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之美陪伴孩子成长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上周末,带孩子到巢湖边去玩,先是放了风筝,一不小心,真的让风筝飞走了,于是蛋总跟孩子一起跑去追,最后风筝还是挂在了湖边的树上。


失望之余,也有额外的补偿,那就是走到了野地里,那里枯草丛生,荆棘满布。当苍耳粘到我身上的时候,但是我突然找到了儿时的感觉,因为我跟孩子都学过这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然后我把苍耳一抛,就粘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往头上一扔就粘到了头发上。我们小时候虽然很讨厌这种东西,但是孩子们却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相互投掷,我还在女儿身上摆出了图案。



他们这一天很快乐,因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之美。而下边这套书,同样能够带来这种美感,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惟妙惟肖,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果能结合实地考察,更加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知识是具体的,动植物的世界竟然这么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这套《给孩子的自然图鉴》就是要把这种美好的体验还给孩子们(或是童心未泯的大人们)。它包含动物图鉴》植物图鉴》,用带着柔和感性的图鉴投射700多种动植物生命的缤纷,用自然之美承接孩子们打量这个世界的目光,引起他们观察阅读学习的欲望

给孩子的自然图鉴

适读年龄:5-14岁

? 原价198元,团购价139
团购时间:2017年12月19日19时至 

2017年12月25日13时

? 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购买

 

套装立体封

 

 

分册立体封

 

手绘“有灵气”:生命的美,一眼就能感知

书中800多幅精美的手绘插图由11位绘者历时5年共同完成,朴拙地再现了456种动物和320种植物真实的样貌,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在大自然中舒展生命,是那么美好。

 

书中的动植物大多数在我们国家都是比较常见的,孩子们很可能在生活中或是动物园里和它们相遇事实上大部分的手绘图也是绘者深入农田郊野等地观察而绘制的,因而也留有那份自然生机与活力——万物共生时序更替,生命形态也发生着变化比如的叶片边缘歪歪扭扭“锯齿”让人猜想是不是有小虫子在叶上啃噬过;鸡爪槭的叶子浓绿中泛出红色,透露着秋天的气息:


  

同时,不同于摄影般的忠实再现,绘者的注视与关切这些插图拥有亲切的气息,图中自然地展现着动植物或是悠然自在或是要与人亲昵互动的样子。小兔子们日常的动作姿态十分惹人喜爱:


从表情显现出不同个性的狼狐狸

  

专业模特似的狐獴与斑鬣狗,露出乖巧的模样

 

中华大刀螂,仿佛在得意洋洋地耍宝

 

知识“可视化”:细细赏画,还能收获认知的惊喜

书中的插图不仅精美而且笔触细腻,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尤其是色彩、形状线条这些符合孩子们认知思维的感性元素,在插图中得到了写实化的呈现。


所以,本书的著者也十分贴心地将解读中很多内容与插图所示进行呼应,以便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感性认知引领进一步的学习,就好像在插图中埋藏了很多“秘密”刚开始是在视觉上刺激孩子们好奇心,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阅读之后,就能在解读文字中应证自己的猜想或是解开心中的疑惑。 


比如,关于“草莓部分,孩子们不仅可以图中看到白色的花朵”,还能更好地理解文字所说的“在地面上匍匐生长”怎么一回事而且,“草莓软软的,上面密密麻麻地贴着很多像芝麻一样的果实”——对草莓的近景描画中生动表明了这一点。

 

看着“猕猴桃”的,孩子们自己也能联想到“果皮上长满褐色的茸毛,而且,这种图文呼应的显示让人真切想起手指碰到猕猴桃时的触觉。

 

“小??”小时候头部有白色斑纹”,长大后就没有——这些形态特征的变化在图中得到了具体的展现,甚至连幼鸟“爬到妈妈背上,离开鸟巢”这样的习性也在视觉上得到了生动的传达。


