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中的文工团反映不了军旅生活,但深刻反映了时代

本站已不再更新,详情见关于本站,如果有缘的话我们微信(youwuqiong2022)再见吧!

因为涉及对越自卫反击战和老兵等敏感话题,很早就关注《芳华》了。昨天有资深军迷跟我反馈,说是老兵群对《芳华》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立刻激发了我的观影兴趣。

 

正考虑啥时候去看,结果昨天一位读者说他们那儿不知何故,几个电影院都不让放了,吓得我赶紧行动,跟蛋嫂进行了一场抢救性观影。

 

看了之后,心里果然五味杂陈、感慨良多,总感觉哪里不对,但又感觉电影挺贴近历史现实,几次触动内心,让人飙泪。

 

先说故事梗概,可能会有出入,毕竟故事从文工团开始,荷尔蒙从荧幕里喷射出来,蛋总的关注点被带偏了,没顾上看字幕,一些台词记得也不是很准。

 


故事从1975年开始,男一号活雷锋刘峰带了一个新兵何小萍(女一号)到文工团,何小萍是个右派的女儿,六岁的时候她爸就被关到了劳改农场,妈妈改嫁给了革命干部,自己成了拖油瓶。



后娘养的孩子比较苦,后爹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她有了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之后,地位就更不行了,妈妈也顾不上她了,妈妈唯一一次抱她,是用故意生病高烧三天换来的。

 

故意生病这种事,蛋总也干过,在初中的时候由于住校长期遭遇校园凌霸,实在不想到学校去,所以在大冬天解开扣子,袒胸露怀让北风吹,直到感冒,然后趁机请假三天……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她的那种境遇。她在重组的家庭中,被家人冷落,被邻居嘲笑,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地生活着,练个功洗个澡都被妈妈说浪费。

 

但她没有放弃希望,她的希望就是通过当兵,逃离这个家庭,改变自己命运。她继父给她最大的帮助就是档案上可以改写成革命干部出身,对她入伍帮助很大。

 

所以她很珍惜入伍的机会,对文工团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当她知道在部队可以每天洗澡的时候,她的幸福溢于言表。

 

但是她高兴来的太早了,她所在的集体里,有军长的女儿郝淑雯,大城市上海来的林丁丁,“臭老九的女儿萧穗子,军区副司令的儿子陈灿,木匠的儿子刘峰。

 

她来到这里后,却总是无法融入到整个大集体中。由于她的军装两周后才能领到,她偷拿了舍友林丁丁的军装去拍了照,然后寄给她生父,不幸这件事情被大家发现了。这件事情只是个导火索,在大家心目中,她很多地方都成了大家嘲弄的对象。

 

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唯一支柱就是活雷锋刘峰,具体可以看电影。但活雷锋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也有荷尔蒙飙高的时候,最后他因为“耍流氓”被迫凄凉地离开,送他的只有何小萍。

 

最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刘峰作为副连长出现在战场,结果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遭遇伏击,刘峰胳膊被打断。

 


刘锋走了之后,何小萍阴差阳错(大家看剧情,就是不剧透)出现在了战地医院精神病院。你猜为什么?

 

再然后,战争结束了,文工团被解散了,大家各奔东西。林丁丁选择了跟华侨远走澳洲,成了富婆,“臭老九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最后当了作家。

 

军区副司令的儿子跟门当户对的军长女儿结婚了,然后成了大老板忙着拿地,军号也不吹了,老婆孩子也不顾不上管了。

 

刘峰虽然结了婚,但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老婆嫌弃他,跟大货车司机跑了,他一个人在海口拉货(图书)干苦力,最后车还被联防办扣了,人还被联防办欺负(收礼,罚款不开票)。

 

不过还是有温情的此处略去被蛋嫂略去两千字,大量剧透被咔嚓了)


 

然后开始蛋总的点评,先说感觉不对的地方。

 

我还在影院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判断,军旅生活不该是这样一种感觉,应该充满革命友情、阶级友爱,但这里去却经常有嘲讽、侮辱、霸凌、甚至检举揭发。

 

恰恰相反,在我的认知里,我觉得排长班长或老兵帮新兵顶雷才正常。正如一位我的老兵朋友的经验之谈,只有班长带头集体干点儿坏事,班里的凝聚力才会更强。

 

但是后来我结合时代背景又想通了,当时是文革期间,军人的地位抬得非常高,而且高考已经废除,当兵成了最好的出路了,当了兵复原就直接有工作了,不当兵可能就得上山下乡。

 

但是每年征兵的名额却非常有限,竞争激烈,可能还有拼爹现象,所以很多军二代近水楼台,正如文中的军区副司令儿子和军长女儿。

 

当上文艺兵更是难上加难,除了其他标准,还得有才艺。相比之下,只有在城市、并且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有艺术氛围家庭的子弟,才能占据优势。一般人谁能有手风琴、钢琴、小提琴练?

