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江战役强攻越军防线,步兵和坦克配合不力首战受挫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1979年2月17日凌晨,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东线解放军广州军区陆军第41军方向最先打响。4时40分,第41军军师属炮兵群就对越军防线进行了炮火准备,随后步兵发起冲击。

第41军122师负责攻击越北高平省重镇朔江。此处是个小县城,与中国广西那坡县平孟关口接壤,有一条中国当年援建的公路相通。朔江地区四面环山,道路狭窄,地形险要,是高平北部的重要门户,也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要地。据说乾隆年间清军进攻安南曾在朔江遭受重创,二战时期的日军及战后重归印度支那的法军也在这里碰了个头破血流。越军步兵346师246团、851团3营、炮兵和地方军一部约3000余人坚守逆江,利用复杂地形设置防线,配备火器,组成体系严密的支撑点式环形防御。越军非常狂妄,吹嘘称:“如果中军胆敢来进攻,在这里同他们至少要周旋3个月,消灭他们2万人,坦克100辆以上。”

根据122师的作战方案,以步兵365团配属坦克一个连和炮兵一部,从正面平孟关口方向沿公路向朔江进攻,牵制守敌注意力;以步兵364团、366团配属坦克两个连从翼侧孟麻方向突然杀出,越过险峻山地直插墩张、坂洋,转断公路,尔后与365团协同东西夹击歼灭朔江之敌。

2月17日凌晨122师在军序列内对朔江之敌进行炮火准备。与此同时,工兵对越军封锁关卡的石头墙进行爆破,将其炸开了一个大缺口。当接着对石头墙外的防坦克壕沟进行爆破时,因炸药量计算有误,防坦克壕沟并没有被彻底破坏,坦克仍然不能通过。工兵只好重新装炸药进行第二次爆破,以致延误了时间,导致步兵和坦克的进攻时间向后推迟,比别的部队晚了一个小时。

直到拂晓6时许,工兵才从防坦克壕沟上开辟出了道路。步兵365团以1营打主攻,组织一个步兵连,在3辆62式轻型坦克支援下,沿平孟至朔江的公路发起进攻。出了平孟关口是一条狭窄的山谷,在山谷的两侧都是高耸陡峭的石山。越军在沿线的吞豆、一号榕树山、二号榕树山、那杀、郭儒、大黑石山等处都设置了防线,利用岩洞、掩蔽部躲避我军炮火,然后等攻击部队接近时再突然开火。

步兵连与坦克配合开始进展还挺快,冲过了吞豆地区。当进至海拔不过60多米的一号榕树山北侧第一道堑壕及附近凹地时,突遭一号榕树山顶和二号榕树山、大黑石山的越军三面火力猛射,步兵被压制在山前和公路两侧动弹不得。3辆坦克疾驰前出支援步兵,但进至一号榕树山北侧山脚下时,被越军修筑的一道2米多高防坦克崖壁当住。坦克想撞塌崖壁,但连续五次冲击未成。越军见中国坦克一时得不到步兵保护,便出动了几个反坦克小组下来攻击,用40火箭筒将坦克击毁1辆,击伤2辆。由于这里的地形对坦克作战非常不利,无法展开火力,加上步坦协同也未组织好,步兵和坦克无法前进非常被动。后2辆战伤坦克奉命退回了平孟关口。

不久,越军在纵深地区的炮兵群向一号榕树山地域进行炮击,步兵连因地形不利,很快就伤亡了20余人,连长和加强指挥的副营长都被弹片击伤。团首长接到报告后,命令步兵连就地利用地形组织火力向越军还击,同时请求师炮兵群以火力压制越军纵深炮兵和一号榕树山当面及两侧高地之敌。步兵连接到命令后,战士们纷纷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锹抢挖散兵坑,冒着敌人炮火抢筑藏匿之所,与越军形成对峙。

战至接近黄昏,步兵连仍然无法突破一号榕树山越军阵地。这里地形受限,步兵根本看不到敌人,却不断遭到越军炮火袭击,进退维谷,打得非常窝火。后方炮兵群虽多次组织火力压制越军,但效果不大。这时师前指发来命令,夜间适当收缩,占领有利地形,以利次日继续进攻。365团遂指示步兵和坦克向后撤退。由于越军火力拦截猛烈,1营营长赶到前方组织部队后撤,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光荣牺牲。天黑时,步兵和坦克撤回到了平孟关口一线。

2月17日首战,步兵365团在平孟方向攻击受挫。部队多年训练不佳,步炮、步坦配合和战术组织的严重缺陷都暴露无遗。战后步坦分队的指挥员立即开会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决定次日再战时坦克以排为单位轮番前出占领有利地形,采取游动射击的方法,灵活支援步兵战斗,稳步推进。

想分享更优质内容的朋友,欢迎长按上图二维码入驻我的小红圈“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沈听雪的历史文集,喜欢本号文章者可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为防万一失联,请新老朋友关注上面备用号“沈听雪之江东子弟”

谢谢大家!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