讲解“为孩子”:形象化的表达,便于家长导读

除了用插图来启发孩子的感性认知外,这套书一些稍复杂的或是容易记住的生物学知识,尽可能地采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解便于爸爸妈妈引领导读,也有助于提升孩子们记忆联想表达能力


比如,在讲解“山斑鸠幼鸟的食性时把“吃鸽乳”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说明:“幼鸟把头伸到鸟爸爸或鸟妈妈的嘴里,爸爸妈妈消化了一半食物。在讲解竹蛏提到它们喜欢将身体大部分埋在泥沙中”,并结合生活进一步讲到“渔民会根据露在沙面上的呼吸孔”找出竹蛏藏在哪儿


再来看看关于“泥鳅”讲解,说明它们是怎样呼吸时,还用了有趣的比喻来帮助孩子们想象具体的情景“……废气由肛门排出,此时水中就会咕嘟咕嘟冒出气泡就像放屁一样。”

 

在介绍水金凤”时,为了更好地突出其果实和种子特点,巧妙地穿插了对其英文名称(Western Touch-me-not)的解释——“轻轻触碰成熟的果实,种子便会弹出因此它的英文名的意思正是别碰我”。

 

趣料“有特写”:呈现鲜明个性”满足孩子好奇心

    为了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本书还细密画+小特写”形式对动植物的样貌、行为和习性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呈现,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对知识“干货提炼,而且注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大人读来也会觉得饶有趣味。


    小特写孩子们可以近距离了解,比如,石榴花盛开后,从花萼底部长出了小石榴: 

 

兔子的就像干草揉成的团

                                                                             

长颈鹿因为脖子,所以喝水时会把前腿叉开,但是也因为个头高,所以它们很容易就能吃到高的树叶


编排“很清晰”:帮助孩子打开科学的视野

    书中对动植物知识的编排参照生物学的分类系统形成,《动物图鉴》分成了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节肢动物其他无脊椎动物七章,《植物图鉴》则分成了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三章两册书各个大类下面分别参照门、纲、目、科的顺序进行了有序划分,将细微的知识点收纳在系统化的逻辑框架中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科学认知的能力。

来看看两册书的目录:

《动物图鉴》


《植物图鉴》

 


为了突出图鉴清晰明快的效果,同时保证一定知识含量,这套书还在文字讲解的基础上,通过简洁的注解符号对动物的身尾长、体重,植物的树高、花期、果等进行了标注。两册书都在开对编排的体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动物图鉴

 

《植物图鉴


《动物图鉴》由于章节较多,分类更为复杂一些,所以在每一章开始部分都进行括性的解读,简要介绍某类动物的共性特征比如,“哺乳类这一章是这样开始的:


 

《植物图鉴》还增加了“附录部分不仅按照开花时节和花朵颜色将各种植物的花进行了整体性的呈现,还梳理了书中植物可以食用的部位和食用的方法


怎么读这套书

    这套书,不仅 “给孩子给大人们捎去一些适的阅读时光。将它收藏家中,在刷朋友圈的空隙偶尔瞥见,信手翻一翻看着美丽的图画,或许就想放下手中电子设备,带上孩子户外走走,看看路边的花草,找寻草丛中蹦跶的蚱蜢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即便是窝在家里,和孩子共读,体味图鉴中那些灵动的生命,也会给琐碎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


不同年纪孩子们捧起这书,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读取知识,这个过程可以单纯只是发现大自然中具有生命力的色彩或形状可以是知道了某种熟悉动植物“拗口”“大名”或是有趣的“小名,可以了解了路边常见花是怎么传播种子冬天徘徊在空中鸟在哪里度过其他季节,也可以是自己心中常常冒出的“为什么得到解答——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会随着成长而改变,但对于童年来说除了获取知识学习”这件事最大的美好就是孩子们眼中千奇百怪的未知,当它们神秘面纱揭开时,总是能童真的心带来喜悦。这套书,用自然之美滋养孩子们学习的初心他们感受和认知大自然的过程中修习这种喜悦的能力,陪伴他们去面对更广阔的世界。 


更多优品推荐,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