 

而且文工团的兵,由于工作特点,服役时间特别长,人员流动性非常小,久而久之成员之间会有阶层固化的现象,或者分化成一个个小团体,矛盾相对也会多起来。

 

相比作战部队,当时三年的义务兵流动性是很强的,每年很多人退役,每年很多人参军,而且作战部队的兵,出身多是农村的,没有歧视的基础(当时城镇化率很低)。我亲伯父就在文革期间去乌苏里江边上当的兵。

 

新来的兵,还会在新兵连集训一段时间,大家都是新兵,更不会有歧视的基础。有这个过渡期基本上就适应了部队生活,了解了部队的规则。

 

而且作战部队自有作战部队的一套运作规则,排长班长想服众,或者想平事,很简单:比打靶还是掰手腕?拉单杠还是五公里越野?俯卧撑还是仰卧起坐?一下事儿就平了。

 

而且作战部队基本都是男兵,所以一下子就减少了很多恩怨情仇,老爷们之间,没啥一瓶酒摆不平的事儿,如果摆不平就再来一瓶。

 

但文工团,有男兵有女兵,这事儿就麻烦了。在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年龄段,本来事儿就多,在那个个性和情感都压制的年月,事情就更复杂了。

 

很多人压抑的情感会找到一个薄弱的环节去发泄。而何小萍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对象。跟校园凌霸是一样的道理,凌霸的受害者往往都具有抑郁、不自信、孤独、忍气吞声等表现。

 

何小萍经历坎坷,当兵之前受尽了委屈,好不容易当兵了,开场白却很糟糕,在上纲上线的年月,偷拿军装这件事,给大家留下了糟糕的第一印象,加上其他原因,成为被歧视的最好着力点。

 

结合我在校园遭到凌霸的经历,我感觉《芳华》中的文工团存在这个现象也可以理解,但对于作战部队,这种现象就算有也是极个别,另外程度也很轻,比如许三多最开始也受到嘲弄。

 

第二个觉得不正常的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镜头,感觉解放军有点窝囊。

 

首先,毫无疑问战争史是残酷的,然而打仗却没有不死人的。虽然为了中越友好,两边都不提这件事了,但是那时候的解放军依然是好样的,一声令下冒着枪林弹雨就冲出去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尤其残酷,因为越南是我们的徒弟,善用毛泽东兵法,在我们的支持下,接连打败了法国和美国,对我们的战法非常了解,连枪支弹药甚至食品补给都是我们当年支援的。


 


电影中六分钟的片段,是因为遭到了伏击,越南很会打游击队。然而你懂得,由于我们现在需要中越友好,所以镜头中根本没有越南兵的身影,仅剩的六分钟的镜头已经实属不易。

 

在局部的战斗中,这些镜头一点都不夸张,比如越南善于根据地形布置竹签陷阱,最开始有不少战士中招。越南也实行全民皆兵,老人妇女孩子都可能放冷枪。

 

虽然比较残酷,但整体上我们对越南的胜利是摧枯拉朽般的,从战损比来看,解放军死伤达到27000人,越军死伤超过60000人,同时他们还有四到五万所谓民兵的伤亡。

 

在两山轮战时期,我们基本就是靠大炮和火炮雷达的火海大面积杀伤越军,越军除了偷袭,完全没有能力正面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

 

我们在没有动员全部力量的情况下,实现了在越南自由行走,基本上摧毁了越南的工业能力,也击碎了越南统一中南半岛的野心,打了苏联的脸,实现了战略目标。

 

第三个不大对的感觉,战斗英雄刘峰竟然流落街头,靠干苦力讨生活,还被腐败的联防办工作人员刁难和勒索。

 

