也非泛泛的用,而是一个个让用户产生“爽点(Aha moment)”,即对用户价值感最强的那个点。
《增长黑客》就指出,找到“爽点(Aha moment)”是黑客增长的关键节点、基础,例如早年间让创维在彩电领域大放异彩的“不闪的才是健康的”,就是成功拉动增长的“爽点”。
得益于前文提及的OBM优势,创维有足够的底气,做到前沿技术、高端、美学与成本间的平衡兼顾,为用户创造巅峰的使用体验。
在新产品中,创维就回应了对家庭智能终端的多层次需求。
创维S82配备有TrensAI?EYE全时AI明眸高进光灵动AI摄像头和“智慧眼”,满足用户的远程通话、全景全家福拍摄等需求,以及长幼看护、智能预警、娱乐互动等多样化服务。
S82配备“下一代传输”HDMI2.1接口和WiFi6,支持全程VRR(Variable Refresh Rate)可变刷新率和0.1ms高速灰阶响应——不论是连接PS5等游戏设备作为高性能4K游戏显示器使用,还是联机体验云游戏,S82都可以“满血支持”。
HDR、AR、AI……这些当下耳熟能详的技术,在5年前还是非常“实验性”的概念,S系列就敢吃行业的“头啖汤”,将这些最前沿的技术与OLED显示技术结合到一起。
从曲面智能、4K OLED,到HDR、AR,再到智慧交互、AI画质优化、玻璃屏幕发声……创维S系列自诞生以来,就以超越时代的洞察、魄力,不断升级画质技术、音质技术、智能体验和工业设计水平,为消费者持续制造离不开的爽点,解决显示的痛点。
十多年来,创维的工业设计产品多次荣获德国红点至尊奖、红点奖、德国IF奖、美国IDEA、中国红星至尊奖等重量级奖项。这才有了中国首台曲面智能OLED电视S9000C,和国产大飞机C919同期获得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业设计金奖”的S9300,以及变形电视W8等惊艳之作。
本次推出的S82,别具匠心地搭载了心情氛围灯,随互动场景变化显示不同效果,让科技更有人文关怀。新机采用平面一体式后壳和星空背板,宛若海上群星降临;轻巧方形底座通过平放的摆放方式降低存在感,让用户可以全身心地沉浸于观影体验。
坚持长期主义
才能换来品牌护城河
从2014年诞生始,S系列已经七年磨砺,OLED从前沿技术,如今已成功占据高端产品用户的绝对心智。
拿下市场稳居高端,离不开创维长久以来的战略定力。
在探索期,创维甚至做出了一些有悖于市场惯常操作的动作,例如王志国重点提到“创维不发布任何概念性产品”。此举意味着,创维所交付的产品都是可量产的确定产品,这将影响创维抢占新产品赛道、用户心智的时机。
从短期看,这有点笨,但从长期看,这却极其精明。放弃了制造噱头的短期“聚光灯”利益,却换来了“产品为本”的优质形象。
在消费者眼里,创维的创新不是玩票,拿消费者当试验品,而是为消费者负责,拿出经得起考验的真产品。责任感,是任何历久弥新的优质高端品牌不可或缺的基石品质。
这样的“断舍离”底气,与其瞄准高端红利有关。今年上半年,创维集团实现营收22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毛利37.45亿元,毛利率为16.6%。据奥维AVC统计,2021年1月至6月OLED市场零售量中,该集团市场占有率达41.6%,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
高端产品不仅意味着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还会产生技术的溢出效应,塑造产业。
任何产业发展都会走一条技术先导-产能拉动-观念普及-市场成熟的闭环路径。回溯当年国产液晶屏逆袭日韩,亦是如此。
终端企业只有不做低水平重复、伪创新,敢于投入尝试新技术、新产品,带动消费者尝鲜,才能打通产业升级的任督二脉,避免中国制造遭外资“卡脖子”。
真正高端化是真才实学的高端,旗舰产品需要以厂家自研技术为依托。厂商凭靠时间、技术与匠心沉淀,步步为营构建品牌,才能建立起最不易被攻取的高端心智“护城河”,这或许是创维进阶高端之路对中国制造的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