相比之下,文工团的战友个个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比如军区副司令的儿子跟军长女儿结婚,干起了房地产大生意,教师子弟萧穗子当上了作家。

 

这种艺术手法无异于加强了对比,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专门问了一个跑友,他是参加过反击战的侦察兵。

 

他说像刘峰这样的战斗英雄复员,国家肯定是有照顾的,有分到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分到企业的。但分到企业的差距可能就大了,因为80年代企业很吃香,但是90年代大批企业倒闭。他的战友就有很多像刘峰这样的,目前生活很困难。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真实案例,对越作战的战斗英雄、一等功臣杨长群是一名火箭班的副射手,1979310日遭到伏击,没带弹药的他临危不乱,从牺牲的班长身上解下来的手榴弹一下击毙了7名越兵,包括一名大校,端掉了敌人这个指挥所,荣立了一等功。

 


1983年他复员了,作为战斗英雄,他放弃了公务员的优厚待遇,自愿去了县化肥厂当了一名保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化肥厂倒闭了,他成了下岗职工。

 


后来他蹬过三轮车,卖过菜,在工地上打过工,最终身无一技之长的他,无奈在家乡务农。杨长群今年11月脑溢血去世,年仅59岁。总之,杨长群跟刘峰后来的经历非常接近。


所以电影中刘峰的遭遇不是个案,而是具有典型性,相当具有悲剧色彩,这里边有时代的原因。

 

首先文革期间,我们总兵力达到了600多万,我估计当时有一半兵力得用来防苏联吧,中苏边境线实在太长了。

 

但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部队开始裁撤,军费开始缩减,毫无疑问很多人同时需要安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估计整体待遇被拉低不少。

 

军费裁撤,很多军工企业、众多的三线、小三线工厂,没有了收入来源,都得自行找米下锅,很多兵工厂饥不择食,甚至开始生产冰棍、脸盆等民用产品。有段时间甚至部队还能做生意自谋资金,这就是那个变革的时代。

 

90年代,我们又搞市场经济,又要准备入世,企业又要改制,很多被安置到工厂的复员军人,又面临下岗,自谋生路。

 

而高干子弟却总能如鱼得水。第一,他们相对来说受到的教育比较充分,文化水平较高;第二,他们是了解国家政策最早的一批人;第三,他们有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而老兵,特别是刘峰这样的,接受过无产阶级思想的教育,又经过战场洗礼,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目睹了战友的牺牲,他们反倒有时候对社会要求少了,他们反倒觉得愧对死去的战友。

 

正如同刘峰在电影中所说,幸福不幸福,要分跟谁比,跟死去的战友比,活着就很幸福。话很朴实,也很扎心,我感到羞愧,因为我觉得我们对不起活着的老兵,更对不起死去的烈士

 

所以我觉得精准扶贫,应该调整一下方向,或者扩大一下范围,重点优待一下为祖国扛过枪、流过血的英雄,以及他们的家属。

 

回想冯小刚这部电影,难能可贵的是反映了一些敏感的历史时期的敏感事情,但限于不可抗力,不能详细展开论述,借助军人的经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从文革到现在的社会激变。

 

同时,这部电影,让我们认识到军人的付出和伟大,让90后的年轻人知道战争其实离我们不远。电影让我感受到了对退伍老兵的歉疚,同时还讽刺了社会腐败等丑恶现象。

 

但整体上我认为我们的社会整体还是进步很多了,听邓丽君的歌不会再被骂听黄色歌曲、靡靡之音了,女童鞋塞个假胸,也不用遮遮掩掩了;抱一下暗恋对象不但不会有人告你耍流氓了,反倒可能会有一帮战友给你打call起哄;甚至你跟苍老师学习,也不会被鄙视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请善待善良,善待英雄,因为他们肯为祖国献出自己的芳华


本期优秀图书团购正在进行,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1,3-7岁,在趣味阅读中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的精美绘本,让孩子远离侵害。《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系列 》,1-4辑8册精装

2,6-10岁, 以故事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跨学科地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牛津趣味数学绘本》

3,5-14岁,精美动植物图鉴,详实的动物植物科普书和工具书。


更多优品推荐,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 ↓苹果拦不住你对蛋总的赞赏↓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学爸

支持游无穷网站的发展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